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的來源是什麼

  鹽是指一類金屬離子或銨根離子NH4+與酸根離子或非金屬離子結合的化合物。那麼,?

  科普書籍上寫到:海水裡含有豐富的氯化鈉,那就是鹽的主要成份.人們把海水抽出來,在太陽底下晒,等水分慢慢蒸發完後,就會留下白花花的一片,那就是鹽.人們把這些鹽收集起來,經過加工,我們就可以食用了.

  為了求證這個過程,我做了實驗.我在杯子里加上3/4的水,又加了1/4的鹽,用筷子攪拌使鹽與水充分溶合,然後讓杯子放在火上燒,以便加快水分的蒸發.我迫不及待地注視著玻璃杯,過了一小會兒杯子沒什麼動靜.又過了一會兒,我驚奇地發現在杯子的邊緣漸漸露出了白白的顆粒.“這就是鹽的結晶了”,我興奮地大叫起來.又過了一會兒,杯底堆積了一層滿滿的鹽的結晶,而且晶體很大,我急忙把杯子端出來.這個實驗成功了.

  由此我得出一個結論:鹽水晒乾後,不但會產生鹽的結晶,而且這個結晶的大小由水蒸發的速度決定的.這個實驗就能證明了鹽是怎樣形成的.

  大自然蘊藏了豐富的天然資源,並慷慨地賦與了我們.我們應該好好地利用起它們,不能使它們遭受汙染,不然對全人類、對大自然,對整個地球將後患無窮.

  鹽的食用禁忌

  1.咳嗽消渴、水腫病人不宜食用。

  2.高血壓、腎臟病、心血管疾病患者應限制攝入量,最好用代鹽氯化鉀或無鹽醬油代替食鹽以促進食慾。

  3.在炒菜做湯時忌高溫時放碘鹽。炒菜爆鍋時放碘鹽,碘的食用率僅為10%,中間放碘鹽食用率為60%;出鍋時放碘鹽食用率為90%;涼拌菜時放碘鹽食用率就可以達到100%。

  4.碘跟酸性物質結合後會被破壞。據測試,炒菜時如果同時加醋,碘的食用率即下降40%~60%。另外,碘鹽遇酸性菜比如酸菜,食用率也會下降。

  鹽過量食用的危害

  心血管疾病

  經很多研究證實,食鹽的攝入量與血壓高低有聯絡。最早的動物實驗中人們發現高食鹽攝入量會升高血壓。後來,在很多人群流行病學調查中也發現,如果膳食中食鹽攝入增加,會升高血壓;但減少食鹽攝入後血壓就會有降低的趨勢。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鈉離子攝入過多會引起腎上腺和腦組織釋放一種因子,這種因子會使細胞興奮性增加,變得更容易“激動”,結果則表現為動脈收縮,血壓升高。

  肝腎臟疾病

  食鹽也是經過腎臟通過尿液排出體外的。在動物實驗中,人們發現高食鹽攝入量會使得尿液中蛋白質的量升高;後來,在人體中的繼續研究也發現,高食鹽攝入量也會升高尿液中的蛋白質含量,而這恰恰是腎臟功能發生問題的危險訊號。對1966年至2004年間發表的關於食鹽與腎臟疾病的人群研究證據進行綜合分析認為,高鹽膳食會增加腎臟負擔,導致腎臟損傷,可能會加大患腎臟疾病的風險。

  骨質疏鬆和腎結石

  食鹽含有鈉離子,研究發現,鈉和鈣在人體中代謝是有聯絡的,它們由同一種分子調節。鈉離子從人體排出時,還會攜帶一部分的鈣離子,因此,鈣的排出量也會增加。如果平時膳食食鹽攝入過多,排鈉增加的同時也會增加鈣的排出,尿鈣水平升高,可能導致骨骼變薄和骨質疏鬆症,也增加骨折的風險。另外,尿液中的鈣離子增多,還會增加腎結石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