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磨難走向成功的事例

  磨難是檢驗尺,檢驗人的品質;磨難是加速器,推動人成長,磨難是智慧源,增進人的精神財富。以下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篇1

  因為反對種族隔離政策,曼德拉曾在羅本島監獄裡關押了二十七年。

  1991年,出獄後的曼德拉當選為南非總統。就職儀式上,曼德拉起身致辭,歡迎來賓。在依次介紹了來自世界各國的政要後,他說他最高興的是,當初在羅本島監獄看守他的三名獄警也來了;隨即,曼德拉邀請他們起身,將他們介紹給大家。

  當年邁的曼德拉緩緩站起來,恭敬地向那三名看守致敬時,現場的所有來賓震驚不已,對曼德拉的崇敬油然而生。曼德拉博大的胸襟與寬容的氣度,更令那些曾經虐待過他的白人羞愧萬分。

  後來,曼德拉曾向朋友們解釋說,自己年輕時脾氣暴躁,正是獄中生活使他學會控制情緒,因此才活了下來。牢獄歲月給了他時間與激勵,也使他學會了如何處理自己遭遇的痛苦。獲釋當天,他心情平靜:“當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

  這是多麼睿智的一段話,它來源於一個偉人對曲折人生的反思與感悟;這又是多麼樸實的一段話,其中蘊含的道理適用於我們每一個人。

  心靈的煎熬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曾經承受過的。或許是愛人的背叛,或許是同事的中傷,或許是朋友的嫉妒……曾經的不幸讓我們憤怒、讓我們怨恨,於是,我們尋找一切機會去控訴、去反擊、去報復……那時候,我們忘了窗外還有燦爛的陽光還有親人的笑臉,一任心靈沉溺於痛苦的深淵。就像那個終其一生去詛咒“誣陷者”的人,他毀掉的,實際上是他自己一生的幸福啊。

  我們一時難以擁有曼德拉那樣寬廣的胸懷,但我們仍可以嘗試著,將痛苦與怨恨慢慢留在身後,帶著一顆自由而感恩的心靈,去找尋真正屬於自己的幸福。

  篇2

  羅曼•羅蘭1866—1944是20世紀上半葉法國著名的人道主義作家。他痛感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的歐洲是一個騷動不安、瀰漫著腐敗風氣的社會,是一個需要偉人的社會。他為此寫作了《名人傳》,敘述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托爾斯泰的苦難和坎坷的一生,讚美他們的高尚品格和頑強奮鬥的精神。

  德國音樂家貝多芬、義大利畫家和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儘管他們的事業不同,貢獻不同,所處的時代和國家也不同,但都是各自領域裡的偉人。他們在肉體和精神上經歷了人生的種種磨難,卻為創造不朽的傑作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自古以來,傳記幾乎都是記載名人的豐功偉績,而《名人傳》卻使我們看到了他們和常人一樣有他們的痛苦、掙扎和矛盾。羅曼•羅蘭指出人生是艱苦的,生活裡充滿了貧困、憂慮、孤獨和辛勞,人們卻彼此隔膜,不懂得互相安慰,所以他要寫作《名人傳》,要把偉大的心靈獻給受苦受難的人們,使他們得到安慰和鼓舞。

  從古希臘神話開始,英雄都是戰功顯赫的神祇和將軍,而羅曼•羅蘭卻認為英雄的偉大不在於他的體魄,而在於他的心靈和品格。他認為惟有真實的苦難,才能使人不抱幻想,直麵人生;惟有與苦難的搏鬥,才能使人經受殘酷的命運。因此偉人們的生涯往往就是長期地受難,他們的身心遭受悲慘命運的折磨,然而正是憂患造就了他們的偉大。貝多芬、米開朗琪羅這樣的天才竟終身未婚,未能享受到真正的愛情;而托爾斯泰夫妻之間持續數十年的互不理解,則是他的悲劇的最直接的根源。他們在社會上更是受到了最冷酷的對待。貝多芬面對的是懷著敵意的城市維也納,他的音樂受到歡呼,他的困難卻幾乎無人問津。米開朗琪羅除了被迫為教皇服務之外,他每從事一項工程,都必然有一批卑鄙小人出於嫉妒和怨恨,對他進行惡毒的汙衊和攻擊。托爾斯泰面對的則是整個貴族上流社會,以至於被教會宣佈為“邪教徒和叛教者”而開除了教籍。

  一個遭受家庭生活不幸和社會排斥的人,要麼在孤獨和痛苦中死亡,要麼不屈不撓地抗爭,這三位偉人正是屬於後者:貝多芬在生命的末日寫出了不朽的《歡樂頌》;米開朗琪羅直到臨終前幾天還整天站著塑像,終於留下了傳世的傑作;托爾斯泰則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下定了擺脫貴族生活的決心。由此可見,他們是在經歷了超越常人的磨難之後才成為偉人的。我國先哲孟子說過“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心志,苦其筋骨„„”,說的也正是這個道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名人傳》不僅是一部文學名著,而且在提高人們對於歷史和偉人的認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篇3

  一位父親帶著兒子去參觀凡高故居,在看過那張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後,兒子問父親:“凡高不是一位百萬富翁嗎?”父親答:“凡高是位連妻子都沒娶上的窮人。”

  又過了一年,父親又帶兒子去了丹麥。到安徒生的故居前去參觀,兒子又困惑地問:“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宮裡嗎?怎麼他生前會在這棟閣樓裡?”父親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兒子,他就生活在這裡。”

  這位父親是一個水手,他每年往來於大西洋的各個港口,他兒子叫伊東布拉格,是世界歷史上第一位獲普利策獎的黑人記者。

  二十年後,伊東布拉格在回憶童年時,他說:“那時我們家除了很窮以外,而且還是黑人,父母都靠賣苦力為生。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認為像我們這樣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麼出息的。是父親讓我認識了凡高和安徒生,也是父親讓伊東布拉格認識了黑人並不卑微,通過這兩個人的經歷讓我知道,上帝沒有輕看黑人。”

 

的人還:

1.古代文人

2.經過磨難後成功的例子5篇

3.歷經挫折走向成功的事例

4.挫折磨難到成功的事例3篇

5.古代歷經磨難而成功的事例

6.磨難與成功的例子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