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傳統文化倡議書

  傳統文化體現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生命力,傳承和吸收傳統文化的精髓,在社會發展的步伐中進行傳統文化教育,培養尊重傳統文化,創造新文化的人才,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傳播於世,長存於世的現實要求。下面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僅供參考。

  一:保護、傳承兩岸傳統文化倡議書

  海峽兩岸之間最重要的、堅不可摧的紐帶,是我們共同享有的、從同一個祖先那裡傳承而來的。它溝通著我們南北兩岸,是大陸與臺灣密不可分的聯絡。

  兩岸文化與兩岸,就像血液之於血管一般,是兩岸人民團結在一起的有力證據,其重要性可見一斑。而我們,也應當將傳承兩岸文化視為自己的義務和責任。我們應當通過不斷的交流與研討,來溝通兩岸情誼,保護、延續我們特有的文化。

  兩岸文化有哪些?若你真有心,就會發現兩岸文化早已浸潤在我們生活中。我們同宗同源,同說漢語,同說漢字,更有著幾乎一模一樣的習俗。不必說兩岸共同的特色美食蚵仔煎、春捲、肉粽等,也不必說兩岸基本一致的方言——閩南話。單是那發源於臺灣本土,由臺灣同胞和福建人民共同培育與喜愛的地方戲曲劇種——歌仔戲就值得我們好好探究。

  歌仔戲自誕生後,兩岸戲班及藝人演出交流不斷,作為海峽兩岸人民共同創造、擁有的寶貴藝術形式,它是維繫兩岸人民的精神文化的一條重要紐帶。

  我的琵琶老師是廈門市歌仔戲劇團的成員之一。每個週末。我和一起學琴的同學就要去老師那兒學琴。偶爾在等待家長的時候,我便能聽見旁邊排練劇目的咿咿呀呀的唱腔。雖然我對歌仔戲知之甚少,卻也明白這是兩岸共有的、特殊的戲曲,想到海峽兩岸唱的是同一種戲劇,想到兩岸說著同樣的方言,一股血濃於水的親情怎能不湧上心頭、?

  只是,隨著社會的進步,受現代文化藝術形式和流行風尚的影響,歌仔戲的發展空間極快地縮減了。歌仔戲現在主要在中、老年人之間流行;極少有青年人對其感興趣,這種現狀極大地影響了歌仔戲的延續與傳承。

  在此,我向大家提出幾點倡議:

  一、多瞭解兩岸傳統文化,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二、關注諸如歌仔戲、布袋戲、媽祖文化等傳統文化的傳承,自覺保護這些文化遺產

  三、多領會這些文化的美妙之處

  兩岸傳統文化是我們共有的財富,我們一定要自覺地愛護、傳承它們。

  倡議人:XXX

  時間:XXXX年XX月XX日

  二:保護我國傳統民間藝術倡議書

  我國是擁有5千年悠久歷史的國度,同時也是擁有眾多自古留傳下來的精美、精彩的傳統民間藝術,他們有:皮影、剪紙、編織、繡花、獅子舞、塑作藝術、雕鐫藝術等等,都是很著名的民間藝術,也是中華文化瑰寶,更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傳統藝術不在是單純的藝術更是留傳了上千年的古董級的藝術,是中國歷史的見證,更是老祖宗、老一輩的人一代又一代的傳承,傳承的不單是藝術,更是在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價值。

  然而,如今有很多傳統民間藝術因沒有人繼承、沒有大眾關注、沒有觀眾去欣賞而無法傳承,從而失傳、消失。就像我昨天發表的在西安旅遊觀看木偶戲、皮影戲感受文章所說,當今還在從事或是堅持在傳統民間藝術道路上的從業人員大多數都是老一輩人,年輕人為數不多,而這些民間藝人並不向現在藝人一樣紅遍全國、走紅地毯那麼風光無限,也不想現代藝人出場費動輒幾十萬到幾百萬甚至上千萬。而還是在默默的為遊客演出,演出完畢後還要靠收集遊客留下的瓶子等物品增加收入。心裡一陣陣的涼意席捲而來,也為我國傳統民間藝術的發展而擔憂。同時,內心不斷反問自己如今還存在為數不多的民間藝術在若干年後還能欣賞到這些嗎?在若干年後是不是隻能在博物館或歷史記載裡面才能看到它們的身影嗎?那是一件多麼可悲的事啊!

  因此,我在此倡議中華民族全體兒女們讓我們一起用實際行動來保護、傳承、繼承我國為數不多的僅有的傳統民間藝術,它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精髓的象徵,是中華民族5千年悠久歷史的見證,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價值所在。倡議大家一起行動起來。首先,希望從國家層面提高現在正在從事傳統民間藝術的藝人福利待遇。在此,從社會層面望各大媒體、單位、學校加大宣傳傳統藝術,加大傳統藝術教育。最後,從個人層面希望有更多的大眾、更多的中華民族兒女去關注、瞭解中華民族傳統藝術、更多的大眾、年輕一代人能去繼承、傳承中華民族傳統藝術,讓我國傳統民間藝術能繼續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不在失傳。

  中華民族的兒女們,讓我們一起將中華民族的傳統民間藝術繼續傳承下去、讓我們為我國傳統民間藝術保駕護航讓它走的更遠、走的更好、讓我們一起攜手將中華民族的傳統民間藝術發揚廣大、留傳海內外、留傳全世界!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不在讓中華民族的傳統民間藝術失傳、消失。

  倡議人:XXX

  時間:XXXX年XX月XX日

  三:關於保護傳統文化的倡議書

  “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及其產品。而傳統文化是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並保留在現實生活中、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沒有文化的繼承就沒有文化的積累。社會實踐是文化創作的源泉,立足於社會實踐、是文化創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我們不能離開傳統,空談文化創新,任何時代的文化,都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對於一個民族和國家來說,如果漠視傳統文化,將會失去文化創新,失去時代精神的根基。

  我們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有著五千年的輝煌歷史。由於地方和氣候等條件差異,不同的地方形成不同的風俗文化,相互交接,構成了我們中華文化的多樣性。其中,我們古老的佛山,有著上千的文化歷史,文化風俗,更是嶺南文化的帶領著。由於佛山有著獨特的水鄉風情,出現了以陶瓷、木板年畫、剪紙和秋色代表的傳統文化。

  在佛山境內發現的造跡記載,早在二千多年以前,佛山就已經有燒製陶瓷的作坊,他們的陶瓷不但製作精美,而且技術在世界上有著領先水平。據說,佛山的陶瓷出口到國外,價格比黃金還貴。可見,這一項傳統文化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時至今天,佛山人民不但繼承這一傳統文化,還給予了飛躍式的發展。在石灣,一間又一間大型陶瓷製造廠拔地而建,一件又一件精美的陶瓷公仔。在五百年的龍窯——南風古灶中煉成,這是值得我們佛山人自豪,體現文化在發展過程中繼承,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髮展。

  與此相反的是佛山木板年畫這一項傳統文化,在歷史上曾經是如此的風騷,有著許多製作工場。時至今天,這一項傳統文化逐漸失去了群眾基礎,工場也一間一間關閉,只剩下幾間作坊苦苦經營。木板年畫面臨失傳。它作為一項文化藝術,被稱為民族精神火炬,是佛山文化乃至中國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加以挽救發展,讓它重獲生機,繼承發展。

  對於傳統文化,不管是贊成還是反對,誰也不能不面對它的影響,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有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才能興旺發達。

  傳統文化是一筆難以預料的財富,它猶豫一個邁向天堂的階級,它能夠增強我們對民族的認同感,為我們的精神提供了棲息之地,同時也豐富了我們精神樂園,同樣的我們面對一些有著不良影響的因素,它的存在侷限了我們的思想,抑制了我們的發展,控制了我們的取向。

  我們要根據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合理地使用或改造,在現今社會發展中,隨著我們的經濟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優異的傳統文化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良好的導向標,佛山的發展,有賴於我們的文化古蹟,傳統文化的建築有著優美的藝術造型,豐富的藝術裝飾,例如:祖廟、梁園、清暉園等„„另外佛山的陶瓷也推動了佛山乃及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為當地的發展提供了不少的幫助。粵劇也是我們這裡的特色,已經延續了很長的時間了,具有悠久的歷史,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它的發展使我們的精神樂園得到滿足。所以面對傳統文化,只有我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就能發展自己當地的特色,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為此,對於保護傳統文化,在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大力宣傳和繼承佛山特有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包括傳統習俗、傳統建築、傳統文化和傳統思想。傳統習俗,對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產生持久的影響,如我們佛山人民每年春節都會逛花街,元宵佳節都會吃湯圓,行通濟橋„„這些傳統習俗到現在仍保持著。佛山傳統建築,比較聞名的要數鍋耳屋了。文學藝術,被稱為精神的火炬,傳統文藝,具有悠久的歷史,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如我們佛山的粵劇文化、剪紙藝術等等都是別樹一幟的傳統文化。

  二、多舉行有關的活動或展覽,如粵劇表演、剪紙作品展覽等等。讓更多市民參與到其中。在欣賞表演、展覽的過程中,讓市民對佛山傳統文化有更深層次的認識,更是得到精神上的享受,思想上的啟示。

  倡議人:XXX

  時間:XX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