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強的名人故事精選

  只要敢於堅強地面對一切挫折、坎坷,不論結果如何,關鍵是追逐夢想,堅強面對的過程。屈原曾告訴過我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耳聾的幻想家

  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是俄國著名的科學家,有俄羅斯航天之父的美譽。他生在俄國樑贊省的一個美麗的村莊。在父親的培養下, 康斯坦丁從小就養成了謙虛、節儉、熱愛勞動及自立的習慣;小康斯坦丁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愛幻想。

  8歲那年,母親送給小康斯坦丁一隻氫氣球,並且叮囑道:“小康斯坦丁,要拿好了,不然氣球會飛走的。”康斯坦丁小心地接過這隻紅紅的氫氣球,高興極了,氫氣球一下子就飛了出去,飄飄蕩蕩地越飛越高,很快飛到了天空深處。

  “康斯坦丁,媽媽剛才叮囑過你了,怎麼還是讓氣球飛走了?”媽媽嗔怪道。

  “媽媽,”小康斯坦丁望著越飛越高的氣球,苦有所思地說:“氫氣球飛到哪裡去了呢?”

  “大概到星星上去了吧。”媽媽說。

  “那麼,我能像氫氣球那樣飛到別的星星上去嗎?”小康斯坦丁好奇地問媽媽。

  “那是不可能的。”媽媽回答道。

  “如果我乘一隻氫氣球呢?就可以了吧?”

  “也不行。”

  童年的康斯坦丁就是這樣地喜歡幻想,喜歡問很大奇怪的問題。

  但是生活對小康斯坦丁這個小幻想家來說,卻是不幸的。10歲時,小康斯坦丁不幸患上了猩紅熱,由此所引起的嚴重併發症使他幾乎完全失去了聽覺。從此,他成了一個半聾的孩子。由於耳聾,小康斯坦丁上學時,聽不清楚老師講的內容,他常常招致其他小朋友的嘲笑。康斯坦丁逐漸與人們拉開了距離,他無法繼續在學校讀下去了,只好輟學回到家裡。母親把全部精力都用到了對小康斯坦丁的教育上,教他讀書寫字,常常誇獎他出色的想像力。

  可是,災難接踵而來。兩年後,母親去世了。小康斯坦丁陷入了人生最痛苦、最憂傷的時刻。但是,這些都沒有擊倒他,反而使他更加發憤地讀書,以幻想的方式忘卻痛苦與煩惱,從而使他走上了獨立思考、立於善與思考的道路。

  康斯坦丁通過刻苦的努力,學到了許多物理知識。後來,他又愛上了設計各種模型,以此來檢驗自己學到的知識。在製作這些模型的過程中,小康斯坦丁學會了木工、鉗工和使用其他工具的技能。

  後來,康斯坦丁一邊教書,一邊做獨立的研究工作。1883年,他在一篇名為《自由空間》的論文中,正式提出利用反作用裝置作為太空旅行工具的推進動力的設想,使人類幾千年來關於宇宙航行的幻想終於變成了科學的可能,為後人開拓了一條通往星際空間的廣闊道路。

  1957年,蘇聯的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以及1969年美國的登月壯舉,最終使得他的理論設想成為現實。

  篇二:利用好所擁有的

  安吉爾是世界上唯一用假腿來完成驚險的走鋼絲表演的人。但是,人們決不會想到,她是個因患病動過4次手術,並已截去了右腿的人。

  那是1987年8月, 安吉爾患病,在右踝檢查中,發現了一種少見的癌細胞。她只得接受手術,右腿膝蓋以下均被截去。

  在 這突如其來的厄運面前,她沒有失望退縮,在手術4個月後,她又用假肢成功地進行了走鋼絲的試驗。這以後,不幸又接踵而至,幾個月中,她被診斷患有肺癌,先後將左、右肺切除了一半。第二年,不屈服於命運之神的安吉爾又同丈夫一起練起了走鋼絲。經過幾百小時的苦練,她又能單獨進行走鋼絲表演了。

  在恢復走鋼絲7個月後,她又被診斷為癌症擴散,已無法醫治。醫生估計 安吉爾肯定受不住這沉重的打擊,可 安吉爾卻心靜如水:“沒關係,我不想再請醫生為我做什麼了,讓我回家去吧。只要我還活著,總能做些有益的事。”“只要我活著,即使大部分器官被切除了,我還要讓生命發出一點兒光。”此後,她仍帶著病殘之軀,頑強地搏擊於雜技舞臺。

  而她丈夫的一席話真是催人淚下:“也許不久她將真的告別人世,她已讓我們做好了準備,但我想她是永生的。她給予、給予、再給予,拼搏、拼搏、再拼搏,這就是她的性格,她的美德。”

  安吉爾則說:“我能留給孩子什麼呢?最重要的是:我一定要他記住,要經常想到自己已有的東西,而別老是想到自己沒有的東西。一個人如果能充分地運用他所擁有的,那他一定活得很好......”

  篇三:裡夫笑著面對人生

  美國人克里斯托弗·裡夫在電影《超人》中扮演超人而一舉成名。但誰能料到,一場大禍會從天而降呢?

  1995年5月27日,裡夫在弗吉尼亞一個馬術比賽中發生了意外事故。他騎的那匹東方純種馬在第三次試圖跳過欄杆時,突然收住馬蹄,裡夫防備不及,從馬背上向前飛了出去,不幸的是,摔出那一刻他的雙手纏在了韁繩上,以致頭部著地,第一及第二頸椎全部折斷。

  五天後,當裡夫醒來時,他正躺在弗吉尼亞大學附屬醫院的病房裡,醫生說裡夫能活下來就算是萬幸了,他的顱骨和頸椎要動手術才能重新連線到一起,而醫生不能夠確保裡夫能活著離開手術室。

  那段日子裡夫萬念俱灰,許多次他甚至想輕生。他用眼睛告訴妻子丹娜:“不要救我,讓我走吧。”丹娜哭著對他說:“不管怎樣,我都會永遠和你在一起。”

  隨著手術日期的臨近,裡夫變得越來越害怕。一次他3歲的兒子威爾對丹娜說:“媽媽,爸爸的膀子動不了呢。”“是的,”丹娜說,“爸爸的膀子動不了。”“爸爸的腿也不能動了呢。”威爾又說。“是的,是這樣的。”

  威爾停了停,有些沮喪,忽然他顯得很幸福的樣子,說:“但是爸爸還能笑呢。”“爸爸還能笑呢。”威爾的這一句話,讓裡夫看到了生命的曙光,找回了生存的勇氣和希望。10天后的手術很成功。儘管裡夫的腰部以下還是沒有知覺,但他畢竟克服了劇烈的疼痛而頑強地活了下來。他充滿自信,每天堅持鍛鍊,以好身體和好心情迎接每一天。後來,他不僅親自導演了一部影片,還出資建立了裡夫基金,為醫療保險事業做出了貢獻。裡夫堅信他會在50歲之前重新站立起來,他要做一個真正的“超人”。

  在克里斯托弗·裡夫的自傳裡,他鄭重地記下了兒子的那句話:“但爸爸還能笑呢。”是的,不管災難有多嚴重,都要記得,我們還有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