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誠信成功的故事

  誠信是金,誠信是銀,誠信是每個人心裡的金和銀。誠信是一種美德,誠信是一種態度,誠信是我們的立足之本。以下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篇1

  有一個國王沒有兒子,打算從民間遴選一個小孩做王子,於是給候選者每人一棵牡丹花種,看誰種的花最漂亮、花朵最多。到了評比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小孩都捧著鮮豔漂亮的牡丹花相互爭奇鬥豔,只有一個小孩捧著那棵種子傷心落淚,他沒有種出花來。但是,恰恰是他被選中了。原來,之前所有的花種都煮熟了,是不能成活的,國王用此來試驗他的繼任者的品質。

  篇2

  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卻曾發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臺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訊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後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於開心一笑。五年後,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願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遊戲。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後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可見,“信”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篇3

  漢朝的開國功臣韓信,處幼時家裡很貧窮,常常衣食無著,他跟著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飯剩菜過日子。小韓信白天幫哥哥幹活,晚上刻苦讀書,刻薄的嫂嫂還是非常討厭他讀書,認為讀書耗費了燈油,又沒有用處。於是韓信只好流落街頭,過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為別人當傭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援他讀書,還每天給他飯吃。面對老婆婆的一片誠心,韓信很感激,他對老人說:“我長大了一定要報答你。”老婆婆笑著說:“等你長大後我就入土了。” 後來韓信成為著名的將領,被劉邦封為楚王,他仍然惦記著這位曾經給他幫助的老人。他於是找到這位老人,將老人接到自己的宮殿裡,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對待她。

  篇4

  秦始皇嬴政的父親叫嬴異人,年輕的時候在趙國充當人質。當時,趙國有個叫呂不韋的富商,他想利用嬴異人提高自己的地位。為了巴結嬴異人,呂不韋送給嬴異人一個美女做妻子,這個美女就是嬴政的母親。後來,在呂不韋的幫助下,嬴異人回到秦國,做了秦國的國君,立嬴政為太子,封呂不韋為丞相。

  嬴異人死後,嬴政繼位當了國君,後來他發現自己並不是嬴異人的親生兒子,他的生身父親是呂不韋。按照當時的規定,嬴政不是皇室子孫,不是真龍天子,不但不能繼承王位,還要被處死。嬴政為了保住王位,就把所有知道事情真相的人都一一給殺了。最後剩下的是大臣樊於期,樊於期知道嬴政要殺他,就逃到燕國避難,住在朋友荊軻家裡。

  樊於期深知這個祕密一旦傳出去就會引起整個秦國的,不知道要死多少人,於是他決心保守祕密。

  後來,嬴政讓燕國交出樊於期的人頭。樊於期知道了這件事以後,主動找到荊軻要他向秦國獻出自己的人頭,以免秦國找藉口發動戰爭。他在死前對荊軻說:“軻要他向秦國獻出自己的人頭,以免秦國找藉口發動戰爭。他在死前對荊軻說:“見到秦王后,你告訴他,我沒對任何人說過後宮的祕密。”

  嬴政要燕國交出樊於期的人頭只不過是個藉口,他早晚還是要攻打燕國的。為了阻止秦國發動戰爭,燕太子丹決定以送樊於期人頭為名刺殺嬴政,這個任務就交給了荊軻。

  荊軻刺殺秦王失敗,被嬴政用劍刺穿了胸膛,在臨死的時候他對嬴政說:“樊於期讓我告訴你,後宮的祕密他沒對任何人說過。想不到秦國這樣不講信義的國家,還有樊於期這樣捨生守信的人啊。”

  秦王非常後悔當初迫害樊於期這樣一個正人君子。

 

的人還:

1.通過誠信成功的事例

2.通過誠信取得成功的事例

3.成功人士的誠信故事

4.古代因誠信而成功的例子

5.講誠信取得成功的例子5個

6.因誠信取得成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