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勵志故事演講稿

  演講稿作為演講者在演講時所依據的文稿,是演講成功的關鍵,也是一個成功的演講者所應具備的基本寫作功夫。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1

  5月12日,雖離現在已經有2個多月了,但相信每一箇中國人都不能忘記那一天。那一天,老天爺一下子奪走了8萬多人的生命;那一天,它凝聚了13億中國人的心;那一天,它引發了多少感人的事蹟。

  鏡頭一——一個堅強好學的女孩

  你聽,你聽,在廢墟下,在瓦礫下,傳來了一陣陣清脆的朗朗讀書聲,它,來自於一個被壓在廢墟下的女孩。她正打著手電筒忘情地讀書,忘記了危險,忘記了孤獨,忘記了外面的一切,只有自己和書。她用自己的讀書聲驅趕恐懼和死神,同時以在召喚著生的希望。

  她的臨危不懼,她的從容鎮定,她的堅持頑強,無不顯示著中華民族不屈的品格和祖國光輝的未來。在她身上,我們看到了美妙的未來。

  鏡頭二——一位無私奉獻的老師

  ……還有四位同學已沒辦法衝出去了,譚千秋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自己弓著背,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蓋著四個學生。轟轟轟──磚塊、水泥板重重地砸在他的身上,房子塌陷了……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後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

  當地震災難突然襲來時,譚千秋老師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護住了他的學生。在那千鈞一髮之際,他首先想到了學生,他毅然地張開雙臂,護住自己的四個學生,把生的希望留給了他們,把死亡留給了自己。他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一個師者最真實的愛,用血肉為學生築起一道永生的長城,用自己的行動,為學生上了最深刻的一課。

  鏡頭三——一位救人心切的戰士

  他哭了,雷雨如下,泣不成聲;他跪下了,哀痛地請求,大聲喊道:“裡面還有人,讓我再去救一個,我還能救一個!”因為強烈的餘震,房屋搖搖欲墜,即將倒塌,他被隊員們強行拉走了。他心有不甘啊!

  他只是一個典範,在抗震救援的一線,又有多少位像他一樣救人心切、捨身忘死的戰士啊,又有多少位愛心天使給災民們送去了無限的溫暖。

  災難是短暫的,但精神卻是永恆的。在5.12期間,這種感人的故事說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我也被他們堅持不懈、無私奉獻的精神所感染,在遇到難題時,心中有著頑強不倒的精神支援著我,我不再退縮,不再抱怨,而是迎難而上,去解決它。經典,不再單指書籍、音樂等,更包括了這驚天動地的不朽精神。讓我們帶著這經典創造美好的未來吧!

  2

  它是一隻普通的蒼蠅,在垃圾堆裡化蛹成蠅。垃圾堆是城市代謝廢料的集合體,然而對於蒼蠅來說,這裡卻是天堂。這裡有著豐富的食物,它們每天不費吹灰之力便可填飽肚子,剩餘的時間便是彼此追來逐去,嬉戲玩耍。

  那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日子,一輛垃圾車像往常一樣,將滿滿一車垃圾倒在地上。蒼蠅們爭先恐後地圍攏過去,想從中發現更新鮮的美味。它夾雜在大夥中間,然而在落到垃圾堆上的剎那,某樣東西突然令它眼睛一亮。

  那是一幅舊畫,畫上,一隻蜜蜂在花叢中飛來飛去。那美麗的膚色、纖細的腰肢和輕盈的舞姿,都讓這隻蒼蠅羨慕不已。還有蜜蜂的工作環境,總是那麼花香四溢,馥郁芬芳。它再瞅瞅自己,生活的這片天地總是亂糟糟、臭烘烘的。更讓它惱火的是,幾乎所有的生靈都對蜜蜂大加讚賞,而對蒼蠅卻鄙夷不屑甚至怒罵唾棄。

  這隻蒼蠅不服,它覺得命運太不公平了。於是,它找到造物主,要求他把自己變成一隻蜜蜂。

  造物主見這隻蒼蠅如此勇敢,對它的行為大加讚賞,然後真的把它變成了一隻蜜蜂。

  看著自己一夜之間變成另外一個樣子,它大喜過望,哼著歌兒,輕快地飛進了花叢。

  “大家好!”它快樂地和其他的蜜蜂打著招呼。

  “你好,歡迎你加入我們的隊伍。”蜜蜂友善地衝它擺了擺觸鬚,卻並沒有停下飛舞的腳步。此時它才發現,原來這些蜜蜂在花叢中飛舞並不是玩耍,而是在採集花粉。

  接下來的日子,它像一隻真正的蜜蜂那樣,每天早出晚歸,採集一囊花粉,送回蜂房,放下,然後再飛出來,馬不停蹄地飛向另一朵花。工作單調乏味不說,每天累個半死,卻只能得到一點點食物。

  一天兩天,它還覺得新鮮,可到了第三天,它就受不了了。趁大家都在忙碌地工作,它悄悄地溜開,飛回到了垃圾堆裡。

  它以為一切還可以重新再來,不料,落在垃圾堆上它才發現,那裡早已不再適合它:那些曾經在它是隻蒼蠅時的遍地食物,根本無法與它身上這套蜜蜂的消化系統相相容。

  最終,它餓死在了垃圾堆上。

  當它的靈魂重新來到造物主身邊時,造物主問它:下一世,想做蜜蜂還是蒼蠅?

  “蒼蠅!”它毫不猶豫地回答。

  讀者感悟

  許多時候,我們只看到了成功者頭上巨大的光環,卻往往忽視了這背後流淌過的汗水——如果你只付出了蒼蠅的努力,就不要奢求得到蜜蜂一樣的人生,這個世界就是這麼公平。

  3

  人,從出生開始,就擺脫不了責任的“束縛”。工人有生產的責任,醫生有救死扶傷的責任。身為“人民公僕”的國家公務員,為人民服務是第一責任,這是業務指導科王欒斌經常說的話。正是這種責任指引著他為工商工作奮鬥了25年,並且始終戰鬥在第一線,直接與企業面對面;始終以服務企業為宗旨,以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為追求,不計名利,不求回報。

  一、把責任作為一種信念去追求。

  責任是一張網,維繫著人與社會的關係,每個人盡到了責任,社會就會和諧穩定。王欒斌現在註冊大廳負責企業核名工作,平均每天核准五、六十個企業名稱,再加上重名的、未核准的,每天要接待企業辦事人員百餘名。對待企業辦事人員,他總是把為人民服務、為企業服務的責任作為一種信念去追求。因此,在每次接待諮詢、受理業務時,始終能夠把政策說清、手續講明,讓每一位辦事人員都感到滿意,人們都親切的稱核名視窗為“和諧視窗”。

  二、把責任作為一種理想去追求。

  每個人或許有著不同的理想,理想也是人們美好的嚮往。把責任作為一種理想去追求,其中有苦也有樂,但最終收穫的是快樂。當教師把學生送入重點學校,他是快樂的;當警察抓住壞人,他是快樂的;同樣,每為企業做一件事、解決一個難題,他也是快樂的,這就是他的理想、他的追求。在他所從事的名稱核准工作中,經常有縣裡的企業前來核名,由於道途較遠,趕來時經常就快下班了。針對這種情況,王欒斌給自己定了一條規定,只要是縣裡來辦事的企業,就是到了下班時間,也要把事情辦完,不能讓企業白跑。每當一天工作結束,拖著疲倦的身體回家時,他總愛用一句話總結一天的工作,那就是:“累並快樂著”。

  三、把責任作為一種意志去追求。

  盡責任就要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責任是對自我的一種約束,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要用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作比較。正是以這樣的精神,王欒斌在為企業服務中,總愛找自身的不足,哪個事情沒做好,哪個問題沒解釋清,哪項工作需要改進。面對辦事的人水平參差不齊的狀況,他從來是隻找自身的問題,從不找企業的毛病。

  他還把不放棄責任當成對意志品質的鍛鍊。今年4月初,王欒斌母親因心臟病突發住院治療。由於單位人員緊,為了不耽誤工作,他就白天堅持盯大廳,晚上到醫院照顧病人。上班時,他始終堅持“不能將個人的情緒”帶到工作中,仍然不厭其煩地為企業解釋問題、辦理手續、熱情服務。但他畢竟不是鐵打的,就這樣堅持一週後,他感到渾身痠痛,在自知感冒侵襲後,急忙拿了藥,以最大劑量吞服下去,咬緊牙關,硬挺了過來,沒有請一天假,沒有給其他人增加任何負擔。正是他的這種責任意識給了他力量。

  他所從事的名稱核准工作看似簡單但涉及面廣。為了能更好的完成工作,他苦鑽業務,虛心請教,多學知識,力爭用熟練的業務知識為企業服好務;用熟練的業務知識提高辦事效率,而這正是他的責任,也是他努力工作,孜孜不倦的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