網球的入門基礎

  如何快速學好網球,先掌握基礎吧!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歡迎閱讀!

  1:握拍.

  從國內來看,正手一般都採用東方式的方式,這樣的話,反手就需要轉拍.所以最好擊完球以後,雙手握拍,以便及時轉拍.打反手時可以用左手<右手握拍>託著拍面下沿,控制拍面的方向<單手擊球時>.正確的握拍姿勢,不會使手上產生泡,反之,就是不正確的握拍.

  2:準備.

  最關鍵的就是拉拍,並且儘量早拉拍,這樣才有充足的時間擊球.拉拍時,身體需要充分的伸展開,以便有一個比較好的擊球路線.

  3:判斷.

  要及時判斷來球的落點和路線,以及選擇一個合適的擊球位置.一個優秀的網球選手,往往能在對方擊球的一瞬間,就已經判斷出球的落點對於我們來說,應該在球過網時作出反應.

  4:跑位.

  步點,擊球點.前兩者都是為選擇一個合適的擊球點服務的.不管打上升球還是下降球,擊球點總是應該在身體前側.

  5.擊球.

  從擊球的路線來說,一般是一個由下而上的過程.身體的重心由後而前的過程.

  延伸閱讀:球拍的選擇

  我們經常說“球拍就是手的延伸,是球員身體的一部分”,用一把好拍子無異於為自己添了只好手。所以,如果有條件的話,初學者從最初學握拍起就應該用一把好拍子,因為拍子越好,其與手的親和力就越強,而這種親和力有時幾乎決定著初學者掌握技術和提高水平的速度。好拍子的另一個優點是可以對球員的身體起到一些保護作用,特別對於初學者而言,發力的不規範及動作的不盡合理會給身體特別是手臂造成某種不適,而一把好拍子則可利用其良好的彈性及力的傳導性形成明顯的減震效果,從而把這種不適降到最低程度,避免手臂的勞損。

  球拍根據其材料的性質可分為高強度球拍Stiff racket及相對來說的軟質球拍Flexibleracket。

  其中高強度球拍的控球能力相當強,適用於上網型或非常強調球的旋轉的選手,但這種球拍由於柔韌性欠佳,所以不能利用球拍本身的彈性給球以很好的推進速度,手感比較僵硬。

  軟質球拍的彈性非常好,手感比較靈活,能夠給球以很大的推進速度,但是其控球的能力稍遜。球拍的重量及拍頭與拍柄重量的平衡要根據球員駕馭球拍的能力及個人的偏好而定,有人喜歡拍頭比拍柄重,有人相反,有人則喜歡頭柄相稱一樣重。

  一般來說頭重的拍子在感覺上能給球以更大的慣性及速度,柄重的拍子在控制球時可以感覺比較省力,而總體上比較輕的拍子可以更容易操縱一些,但對肘部的壓力也大一些。

  拍面的大小可根據拍框上的數字來確定,大拍面Over size、中拍面Mid size及普通拍面Regularsize相對應的尺寸分別為110、100、90~95SQ.IN平方英寸,目前已經出現了124SQ.IN的超大拍面。初學者一般最好選用大拍面進行練球,因為拍面大,與球的接觸面也相應就大一些,初學者擊中球的概率也就高一些,雖說這只是許多初學者的一種感覺他們在用拍面較小的球拍學球時總覺得不甚有把握擊中球或經常就是擊在了拍框上,但這種感覺是足以成為選擇大拍面的理內之一的。

  拍柄的粗細一般在4-1/8,4-7/8英寸的範圍,多數人的尺寸是4-1/4~4-5/8英寸,拍柄一般都包有皮革。拍柄粗細是否合適的標準是手握球拍時拇指的指甲是否能蓋在中指近指甲處第一個關節之上,超過則有些細,可纏上一層吸汗帶以增加些粗度,不到則有些粗,最好予以調換。發球上網型或是進攻型或是防守型的選手比底線型選手多喜歡用粗一些的拍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