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癮新聞語錄

  導語:網路是一把雙刃劍,給人好處的同時也把壞處刺向人們。

  :

  1、我認為網路成癮只是心理和不良行為問題,不用吃藥就可以糾正,根本就不是精神病.任何用藥物對網路成癮者進行治療的方法,都是對他們的摧殘。

  ——自稱反網癮第一人的陶巨集開也反對將網癮定為精神病,看來他這次是準備堅定的站在“網癮”同胞這一邊了。>>詳

  2、將玩遊戲成癮納入精神病的人,基本上可以被確定為精神病患者,屬於由於大腦功能紊亂及病變而發生的思維異常,典型的精神病症狀。

  ——鄭淵潔表示,把網癮歸為精神病的人,才是真正的精神病。>>詳

  3、這種把髒水以及精神病倒在網路以及網路遊戲上的行為,從根本上說,是一種老人社會對於將要失去的社會掌控力的迴光返照,是一種試圖用殘存的定義權來從另外的角度汙名化新興傳播方式、生活方式的掙扎。其實質與當年叫嚷電視如何可怕、甚至上溯到書籍如何可怕的話語並無差別,都是利用個案來控訴整體,以求重新掌控社會的主導話語權。

  ——而著名的評論家五嶽散人更是直言,網癮成精神病是老人社會思維作祟。>>詳

  4、孩子有病,家長吃藥。

  ——心理專家楊鳳池認為,如果青少年真的有網癮,那麼更需要接受治療的是他們的父母。>>詳

  5、過去這些年來我錯過的最大事情就是和大眾真正互動的機會。作為CEO的責任和壓力使我比以前要少交流。我的主要精力放在了運營公司,和出版商以及媒體討論,把公司當成了我的產物。

  ——Bill Roper檢討旗艦失敗時如此說。>>詳

  6、我們正努力確保太陽在同一時刻照耀每片大地。

  ——《巫妖王之怒》全球開啟,獨缺中國,暴雪官方在論壇宣告時表示自己已盡力。>>詳

  7、我老闆完全理解我,他知道怎麼了。

  ——國外玩家為了好好玩巫妖王之怒請了5天假,幸運的是,他有個好老闆。>>詳

  8、580萬。

  ——原俄羅斯傳奇星際戰隊orky的主力成員Soul,在世界撲克大賽中獲得亞軍,贏得580萬美元的獎金。>>詳

  9、這麼多年我們家的生活習慣也沒有大變化,頂多房子大一點。

  ——馬化騰表示,成為有錢人對自己生活影響不大。>>詳

  10、唐駿在盛大的位子原本屬於我。

  ——原連邦軟體總裁李儒雄今日在出席金山20週年高峰論壇時披露,當年盛大董事長陳天橋曾多次邀請他出任盛大總裁。>>詳

  11、“00後問百度”網癮

  “小朋友們,遇到問題,你們一般都問誰?”孩子異口同聲回答“上百度”“上網”,而不是問老師和爸爸媽媽,與過去沒有網路的時代相比,變化的確太大了,也出乎家長們的意料。對此,家長、老師和教育專家其實不必過於驚訝。因為,時代變化了,孩子們有問題問誰發生變化,是歷史的必然,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過去,孩子有問題問老師、問家長,是因為老師和家長懂得多,孩子有疑問,多數問題在老師和家長這裡能夠得到比較滿意的解答。而除了老師和家長以外,沒有誰更讓孩子覺得比較信任。但當下除了老師、家長以外,還有網路,有百度。而且,上網百度比老師和家長更給力。

  毋庸置疑,對於有的問題,老師、家長未必百分百能解答,或者解答得令孩子滿意。同時,涉及到兩性等“敏感”話題,老師和家長未必會一五一十的告訴孩子,有的老師和家長可能迴避問題,有的可能含糊回答,有的可能嚴厲批評孩子,說“問醜話”,弄得孩子很不好意思,甚至處罰孩子,孩子很委屈。但網路上的百度工具,有問必答,毫不保留,比老師和家長都要客觀。

  事實上,有問題上網問百度,除了孩子們喜歡,很多成年人也養成了這個習慣。有不懂的問題就上網百度。比如網路老是掉線,上網百度一下,立即會彈出3、4個答案。孩子有問題解答不了,上網百度,立即解決。可見網路和百度有如學語文用的新華字典一樣,是新時代的“工具書”。某種意義,學會用網路和百度解決問題,相當於學會了使用一種“工具書”。這麼方便、實用的“工具”在手邊不用,豈不是太浪費了? 因此,對於孩子有問題首先想到上網百度,不必過於焦慮,要一分為二的看,且莫簡單的把“有問題問百度”直接與“網癮”劃等號,擔心孩子上網太多會染上“網癮”。當然,家長要關注孩子,防止孩子偷懶,自己不腦筋,不願思考問題,一遇到難題就“問百度”,否則,不但抑制思維開發,智力反而會退化,還會產生強烈的依賴症,患上“網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