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通背拳之抹袖掌

  通背拳以“擰身合膀,斜身躍步難敵防,童子翻身一溜香”而享譽武林。淄博市通背拳的淵源和傳授以口傳為主,文字記載很少,相傳起源於戰國時期,為姓白猿,名士口,字衣三者所傳,屬長拳之列,在宋初年間由後周將領韓通傳入嵩山少林寺,歷經數代名家的精心習練,明末清初從河北舊州少林寺由光亮法師傳於民間。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清宣統三年1911年,清王朝滅亡後,京城萬仙洞三聖鏢局尹海濱、尹海聖、尹海泉等人來到山東淄川大荒地以傳授通背拳術為生。學藝時有沈宜之、劉敦先、肖玉祥等人。沈宜之,1917年生於淄川,8歲時拜在尹海濱先師門下,苦練通背拳術、器械,深得先師真傳。藝成後,先到羅村,後到章丘埠村煤礦等地代師教徒。新中國成立後,曾任淄博市武協副主席,國家二級武術栽判。一生授藝課徒,致力於發揚通背拳術。慕名投門習武的學生北至牡丹江,東至膠東萊州、濟南、博山、淄川等地,在省內外有較大影響。本文作者之一的沈祥平自幼建祖父沈宜之習武,近年來,通過走師訪友,發現自己所學的通背拳與別派差別較大,故願將所學與廣大武友交流。抹袖手是淄博市通背拳連環手其中的一手,現整理予以刊發,以饗讀者。

  淄博通背拳之抹袖手口訣

  抹袖開合肺量添,腰靈肩活式要圓;

  磕擋擒腕直踏掌,緊跟一步透骨拳。

  淄博通背拳之抹袖手動作圖解

  第一式 起勢虛步開門式:

  1、面向南方並步直立,兩眼平視前方,上體和兩腿鬆挺,提肛吊頂,下頜微收,舌舔上顎,氣沉丹田。2、雙掌從腹前上起,然後經左側向前方掄出,右掌在前,掌指向前,掌心向左;左掌附在右腋下,掌心向右。同時,右腳前出,腳尖點地成虛步開門式定式見圖1

  本式精要:引內勁而不露於形,虛步沉穩,姿勢舒展大方,沉檔,豎腰,展腕,舒指。

  第二式抹袖:

  承上式,左手從腋下下抽再向上插出至右肩尖,手心向右。同時,右手變採手下砍至左小腹下方,掌心斜向上。同時,左手沿右臂向身體左側抹下,掌心向後見圖2。

  第三式右弓步插掌:

  承上式,上右步,右手,成右弓箭步,右掌向前擊出與眉相齊,掌心向下,掌指指向對手天突穴。左手變拳,收回腰間見圖3。

  本式精要:弓箭步前腿膝與足尖垂直,大腿與地面平行,足尖內扣。後腿繃膝,全腿伸長拉直,以足跟、掌、尖著地成一力點。下頜微收,目視右掌,聚精會神。

  第四式馬步磕擋:

  承上式,上左步,轉身面向西,左手在身前屈肘,拳心向內,向右磕擋,右手變拳,收回腰間見圖4。

  本式精要:馬步樁是鍛鍊內勁的主要樁法,足尖內扣,膝與足尖成直線,膝不超尖,大腿外繃,陽梭與崑崙成直線,胯與膝成平行線。

  第五式右號步插掌:

  承上式,向左轉身,上右步成右弓箭步,右掌向前擊出與眉相齊,掌心向下,掌指指向對手天突穴。左手變拳,收回腰間見圖5。本式精要參見第三式。

  第六式左弓步插掌:

  承上式,向右轉身,上左步成左弓箭步,左掌向前擊出與眉相齊,掌心向下,掌指指向對手天突穴。右手變拳,收回腰間見圖6。本式精要參見第三式。

  第七式透骨拳:

  承上式,重心前移,提右腿向前上步成右弓箭步,同時,左手變採手向左採出向右劃弧,右手變雞心拳隨之向前崩出,拳心向左,拳眼向上;左手隨劃弧附於右肘關節內側,掌心向右見圖7。

  本式精要:弓箭步要點從前,雞心拳做法為四指緊握,中指捎節被食指、無名指握住,大拇指附其上,以中指中節為力點。

  第八式反轉回環式:

  承上式,提左腿向前落步,重心後移,同時,雙手隨腰胯向右反轉180度,轉為面向北方,右手前劈,掌心向左;左手置於右腋下,掌心向右圖8。然後,繼續接第一式反覆練習。如不想繼續修煉,在虛步開門式基礎上,撤虛步,雙掌從身前劃弧沿任脈徐徐降至丹田落於體側,全身放鬆,氣沉丹田。

  上述練法是個人操練的基本動作,熟練後,步伐可靈活變換,也可兩人對打,打擊方向亦可隨之靈活多變,學者應隨機而動,不拘形式,方能體悟其真諦。為方便學者更加了解淄博通背拳的技擊性,特將兩人對打的圖片刊登出來,請學者按圖索驥參見對打圖1~圖8,其中變化甚多,勤學苦練,必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