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的名言句子

  你是用什麼那樣的名言句子來激勵在家呢?人而不學,其猶正牆面而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關於古典勵志的名言句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1、相忘誰先忘,傾國是故國。泠泠不肯彈,蹁躚影驚鴻。

  2、塵緣從來都如水,罕須淚,何盡一生情?莫多情,情傷己。

  3、繁雜的經歷在眼角鐫刻深深的紋,我轉身雕下一朵花。

  4、過程和結局都有了,再去糾纏,連自己都覺得貪婪。

  5、繪一場生死契闊的遊戲,為我們的故事寫一個結局。

  6、寂寞這麼多,在承受的有幾個。

  7、靜水流深,滄笙踏歌;三生陰晴圓缺,一朝悲歡離合。

  8、就這樣吧,從此山水不相逢。

  9、路過的風景,有沒有人為你好好收藏。

  10、慢酌清酒,誰嚥下淚盼。痴痴盼,誰再喚卿名。

  11、夢除非,往事追,流光飛舞人憔悴;胭脂褪,心似灰,朝朝暮暮素面對。

  12、你們看多了我笑著的樣子,卻不會知道我寂寞的時候是什麼表情。

  13、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怎奈何,如花美眷,終不敵,似水流年。

  14、若沒有你,我這一生,就算再快樂,也不會多快樂了。

  15、誰將煙焚散,散了縱橫的牽絆。

  16、誰應了誰的劫誰又變成了誰的執念。

  17、我大概是一隻鳥。充滿了警覺,不容易停留。所以一直在飛。

  18、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19、我寧可我們不曾相濡以沫,我但願我們從來就向忘於江湖。

  20、握住蒼老,禁錮了時空,一下子到了地老天荒。

  二

  1、提出目標是管理人員的責任,實際上這是他的主要責任。——巴納德

  2、責任感以及有效地派任職務是成功企業經營的要素之一。——洛德福特

  3、生命跟時代的崇高責任聯絡在一起就會永垂不朽。——車爾尼雪夫斯基

  4、我們是國家的主人,應該處處為國家著想。——雷鋒

  5、責任感與機遇成正比。——威爾遜

  6、在他握有意志的完全自由去行動時,他才能對他的這些行為負完全責任。——馬克思

  7、先生的責任是教人做人。——陶行知

  8、真理的發現或道德責任的完成都會引起我們的歡欣。——克羅齊

  9、歷史和哲學負有多種永恆的責任,同時也是簡單的責任。——雨果

  10、一個人能承擔多大的責任,就能取得多大的成功!——心有睛天

  11、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列夫·托爾斯泰

  12、友誼永遠是一個甜柔的責任。——紀伯倫

  13、自由的第一個意義就是擔負自己的責任。——阿來

  14、真正的責任是信自己。——佚名

  15、藝術應當擔負起哺育思想的責任。——白朗寧

  16、真正的管理者必須有不推卸責任的精神。——佚名

  17、有良知的人有責任心和事業心。——蘇霍姆林斯基

  18、友誼是一種責任。——紀伯倫

  19、這個社會尊重那些為它盡到責任的人。——梁啟超

  20、責任就是對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歌德

  三

  1.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明·顧炎武

  2.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增廣賢文》

  3.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增廣賢文》

  4.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陳廷焯

  5.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

  6.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絕句》

  7. 欲安其家,必先安於國。—武則天

  8. 利於國者愛之,害於國者惡之。—《晏子春秋》

  9. 讀書本意在元元。—宋·陸游

  10. 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漢·陳蕃語

  11.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

  12.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13. 時窮節乃現,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

  14. 有益國家之事雖死弗避。—明·呂坤《呻吟語·捲上》

  15. 位卑未敢忘憂國。—陸游《病起書懷》

  16.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漢青。—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17. 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左企弓語

  18.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三國·曹植《白馬篇》

  19.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

  20.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明·顧憲成

  21. 人而不學,其猶正牆面而立。—《尚書》

  22. 知而好問,然後能才。—《荀子》

  23. 學之廣在於不倦,不倦在於固志。—晉·葛洪

  24.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晉·陶淵明

  25. 學而不知道,與不學同;知而不能行,與不知同。—黃睎

  26.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宋·蘇軾

  27.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

  28. 人之為學,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顧炎武

  29. 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宋·陸九淵

  30.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