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組理論學習會議上的講話

  理論學習對於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強化自身理論建設、塑造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以及保證社會主義方向開展社會主義改革和建設事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 ,僅供參考。

   篇1

  同志們:

  這次市委中心組理論學習會議,主要是學習貫徹省委中心組理論學習會議和張寶順書記、王三運省長有關重要講話精神,交流赴天津特別是濱海新區學習考察的體會與思考,認真研究和謀劃合肥“十二五”發展問題。

  上午,三縣、四區、三大開發區和市直有關部門的主要負責同志作了交流發言,平太、曉麟和思鬆同志圍繞推進城鎮化和基礎設施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分別作了專題發言。剛才,昭禮、建輝同志作了講話。等一會,存榮同志還要談一些具體意見。總的來看,大家都認真進行了準備,聽了之後很受啟發。

  在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召開前夕,省委舉行了中心組理論學習會議,專題研究“十二五”發展規劃,寶順書記、三運省長分別發表了重要講話,這是在關鍵時期召開的重要會議。會議提出的全省“十二五”規劃目標,非常振奮人心。我們完全有基礎、有條件,通過全省人民的艱苦奮鬥,順利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

  一、關於赴天津考察學習的體會

  在省委中心組理論學習結束之後,為了貫徹落實好會議精神,我們結合研究合肥“十二五”發展,組織市黨政代表團赴天津特別是濱海新區學習考察。這次黨政代表團的成員,除了縣區、開發區、綜合經濟部門和建設部門的同志之外,還擴充到了很多社會管理部門。研究“十二五”發展,一定要凝聚方方面面的智慧,儘可能全面地讓大家都出去看看。通過學習考察,大家都切身感受到:“十一五”以來,天津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走出了一條具有天津特色的改革開放和加快發展之路。特別是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推出了一系列大手筆、大動作,集中體現了天津改革開放和加快發展的良好態勢。具體來講,我有這麼幾點體會:

  第一,領導層要始終懷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敢於負責,勇於突破。天津把塘沽、漢沽、大港三個行政區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區、保稅區,至少六個正廳級單位全部撤銷,整合成一個大的濱海新區。很多時候,大家往往是分得多而合得少。我覺得,天津的領導層如果不是從對天津發展大業和天津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出發,如果沒有對當地發展和當地人民深厚的感情,是不會這麼做的。現在,我們去看的時候,可能會覺得很容易。其實,這背後的爭議、議論、阻力,甚至做工作的難度,可想而知是相當大的。有時候,我們整合兩個機構都會感覺有難度,更何況人家是把至少六個正廳級單位整合成一個。 第二,大的思路和舉措確定之後,各項工作的推進一定要“快”。近年來,自己跟自己比,合肥建設與發展也比較快,但對照濱海新區,我們能講“快”嗎?今年上半年,濱海新區完成GDP2000多億元,增長了25.2%。這幾年,我們也講“照死搞”,增速都沒超過20%。目前濱海新區雖然還只是個雛形,但要看到,短短一兩年時間,在2000多平方公里的範圍內,能夠形成這樣的發展態勢,非常了不起。如中新國際生態城,30平方公里,幹成這個樣子,就一年多時間。如梅江會展中心,10萬平方米,去年5月開始籌劃,8月動工,今年5月全部建成,6月在此召開達沃斯年會。還有,中央商務區的展覽中心,建設週期就5個月。特別是,我們常說基礎設施要優先,你看濱海新區,修了這麼多路,目前還有很多路正在修,他們確實幹得快。

  第三,謀發展搞建設,不僅要有工作熱情,更要有嶄新理念。最為突出的是,要有大的思路、大的規劃、大的專案。濱海新區很多地方的開發建設,都體現了一個“大”字。整個濱海新區規劃範圍是2270平方公里,其中的功能區域,像臨港工業區、中央商務區、中新國際生態城等,規劃範圍基本都是幾十、甚至上百平方公里。還有,就是集聚了一批大專案。正如張高麗書記所說,一個城市沒有大專案的帶動,就沒有活力,最終也發展不起來。像俄羅斯煉油專案,年產1000萬噸,投資500億元;還有卡達的煉油專案,體量也很大。當然,這要利用沿海港口的優勢,目前合肥不具備這樣的條件,但這至少能夠給我們提供一個思路。再如,天津的綠化,在兩三年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綠化也是好的投資環境,既讓人民群眾覺得宜居宜業,也讓投資者增強信心。像大家路上看到的那個山上,綠樹成蔭,原先就是一個垃圾山,一年前剛做的綠化。他們在綠化中有一個原則,就是體量要大,而且要栽大樹。此外,濱海新區建設過程中的一些理念也值得我們學習借鑑,如地下空間的利用,尤其是管網建設,由政府先投入,自己來做,這樣就可以實現地下空間全聯通;待條件成熟時,再轉出去,還可以有收益。像中央商務區的建設,就體現了這一點,並且為此設立了幾個國有的融資平臺。類似的情況,如果交給一個個企業去做,政府倒是不用投入,但問題是企業一般不願意把地下空間聯通,這樣你不僅沒有直接收益,周邊地價也上不去。

  第四,領導幹部不僅要作決策出思路,還要抓具體抓落實。天津同志給我們介紹,濱海新區的不少專案,張高麗書記都親自去跑,親歷親為,所以在會見我們時,講起這些專案,如數家珍,如果不是他親歷親為,可能講不了這麼細。那個中央商務區的規劃,他親自聽了20多次彙報,提出了具體的修改意見。甚至路中間那個綠化帶,邊上要建起的白色柵欄,也是他直接過問的。還有何立峰同志,在廈門市當過區委書記、市財政局長,後來到泉州當市長、市委書記,再當福州市委書記、廈門市委書記。還有濱海新區區長宗國英,以及我們見到的濱海新區幹部身上都有一股勁,都保持著幹事創業的激情。張高麗書記講,天津市的幹部,有“5加2”、“白加黑”的精神;到了濱海新區,除此之外還加一句話,就是經常“夜總會”——夜裡總開會。我們合肥有些處長、副處長,只要一提拔,路不會走了,字不會寫了,主意不會拿了,事不會幹了,甚至還指望下面。儘管可能只是少數現象,但這對合肥人民的事業有害,對幹部自身也有害。 總之,在天津無論我們走到哪裡,都感到他們的幹部有一種精氣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其實,他們的很多做法,與我們走的路子是一樣的。那天,何立峰同志也講,他們在有些事情上,甚至是悄悄到合肥來看,回去後結合實際去幹。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引起“警惕”:千萬不能滿足過去已經取得的成績。我們安徽包括合肥,是一個富有創新精神的地方,很多新想法都是我們這裡先提出來的,然而人家學了回去之後發揚光大,而我們卻還在墨守那點想法,就是容易自滿,不自覺地自滿,這是我們最需要警覺的地方。為了合肥人民的事業,我們千萬不能滿足,一定要膽子再大一些、步子再快一些,境界再高一些。

  二、關於學習貫徹好省委中心組理論學習會議精神

  這次省委中心組理論學習會議明確提出,“合肥要放眼全國,進一步提升標杆,做大體量,加快建設成為充滿活力、獨具魅力、創新發展、宜居宜業的現代化大城市和現代產業基地,努力成為區域性特大城市”。大家知道,我們在2006年市第九次黨代會上提出要建設現代化濱湖大城市的目標,絕大多數的幹部群眾是贊成的。現在,省委省政府對合肥的定位,有一個重大昇華,就是要求合肥努力成為區域性特大城市。對此,我們至少要從三個方面來深化認識、統一思想。

  第一,這是省委省政府對合肥發展的充分肯定。希望合肥成為區域性特大城市,其本身就說明合肥在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經過“十一五”的發展,讓省委省政府覺得合肥現在有條件、有勢頭、有基礎往這個方向努力。

  第二,這是興皖富民的時代需要。現在中央、省委越來越強調,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中國的國情決定著,城鎮化是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而大城市或特大城市,在一個區域內是必須要有的。安徽人口總量在全國排第八位,沒有以特大城市為引領的一批中小城市的崛起,不把“二元結構”問題解決掉,怎麼能興皖?怎麼能讓安徽人民富裕起來?

  第三,這是加速安徽城鎮化程序的戰略舉措。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推進城鎮化,首要任務是做大做強中心城市,這是城鎮化發展的主動力,也是我省的薄弱環節。為此,不僅確定了合肥的新定位,也對蕪湖、安慶等城市提出了新要求,從而構成了加速安徽城鎮化程序的新戰略。所以,我們學習貫徹好省委中心組理論學習會議精神,關鍵是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認真思考省委省政府對合肥的新定位新要求,堅持科學發展,深化改革創新,紮紮實實工作,向著建設區域性特大城市的方向闊步邁進。

  建設區域性特大城市,是一項系統性的目標任務。首先要求我們的幹部必須具備與區域性特大城市相匹配、相適應、相稱的思想觀念和能力素質,同時還要形成與區域性特大城市相匹配、相適應、相稱的體制機制和發展環境,以及城市規劃、基礎設施、產業基礎、三農工作等。對此,都要結合謀劃“十二五”發展,認真進行研究。近期,要認真思考以下幾個重點問題:

  第一,要深入研究總體規劃問題。核心是依據未來人口邊界,以前瞻性的規劃引領城市發展。過去,我們對城市的定義,50萬人口就叫大城市,100萬人口叫特大城市。我想,現在到了新時期,標準應當不一樣了,必須主動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從我省情況看,合肥要成為特大城市,應當是區域內的總人口,包括城市的和農村的,至少要有1000萬,城市化率至少要達75%—80%。城鎮化發展的主動力,第一個抓手就是城市化,合肥作為省會,就要按照特大城市的要求來思考、規劃城市的未來發展;第二個抓手就是全面提升縣域經濟,打造一批中小城市。大家要注意,這不是建城關鎮,而是要求打造一批中小城市。對此,省委省政府強調,縣城是縣域經濟的中心,但我省的縣城規模普遍偏小,難以擔當“火車頭”的任務,要按照構建中小城市的目標,搞好縣城的規劃、建設和管理,爭取到20xx年全省有一半的縣城規模達到20萬人以上。客觀地講,我們三個縣的縣城,或者稱之為“組團”,發展都很快,勁頭也非常足,但無論是從思維到規劃,還是從建設到管理,基本還是城關鎮的水平。以三個縣的縣城為基礎的這幾個組團,是合肥建設區域性特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你們的要求,就不是20萬人口了,從長遠看,規劃要按照100萬人口的規模來做,第一階段至少也要按照50萬人口規模來建。這次,一定要給你們構築中小城市的管理許可權,要麼就可以考慮撤銷城關鎮。

  第二,要深入研究發展空間問題。合肥現在市域面積是7055平方公里,我們要立足在這個基礎上建特大城市。在可預見的未來,還不能期望通過區劃調整來給我們拓展空間。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按照建設區域性特大城市的要求,來認真思考城市的空間結構和產業及人口布局問題。

  第三,要深入研究承載能力問題。上次,寶順書記在參加市委班子民主生活會時,希望合肥到20xx年城區人口至少要達到400萬。現在,我們就要圍繞這個要求來研究“十二五”發展規劃,尤其要深入研究我們的承載能力和保障條件。主要包括:一是土地。根據國家批准的土地利用規劃,範圍是360平方公里。儘管根據城市的發展,未來三至五年內,可能還會有變化。但就目前現狀而言,已開發305平方公里,承載人口近300萬,剩下還有55平方公里,既要布產業專案,也要建基礎設施,還要營造生態環境等,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認真考慮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問題。二是住房。未來五年至少新增100萬城區人口。按照一般標準,一個人進城至少需要45平方米,100萬人就需要4500萬平方米。要圍繞這個來認真研究房地產開發的規劃。在此過程中,還要充分考慮到合肥是省會,不少外地人口、流動人口也到合肥來買房子。三是供水、供電、燃氣、汙水處理、路橋管網等基礎建設。這些都是城市發展必須的保障條件,一定要研究透,做到規劃先行,打有把握之戰、有準備之戰。這次編制“十二五”規劃,要在總結過去經驗的基礎之上,做得越來越具體。不要總是摳文字,要注意用一些具體的量化的資料。市委市政府將在10月份的適當時候,聽一次初步規劃彙報。

  第四,要深入研究產業支撐問題。堅持以產業化來推動城市化,是合肥“十一五”發展的成功做法,也是天津及濱海新區發展的重要經驗。在英語裡,產業和工業是一個詞,都叫industry。我們要圍繞建設區域性特大城市,按照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抓住自主創新這個關鍵,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緊扣工業立市不動搖,深入思考產業發展問題,尤其是要推動工業經濟實現新跨越。下一步,要圍繞合肥的幾大產業,認真研究土地、供電、用工等問題,把有關保障條件考慮充分之後,有的放矢地去做好工作。產業的發展不是虛的,必須把擴大有效投入作為戰略舉措,堅持增量引進為主、存量提升為輔,以有效招商引資來擴大有效投入。我們不僅要把一個個企業招進來,還要儘快讓它投資、建設、投產。我們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精神,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具體落實到合肥就是要把一個個專案建起來,就是要像建平板顯示產業基地那樣,把京東方六代線、彩虹玻璃基板、日立PDP,包括其他一大批配套企業,都儘快建起來,這樣就是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精神落實好了,就是在推動產業發展。當然,在專案建設中,我們要注意節約集約用地,要儘量提高投資強度,儘量提高畝均收益,特別是畝均稅收。

  第五,要深入研究幹部保障問題。事業發展,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關鍵在幹部。“十一五”以來,合肥之所以能快速發展,其中的一個重要法寶,就是重視幹部隊伍建設。外地的同志都說,合肥的幹部辦事效率高,服務態度好,幹事創業非常有激情,這讓人欣慰。但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特別是對照建設區域性特大城市的目標,我們的幹部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學習。儘管當前幹部隊伍主流很好很正,但也確有少數幹部不注意學習,或者學得不夠精、不太管用,有時候看似懂了不少,但真到關鍵時刻又迷迷糊糊。這就像你知道癢癢在哪裡,問題是撓的時候不知道掀開衣服撓,是在“隔靴搔癢”。可以說,這是我們學習上的“最後一公里”,也就是木桶的短板,最短的那個板直接決定著木桶的容積。我們在學習上要警惕這種現象,要切實做到幹一行就要悟一行、精一行、興一行。

  三、關於做好當前工作的幾件具體事情

  第一,要認真謀劃“十二五”發展。近期,各有關部門要深入學習領會省委中心組理論學習會議精神,按照今天會議研究的思路,對相關規劃進行一次系統的梳理、完善,市委市政府再聽一次彙報。同時,有關部門要把大建設的各項工作認真理一遍,包括綠化、治水、管線施工等具體環節,近期我們再研究一次。特別是,10月中旬以後,直到明年4月份之前,我們可以大抓城鄉綠化。這項工作要落到細處、落到一個個專案上。相關部門要仔細排一排。

  第二,要確保全面完成年內各專案標任務。重點是要落實好前不久召開的市委擴大會議精神,全力以赴“抓執行”。那次會上,要求各部門下企業去,下沒下?這一要求必須完成,各縣區都有這個任務。近期,還要把去年的各項經濟指標在全國的總量位次情況,發到各個相關的主要部門或者牽頭部門,要真抓實幹,努力實現爭先進位。真正為“十二五”奠定一個更高、更主動的平臺。未來一個時期,包括“十二五”發展,我們仍然要持續地跨越趕超、爭先進位,不只是體現在平均水平上,更要體現在總量上,要把做大做強總量放在第一位的戰略位置來考慮。

  第三,要爭取“十二五”發展的良好開局。主要是以抓專案開工為主線。學習天津的經驗,要見諸行動。下一步,我和存榮同志集中幾天時間,帶著各縣區、三大開發區的黨政主要負責人,包括市直有關部門同志也參加,來一次現場觀摩,就去看新開工專案,看你進展怎麼樣了,並進行實地點評。之後,再安排時間去看現代服務業、房地產和現代業態等專案建設情況。

  第四,要積極穩妥地推進老城區更新改造。老城區的土地是不佔指標的,老城區又亟需改造。老城區內的改造拆遷,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基礎設施建設涉及的拆遷。要建立扁平化的反饋機制,不要什麼情況都拿到大建辦,再拿到分管市領導那裡。下一步要實行動態彈性的專案確定制度,誰先拆掉的誰就先修,沒拆掉的不修,“淨地交付、我來修路”,像汙水處理廠、管線、綠化等建設專案也是如此。另一類是危舊小區、城中村改造涉及的拆遷。各區先報專案,我們來聽規劃。在具體執行中,要發揮群眾自治作用,區街要引導。這直接反映出四個城區的執行力,也關係到以人為本,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

  第五,要進一步提高招商引資質量。各開發園區要將精力主要用在招省外資金上。招商引資考核要加一條,省內外資金所佔分值不同,如引進省外資金佔3分,省內最多佔0.5分。對佔地不建的招商引資專案,要追究連帶責任,從具體責任人直到招來的責任人,調走了也要追究。如果再出現佔地不建的現象,由此帶來的市本級財政的損失,就從縣區財政扣。我們不直接去找企業,否則,人家會說我們不守信用。 第六,領導幹部一定要抓班子帶隊伍。合肥市本級公務員有7000多名,其中部門一把手,包括副祕書長,一共才87位。組織上用了你們一個,你當然會很高興,更多的同志可能會感到遺憾,可謂是“一人歡喜百家愁”。各部門一把手要珍惜自己的崗位,履職盡責、幹好工作,抓好班子、帶好隊伍。從現在開始,要一級管一級,一級帶一級。你們一把手出了問題,市委有責任;我作為市委書記,作為班長,就有責任,我要檢討。但是,如果你們沒有管好下面,出一次問題,你一把手給市委寫檢查;兩次出問題,召開全市副處級以上領導幹部大會,你在上面做檢查,因為你的副職和你的處長出了問題,就是你這個班長沒當好,沒有抓好班子帶好隊伍。做完檢查,還要發張表,進行民意測評——“你認為該同志檢查能否過關?”如果不過關,繼續反思,再次做檢查,直到大家都認可為止。如果出三次問題,就可以認為你不稱職,請你按照相關規定引咎辭職,否則予以免職。以前,出了問題,往往處理具體辦事的科員、辦事員,如今我們直接“得罪”你單位的一把手。再說一遍,以後就是一級管一級。現在,不少一把手“好人主義”盛行,這絕對不行。要進一步養成“想幹事、敢幹事、會幹事、能幹事、不出事”的氛圍,必須要管好乾部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