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名言語錄圖片

  淨空法師是一位資深的法師,一起來看看淨空法師的名言語錄吧!!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淨空法師名言語錄,希望你喜歡。

  淨空法師名言語錄

  1 人生最大的幸福、福分就是能聽聞聖賢的教誨,能有高度的智慧。有了高度的智慧,人生可以經營得非常簡單,因為都會下對人生的決擇,都能夠“道法自然”的來生活。

  2 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最容易犯的是盜戒。在佛法裡面,凡是以種種不正當的手段,將別人的利益,想方設法據為己有,這都屬於盜心、屬於盜行。

  3 天天讀經、唸佛,是天天親近佛菩薩;一天不讀經,一天不念佛,跟佛菩薩就遠離,佛像供在面前也沒用。

  4 佛法是覺悟之法,智慧之法!以佛法為食,是養我們的法身慧命。

  5 古代聖賢人的教學,非常簡單,非常扼要,五樁事情——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懂得這五種倫常關係,這才像個人。

  6 六根接觸六塵,世人以為是樂,其實是苦。五欲六塵乃是生死冤家,生活苦才能激發道心。佛訓示以苦為師,太苦了必然想辦法脫離這個娑婆世界,所以生活環境不好的人未必不是幸福。

  7 古大德常教人回頭是岸,從哪裡回頭?從五欲六塵回頭,從自私自利回頭,從迷惑顛倒回頭,從一切罪業回頭。

  8 諸佛菩薩千經萬論,無量劫的教導,無非是告訴我們這麼一樁事情,無非是勸導我們看破、放下而已。看破什麼?萬法皆空。放下什麼?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一切都看破放下,你就會大徹大悟,你就會得大自在!

  9 世間人自私自利,貪著自身的利益,天天在造業,很苦,那我們怎麼做?我們要反其道,做出無私無我,一切心行都是純粹為利益眾生,事情做好了,名聞利養絲毫不沾,清淨自在,做出樣子來給人看,叫人去反省,叫人覺悟。

  10 我們多讀一點佛經,多聽、多記一些,以為自己智慧開了,錯了,那是記問之學。智慧開了,你煩惱、無明沒斷,要曉得那不是智慧,那叫“世智辯聰”。

  關於淨空法師名言語錄

  1 印光大師勸誡我們,要常常把“死”字貼在額頭上,這句話的真正用意:第一個是提高自己的警覺,第二個是叫我們放下萬緣。所謂“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這是勸勉我們放下。

  2 佛法講得很清楚,父母跟子女是四種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你要把他殺掉墮胎,縱然是報恩的,恩變成冤仇;如果他是報怨的,那冤仇就愈來愈深,後來再遇到,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3 佛跟我們講“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是人心,依報是環境;人心好,就風調雨順,人心不好,這自然環境就變壞了——這是感應!

  4 拜佛,這也是修恭敬心,修一切恭敬——我們對人對事對物,都要像對佛這樣的恭敬。我們以誠敬心處事待人接物,無論順境逆境都用真心,這就是拜佛。

  5 唸佛一定要趁早,所謂是“練兵千日,用在一時”。我們現在天天在訓練,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沒有雜念,給諸位說,什麼樣的業障都沒有了。

  6 我們學佛的人有願無求,我有很大的願,我願得一心,我願生淨土,但是我不求,我老老實實地念佛,功夫到了自然就成就了,所以我很快樂。

  7 諸佛菩薩、大聖大賢們能夠幫忙的,是教學、是指導。有智慧的人、有福德的人遇到了,他能夠依教奉行,能信能解能行,命運就轉過來了。

  8 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境隨心轉,相隨心轉,人的體質隨心轉,所以心理健康比什麼都重要,這就是養生之道。你想要相好,你的心要好。你要身體好,也要心好。你的心好,樣樣都好;你的心不好,想好也好不了。

  9 我初學佛的時候,親近章嘉大師,章嘉大師那個磁場攝受了我。章嘉大師言語很少,我很歡喜跟他坐在一起,一句話不說,坐兩個小時,非常歡喜,法喜充滿,那個氣氛不一樣。所以他老人家在世,我每一個星期一定會找他坐兩個小時。

  10 佛門有個俗話說,“地獄門前僧道多”,出家人為什麼會墮地獄?本分的事情沒有盡到,心裡面貪嗔痴慢沒斷,禁不起外面五欲六塵的誘惑,道業荒廢掉了,所作所為都是罪業。

  11 要積功累德,不但要抓住機會,還要有高度的智慧。佛法裡面常講要種福田,你是不是真的種在福田上?你要認識哪些是真正的福田,哪些是假的福田,你自己要用智慧去辨別。

  12 佛法發源在印度,十一世紀之後,佛法竟然在印度滅絕了,這不是佛法有障礙,而是這個地區的眾生有障礙。

  13 大家都曉得腦最重要,用什麼補品來養都沒有用處,都起不了作用!腦的營養就是休息,把一切妄想統統放下,什麼都不想,這是對它最好的營養。

  14 我們唸佛人,口不出惡言、身無邪行,念念關懷社會、關懷眾生、愛護社會、愛護眾生。我們要全心全力幫助這個社會、幫助一切眾生,我們要有這個心。你能夠這樣存心,能夠這樣修行,一定得諸佛護念。諸佛護念你,龍天善神保佑你,你的煩惱就會少了。

  15 佛法重在行。解是手段,行是實質,你能解不能行,你一生所修學的全都是福德,沒有功德;能解又能行,福德就轉變成功德。

  16 他沒遇到佛法,這是沒這個福份。即使遇到了,遇到了不懂,也等於沒有遇到;或者是懂,懂得不多,懂得不夠深度,影響了信心。如果不能夠建立堅固的信心,那個信心就像俗話所謂的露水道心,若有若無。

  17 有利害得失,沒有不造業的——遇到順心的事,生歡喜、生貪愛;不合自己情意,生怨恨、生嗔恚。不僅嗔恚是煩惱,貪愛也是煩惱。貪愛的果報是餓鬼道,嗔恚是地獄道。

  18 凡夫之所以會退失道心,天如禪師說得好,有退失的因緣。“因”是對於宇宙人生道理、事實真相沒有真正明瞭;“緣”是內有貪嗔痴、自私自利,外面有五欲六塵的誘惑,內緣外緣都不善,你怎麼會不退轉?

  19 清淨心、善良的心,是你的本性,是佛心,你怎麼會不成佛?為什麼自己要作賤自己,把人家的長處、好處忘得乾乾淨淨,專門看人家的惡念、惡行,變成自己一身的罪惡,養成自己的噁心?關鍵都在這一念之間。

  20 佛法重實質,不重形式,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只有講經教學,沒有形式;形式上大眾在一起修行,是以後祖師大德們提倡的。修行是個人事情!自己認真努力斷煩惱,把自己的貪嗔痴習氣除掉,這才叫修行。

  淨空法師名言句子語錄

  1 現代的社會,一般人煩惱習氣很重,迷失自性很深,所以心不能住在道上。什麼是道?“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這十二個字就是道。這十二個字是性德,是自性裡頭本有的。

  2 這一想我要怎樣怎樣,這叫造業。你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那不是造業,那是功德。功德是什麼?與法性相應。什麼是法性?我總結修行的二十個字,那就是法性。

  3 我們唸佛人,在日常生活當中,與一切大眾互助合作,事情做得圓圓滿滿,心裡面清清淨淨。我們與人無爭、於世無求,二六時中,心裡就一句佛號,除這一句佛號之外,什麼都沒有,這樣就好。

  4 佛在《無量壽經》裡面,教給我們“仁慈博愛”。什麼是“仁慈博愛”?我們愛自己,用愛自己的心,平等地愛護一切眾生,這就是“仁慈博愛”。

  5 法佈施裡面最殊勝的是“依教修行佈施”,我們能夠真正依教修行,不但福田具足,功德也具足了,所以這是最殊勝的福田。

  6 佛法法門很多,我們所修的法門不同,一定要彼此互相尊重,不可以彼此互相破壞。互相破壞,你修得再好,你還是要墮三途受果報。為什麼?你破壞別人的道心,你造的是破和合僧。

  7 福是什麼?福是定,是清淨心,心清淨才是真福。有福報的人心清淨,心清淨多快樂!快樂是福,離苦得樂是福;心不清淨,沒福。世間有錢的人、有地位的人,雖富不樂,他苦,不算有福。

  8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給諸位說,不是財富,為財富而活是錯誤的,不是權力、不是地位,而是什麼?是快樂。你在這個世間,活得快樂,你就沒有白活了。

  9 佛與眾生都是心變的,在覺悟的時候就叫“佛”,在迷惑顛倒的時候就叫“眾生”。

  10 經選一部,天天念它,唸到熟悉,不要求解,為什麼?經裡沒意思,你求什麼解?你所瞭解的統統叫打妄想。開經偈講“願解如來真實義”,你所解的都是胡思亂想,決定不是如來真實義。

  11 幫助眾生離苦得樂,幫助眾生破迷開悟,這是世出世間第一等的大事業。所以我們的身體是為佛法、為眾生服務的工具,有緣,我們認真努力去做;沒緣,沒緣更好,可以休息,省事!

  12 世尊教學四十九年,沒有別的,就是教我們看破放下。什麼叫看破?事實真相徹底明瞭通達叫看破。放下什麼?放下妄想分別執著。你能放下執著,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執著,你就成阿羅漢;再放下分別,你就是菩薩;再放下妄想,你就是佛!

  13 人生短暫,一晃就過,如真能唸佛往生極樂世界是最有福報之人。若欲往生必須求解,除非二六時中只有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可以不要求解,否則必須聽經,以免盲修瞎練,一定要懂理,否則不能成就。

  14 無量無邊的煩惱,那個病的總根就是這個“貪”字。佛教我們用什麼方法來對治它?用佈施。六度第一個是佈施,佈施是度慳貪的,是來對治這個煩惱的。

  15 對於所有誤會我的人、嫉妒我的人、毀謗我的人、陷害我的人,我都是一個感恩的心——我在這裡面得清淨心,我在這裡面生起無量無邊的善願善行。

  16 佛家常說,“愛不重不生娑婆”,娑婆就是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什麼力量在那裡推動它?就是愛慾在推動。

  17 五欲——財、色、名、食、睡,佛在經上常講,這是“地獄五條根”,這個東西你要不把它拔掉,你要想超越輪迴,難!

  18 世尊給我們做示範,我們看到善財一生成就,《法華經》上龍女八歲成佛,說明行不難。你為什麼不肯行?是你知道得不透徹,你是一知半解。

  19 我們的身體不是人設計的,大宇宙的運作也不是人設計的,但是它很有規則;很有規律,我們稱這個叫天道。人這一生,我們的思想、我們的見解、我們的行為,要能順乎天道,那就非常健康;違反天道,那就很麻煩。

  20 一個人能接受佛的教訓,是多生多劫的福德善根所致。印光祖師說,能夠死心塌地地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第一等聰明人。佛說末法時期淨土成就,所以今世修行人應以修淨土為正行。

  21 學養,“學”是學問,樣樣都知道;“養”是修養,知道運用什麼方式,待人處世最恰當。所以不管在亂世或者治世,佛弟子與世間聖人君子都會隨機應變,運用善巧方便處世待人接物,但是“真誠心”、“恭敬心”的大原則,絕對不改變。由此可知,無論在何時何地,修行都是成就我們的戒、定、慧。

  22 修道是修通大涅槃之路,修成佛之道。成佛之道是大定,心中有定就是在道。修淨土,念念之中有阿彌陀佛;若心中一時無阿彌陀佛,即離了道。阿彌陀佛即是訊號,心中無即失了航線。

  23 “知”,真的是太難了,世尊說法四十九年,就是希望大家知道這個事實真相,明白這個道理。“行”,實在講一念之間,那個念頭一轉,即身成佛。

  24 唸佛人一定要定早晚課,早晚課決定不能缺。早課是提醒我們,這一天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遵守佛菩薩的教誨;晚課是反省,是檢討。

  25 十大願王以禮敬諸佛列為第一,禮敬並非僅向佛像叩頭禮拜而已,是無論善惡,對一切人均要恭敬,一律平等看待,此係菩薩道之基礎。

  26 往生要靠福報!經論裡常說,“臨命終時,心不顛倒”,這就是大福報。我們所修的一切善法,絕對不求現在的善果,不求這個福,修福不願意享福,願意在什麼時候享?留到臨命終時享。

  27 諸位一定要記住,廟跟祠都是供養鬼神的,佛教的寺院是學校,是教化眾生的場所,我們學佛,一定要認識佛教的本來面目。佛教的本來面目,給你講的是宇宙人生的真諦,決定沒有迷信!

  28 我們每一天接受佛的教誨,念念不忘佛對我們的教訓,我們要把這些教訓變成自己的思想見解、生活行為,這個叫學佛。

  29 世間法叫“為學日益”,它是講知識,講學術,我知道得愈多愈好。佛法是為道,道是心,為道要日損,損是減少,減少什麼?減少你的妄想,減少你的雜念。

  30人生苦短,彈指之間就過去了,所謂是“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何必去造業?人不能不覺悟,不能不及早回頭,所以斷惡修善要趁早,要趕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