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畢業創業故事

  現在本科畢業生越來越多,造成了本科畢業難就業的現象。而這一幫畢業生卻自己開始了創業。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本科畢業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故事1:大學生辭職回鄉賣湯粉 想做品牌連鎖店

  當畢業季來臨,正為找工作而奔跑時,是否想過大學生創業也是一條不錯的發展之路?在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城經營湯粉店的80後廖錦城,大學畢業在大城市打拼幾年後出來創業。雖然經歷過失敗,但他對未來充滿憧憬。“生命沒有幾個10年、20年,一個人做什麼不要緊,關鍵是看你怎麼做。”

  小店忙碌

  過飯點才能休息下

  湯粉店的面積不大,裡面擺放著幾張桌子。下午2點多,店內只有兩三位客人。店裡頭是一個小廚房,廚房裡放著一個燙粉的煲和一個湯煲,灶臺上還擺放著幾個裝有不同熟食的小煲。廖錦城正忙著燙粉,粉燙好後放進一個大碗,然後加各種料:肉丸、紅燒豬腳、滷牛肉等,手勢很熟練。湯粉配好料用托盤端出來,放在客人面前。

  門口走進一位女子,廖錦城很熱情地與她打招呼,問清楚女子要吃什麼後,廖錦城又走進廚房忙開了。“來這裡吃湯粉的很多是熟客,有時候桌子都不夠坐,兩三個人都忙不停。只有過了飯點,才能稍微休息一下。”廖錦城說。

  放棄大城市

  回鄉創業碰壁

  鼻樑上架著一副粗框眼鏡,1984年出生的廖錦城看起來感覺很沉穩。廖錦城是博羅石壩鎮埔貝村人,高中時,一家人搬到縣城。後來他考上山西太原理工大學,學工業設計。畢業後便去深圳做手機設計,幹了一年,他又跑到上海一家設計公司從事汽車外觀設計工作,為客車、汽車做設計專案,當時還參與過江淮客車設計。在上海呆了3年,廖錦城有些坐不住了。

  待在大城市裡,公司待遇也不錯,為什麼會想放棄這份工作呢?廖錦城說,汽車行業看起來雖然高大上,但實際上侷限性很大。做汽車設計的週期很長,一般在3~5年。從中國的汽車行情來看,最現實的問題是,即便設計出好的產品,製作工藝是否能達到設計效果還不一定,如此一來,設計的地位變得有些尷尬。

  “別人不會因為產品漂亮而買你的產品,卻會因為不漂亮而不買你的產品。”廖錦城深知自己無法改變一個行業的狀況。雖說一個行業也許會在10年、20年裡有所改變,但他不想等。

  2010年,他辭職了,打算回家創業。廖錦城的父親曾做過鄉村廚師,來到博羅縣城後,便開始賣肉丸,還經營了一家湯粉店。廖錦城發現,吃肉丸湯粉時,很多人喜歡蘸辣椒醬。店裡的辣椒醬是父親做好配給客人吃的,廖錦城覺得味道不錯,想著如果加以改進,絕對有銷路。於是,他打算做一款能上市銷售的辣椒醬。

  懷抱著美好的設想,廖錦城一邊張羅著申請相關證件,一邊在縣城附近租下一間廠房,並且還購買了製作辣椒醬的裝置,同時他還不斷地完善辣椒醬的味道,得到眾人滿意的答覆後,他也信心倍增。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不知道什麼原因,相關證件遲遲沒有申請下來。

  用心經營小店

  收入穩定“野心”不小

  “當時真是經驗不足,沒有做好充分準備,以至於證件沒有辦成。”辦廠生產辣椒醬的設想擱淺了。2013年,廖錦城將精力轉向了開一家主打麻陂肉丸的湯粉店。廖錦城說,石壩很早以前也有人做肉丸,但不及麻陂肉丸出名。麻陂肉丸屬於博羅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他認為這是一個很有前景的專案。

  如今,廖錦城和妻子用心經營著這個小店。每天早上四五點,新鮮豬肉送上門來,他就開始馬不停蹄地製作肉丸。以前,廖錦城都在自己店裡製作肉丸,去年寶寶出生後,擔心機器運作吵到寶寶睡覺,廖錦城便到家人開的另外一家湯粉店裡打肉丸。兩家店每天都要做出近100公斤肉丸。每天,廖錦城和妻子從早上6點開始營業,一直到晚上點才關店。夫妻倆吃住都在店裡,廚房邊有一條樓梯可以通到2樓休息。

  “人少時,我們就輪流上樓休息。”廖錦城的妻子臨產當天早上還在店裡幹活。孩子出生後,妻子要休息,廖錦城就請人到店裡幫忙打掃衛生、端碗,自己就負責燙粉、煮麵等。現在孩子1歲了,夫妻倆又忙著打理店鋪。孩子睡著時,兩人在樓下忙活,還得時刻留意樓上是否有孩子哭聲,不時要派一個人上樓檢視孩子的情況。

  “因為是家族的連鎖店,市場認知度還比較高,剛開業生意就不錯。現在每天都有大概200人來光顧,基本上都是熟客。”廖錦城說,自己創業比較累,每天屬於自己的時間很少,但收入比較穩定,日子過得還不錯。

  讀了4年大學回來開一家小湯粉店,會不會有些大材小用了?廖錦城說:“一個人做什麼不要緊,關鍵是看你怎麼做。”廖錦城說未來還是有很多可能性和努力的方向。“年輕人都是想做事業的。我想把湯粉做成自己的事業,做品牌連鎖店,擴大市場,還想做辣椒醬的生意。說不定哪天我家的湯粉店就走出博羅了呢?”廖錦城笑著說。

  故事2:大學生創業 用心經營奶茶店月掙萬元

  覃禮俊是南開大學海濱學院大一學生,目前也是學校附近奶茶加盟店“地下鐵”的老闆。奶茶店自去年十月生意開張,經過5個多月的用心經營,如今銷量已經在周圍眾多同類店鋪中排進了前三名。

  “上學期期末是最忙碌的時候,每天銷售額有1700多元,是‘餓了麼’外賣銷售額中第一名。”覃禮俊笑著說,言語中帶著驕傲。

  鮮為人知的是,這位曾經輟學在家的“不良少年”,曾經歷了家庭的變故,他頂住了同齡人難以想象的壓力,從最初靠遊戲幣充值、“倒賣”遊戲賬號賺錢,到後來憑著自己獨到的商業眼光,準確瞄準餐飲行業,在名校貸的資金幫助下加盟“地下鐵”奶茶店,如今已月掙萬餘元,實現了經濟上的獨立。

  突遭變故 高中曾輟學打工

  在18歲前,覃禮俊家庭和睦,父親是一名成功的商人,做著家電銷售生意,母親賢惠溫柔,勤儉持家,哥哥已經成家在外,那時的覃禮俊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直到高三那年,毫無預警的打擊使他幾乎崩潰:父親投資失敗、出軌,接踵而來的是父母離婚。這讓性格倔強的覃禮俊內心無比掙扎,生性叛逆的他選擇輟學打工,決心以這種方式反抗現實。

  然而,打工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將近一年的輟學生活中,覃禮俊先後幹過不同的活兒:在飯店做過洗碗工,在商場發過宣傳單,時間最長的工作則是在當地做熱水器銷售。

  也許是從小受家庭環境的薰陶,覃禮俊特別善於發現商機。

  他從小就喜歡打遊戲,在很多遊戲產品中有著不錯的等級經驗,輟學後的他一邊打工一邊靠遊戲充值和變賣遊戲賬號的方式賺錢,居然每個月都拿到兩萬餘元,這對於當時不足二十歲的覃禮俊來說,這已經是一筆不少的財富了。

  後來,通過補習,覃禮俊也順利考上了大學,本以為生活可以風調雨順了,然而挫折卻又一次來臨。

  從零做起 輾轉創業遇名校貸

  剛上大學,跟覃禮俊家合夥做生意的親戚捲款逃跑,讓覃家連帶揹負百萬債務,父親將房子抵押還款,母親因房貸陷入官司危機……

  一連串的打擊再次讓家庭陷入絕境,“自己父母揹負著這樣的債務,我也很苦惱,希望做點什麼,至少自己要自食其力,不再給家人帶來負擔。”覃禮俊心想。

  “但那個時候遊戲充值業務早已不如先前,所以自己也不知道要做什麼,就幫著朋友創業,搞一個網站。”正是在幫助朋友的過程中,他萌生了創業的想法,而遇上名校貸,更加堅定了他自主創業的信心。

  “我是在網站上瀏覽看到名校貸的,當時搜尋大學生借款,直接搜尋引擎直接推薦了名校貸,介紹後,覺得雖然暫時沒有本錢,但可以借錢開始自己創業。”覃禮俊說,名校貸的分期還款功能,讓他還款壓力少了不少。

  在創業方向上,心思縝密的覃禮俊做了不少分析。他覺得,目前較好的行業是金融和服務行業,金融方面自己缺少專業知識,而服務行業恰好是人人都可以著手的。

  他想到,自己特別喜歡喝飲料,尤其是對當地一家叫做“地下鐵”的奶茶店情有獨鍾,於是,加盟奶茶連鎖店的創業點子就出來了。

  “這是個南方的奶茶牌子,相對在天津知名度不高,但只要是我們學校來自南方的學生都喜歡喝。”於是,他決定以學校學生為客戶,在學校周圍開一家自己的奶茶鋪。

  用心經營 奶茶店月入過萬

  除了名校貸的借款外,覃禮俊靠同學的支援,很快湊齊了8萬元加盟費。

  這是一家廣西的餐飲公司,申請分店的店主交完加盟費、在廣西總部培訓後即可開店,店鋪的裝潢、材料、製作祕方等都由總部提供,店主只需要在本地推廣經營。這種連鎖加盟的方式為覃禮俊省了不少精力,他只需要在提高店鋪知名度上努力即可。

  2015年10月29日,他的奶茶店正式開業了,每天營業十三個小時,店員需要上早中晚三個班,而覃禮俊並不放心,自己堅持三個班全勤,每天睜眼便想著自己的店鋪,晚上回到宿舍已經是半夜了。

  在店鋪推廣方面,覃禮俊並不止於發傳單等傳統方式,他繼承了父親的商業頭腦,一方面,和“餓了麼”等外賣平臺合作,獲得滿減補貼資格,讓顧客喝到便宜的奶茶,另一方面,積極在校園擴大合作,與社團活動結合拓展生意。

  通過這些推廣,到今年1月,覃禮俊的奶茶店營業額已經達到周圍店鋪前三名了,“我們學校周圍共有十三家奶茶店,我原預想四個月達到前三,沒想到提前實現了”。

  此外,覃禮俊還盤算著自己的新想法,“奶茶店需要有中長期規劃,我計劃在一年內擴大自己的店面,擴大店鋪影響力,繼續把借的錢還完,爭取這學期內讓營業額達到每天2000元,之後再考慮開設分店”。

  目前,覃禮俊的奶茶店開得有聲有色,每月淨利潤1.7萬餘元,還是學生的他不僅終於過上了自給自足的生活,還在過年時為母親買了一臺ipone6s,“母親很高興,我終於不再是那個叛逆的小子了”

  故事3:90後女大學生白手起家創業 年營業額達百萬

>

  她在大一時就在校內創業嘗試二手服裝的租賃生意,迄今市場已經覆蓋了南京幾乎所有的高校,年營業額有望在今年突破百萬元。而接下來,她還將向演出活動等文化服務行業進軍,在這個1993年出生的女孩的骨子裡,似乎天生就有一種不服輸的基因。

  “被迫”創業

  因大一時家裡條件不好

  說起彭麗,大部分人肯定都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但是在南京當前的很多高校裡,大量的演出活動卻都要依賴她公司提供的服裝道具產品來進行。這個外形瘦小、一臉樸實的女孩,當前竟然是“壟斷”了南京大部分高校服裝租賃生意市場的“大佬”級人物,實在讓人是不敢相信。

  1993年出生的彭麗是徐州人,之前是南京資訊工程學院電子資訊工程專業的學生。她的創業之路始於大一時,而她創業的理由很簡單,就是家裡條件不好,“缺錢”。

  彭麗透露,她來自徐州農村,家中姐妹三人都要上學,條件非常艱苦。“我初中考上了當地最好的中學,卻因為家裡沒錢上不了。”和姐姐一樣,彭麗很早就做好了自己賺錢讀書的心理準備。

  大一時彭麗開始創業,當時覺得學校裡的服裝租賃生意有市場,她便開始嘗試,但是,買服裝需要錢而她沒有,她只能退而求其次從外面租來服裝再轉租給客戶使用。就這樣,生意在不溫不火中持續了幾個月,彭麗沒有賺到什麼錢,卻積累了不少經驗。

  大二時,彭麗的創業道路迎來了轉機,當時學校舉辦了一場創業大賽,希望從中發現有潛質的學生進行創業扶持,而彭麗和一名同學結伴一道成功入圍了大賽,獲得了學校免費提供的創業場地支援,她的創業之路這才真正走上了正軌。

  承辦學校校慶公司

  品牌一夜之間打響

  成功入圍學校創業大賽的彭麗在校內的創業街內,獲得了一間不大不小的店面,她的店正式開起來了,但這時候與她一起參賽的那名同學卻選擇了退出,彭麗成了“孤軍作戰”。

  聊起前期的創業之路,彭麗坦言最大的感受就是苦,那時候她身邊沒有團隊,進貨、盤貨、點貨、分碼、打包,都是她自己一個人幹,在堆得像小山一樣高的亂糟糟的服裝堆裡,她經常一忙就是一天。此外,新店鋪的打掃、簡單裝修,乃至貼牆紙、換燈泡也都是她一個人做,經常累得直不起腰來。

  彭麗說,當時為了湊錢買服裝她經常把僅有的一點生活費也投進去,錢變成服裝以後她吃飯卻成了問題,“遇到沒有錢沒吃飯的時候,就把飯省了。”最艱難的時候,彭麗一天只吃了一頓飯。

  最大的問題還是缺少服裝,這成了阻礙她的生意發展的最大瓶頸。而就在大三期間,一場意外遭遇改變了她的命運,這就是南信院2013年舉行的60週年慶。

  當時南信院的領導大膽決定,要把這次活動的所有演出道具,交給彭麗簡陋到近乎寒磣的公司來做。“那場活動太大了,各種服裝道具加起來有300多件,而我們當時的服裝很少,2/3的服裝都是從外面租來的。”

  雖然學校為了照顧彭麗的公司發展才與她合作,但是導演組是外聘的,對服裝道具的要求依然很高,為演出準備的服裝一次次被要求重新更換。這麼折騰了一大圈下來,其實彭麗反而賠了錢。

  但即便如此,彭麗的公司卻發生了質的變化。“這次活動之後,我們的業務量大增,品牌一夜打響了,很多客戶一聽說南信院的60週年慶是我們做的,馬上對我們刮目相看。”

  服裝租賃業務

  幾乎覆蓋南京所有高校

  自承辦了學校的週年慶活動之後,彭麗的公司業務量突然井噴,很快她的公司規模擴大了,不僅招募了一批團隊成員輔佐自己,還在仙林地區的其他高校陸續開了分公司。公司經過去年一年的發展,面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前她公司倉庫裡的服裝數量已經超過了一萬件,獨立支撐一場大型演出遊刃有餘。

  順理成章的,彭麗公司的市場也在逐步擴張,從早期的專注南信院業務到後來的覆蓋整個仙林地區,再到現在已經可以輻射南京的所有高校了。幾乎在當前南京的每家高校,她的公司都有服務點。

  “其實服裝租賃這個行業的發展道路是很容易就可以被別人複製的,為什麼我們的事業發展得這麼好?”彭麗說她時常這麼問自己,而她總結的原因有兩個,首先有一個人才齊備的團隊,“我們不僅有大量的服裝,現在還有專業的懂化妝的團隊,我們的幾名員工現在都在考化妝證書;此外,我們還有懂演出的團隊,能夠為客戶提供專業的指導意見。”

  彭麗說第二個原因是,她手裡的各種資源豐富,除了服裝還有模特和雜技等演出資源。可以說,基本上客戶需要什麼樣的業務,她都能最快滿足客戶的需求,這樣就必然會將市場培育得越來越大。

  彭麗透露,服裝租賃市場也有淡旺季之分,通常一年的旺季主要有三個,分別是4月份開始的高校畢業季,以及9月份的開學迎新季,再就是12月份之後的年會季。對於她來說,當前每個時間節點的市場規模平均下來都可以達到20萬元左右。

  涉足文化服務行業

  希望公司多元發展

  當前彭麗的公司,早已經不是昔日單純做二手服裝租賃生意的小公司了,在經營服裝租賃生意的同時,彭麗近期也開始嘗試做一些文化創意和演出方面的業務,希望推動公司走多元化發展之路。

  具體來說,彭麗的公司當前除了做服裝租賃,還涉足了舞臺燈光、文化衫定製、特色服裝定製、廣告製作、展會承辦等各種領域。她們近期剛做了幾場大活動,其中就包括幫騰訊公司、可口可樂公司、天喔蜂蜜等知名企業品牌,策劃並組織線下的推廣活動等等。

  “未來二手服裝租賃這一塊肯定還會做,但是可能不會是重點方向了,我更希望在原有業務的基礎上,探索高階發展路線,比如說找專業的設計師來為客戶量身定製更有專業水準的演出服。”彭麗說。

  而與此同時,她也十分看好文化服務行業的發展前景,她們最近剛和一家大公司洽談為這家公司進行品牌包裝推廣活動,彭麗透露,如果這個專案確定長期合作的話,一年創收十幾萬甚至幾十萬應該都不在話下。

  保守的彭麗略微預估了一下公司今年的營業額,說差不多有100萬,而她給自己明年定下的目標是,營業額達到500萬。不過彭麗也坦言,把事業做得大一些固然是心中的渴望,不過很多時候不能急於求成,還是要一步一個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