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初中物理教學的建議

  隨著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關於初中物理教學建議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初中物理教學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

  初中物理教學建議

  一、轉換教師角色

  首先,教師不僅要做知識的傳播者,更要做資訊的引導者。教師要勇敢地從“聖壇”上走下來,平等地站在學生之間,當好一個長者或首席,教師應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合作者和指導者,要與學生心靈相通,感情相融;在學習上互動、管理上互補;催生學生的求知慾、探索欲和創造欲;啟用學生每一根沉睡的神經。

  其次,教師不僅要做教育者,更要做研究者。當今時代,獲取知識的途徑非常廣泛,學生的求知慾旺盛、接受新事物快,因此,教師要從單純地教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學知識,就一定要從學者型向研究型轉變,教師要改變自己全知全能的角色定位和自我設計,放下架子,既當指導者,又當學習者和探究者。所以,我們每一位物理教師都要保持一顆“童心”,視終身學習為己任。

  二、學校要實行“物理實驗室開放制”

  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動手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特別是新課標下的物理教學,探究已成為學習的主要途徑,可是由於實驗器材的限制,學生的動手情況存在一些障礙。因此,學校應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開放物理實驗室,建立類似“圖書借閱制度”,讓物理實驗室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物理的“樂園”。這樣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動手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於學生自身的發展。

  三、要倡導“四小”活動,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功

  物理小實驗、小發明、小論文等,需要學生進行創造性的工作,極富挑戰性,它能激發學生“爭強好勝”的天性,這種天性一旦被正確開發和引導,將有力地化作學生學習上的發奮圖強。同時,教師也要儘可能地、經常性地展示學生在學習或勞動中的得意作品,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成功,體驗成功的快樂。對於每一個學生,成功都是美好的獎賞和最大的激勵。

  四、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師可以利用一切教學資源,促進物理教學改革的發展,如,教師可鼓勵和指導學生自辦物理黑板報,並在年級或全校展覽,在黑板報上可以提出問題、交流思想等。教師也可鼓勵和倡導學生自己動手擬定標準的考試卷,經教師審閱後進行分組答題,然後再由擬卷人批閱,最後再分組交流等活動,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增長和鞏固物理知識,又可以使學生增長人文思想和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要使物理課堂教學改革不斷地深化,需要廣大物理教師的共同努力,對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各樣問題要給予關注和思考,並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法,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物理教學改革別具特色。

  初中物理學習技巧

  一、善於觀察。

  學習物理的主要任務就是研究各種物理現象,找出其中的運動變化規律,以更好地為生產和生活服務。要學好物理,就要認真觀察周圍存在的各種物理現象。例如,看到彩虹,不是單純地好奇它五彩斑斕的色彩,而應注意觀察裡面有幾種顏色?為什麼有這幾種顏色?這幾種顏色是如何排列的?為什麼是這樣排列的?……勤於觀察,善於提出問題,必將使自己對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推動自己去研究、去探索。

  二、重視實驗。

  任何物理現象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不是憑空而來的。探究其原因,是學習物理的重點,也是難點。其中許多“原因”是通過實驗得出的,例如,通過“水的沸騰”實驗研究得出:“氣壓不同,水的沸點不同……”。又如,通過串、並聯電路的實驗得出結論:“串連電路的各處電流相等……”。可見,通過實驗來弄清物理現象發生的原因是很重要的,所以,要學好物理,就應該重視實驗,積極參與,弄清實驗的來龍去脈,不斷提高自己的觀察、判斷、發散思維等能力,使自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更深刻。

  三、勤于思考。

  想學好物理,單靠死記硬背是不行的,只有堅持獨立思考,認真理解,才會越學越輕鬆。每學過一個概念,要力圖弄清:這個概念是怎麼得來的?如何定義的?物理意義是什麼?和其他物理量之間有什麼關係?……每學過一個規律,都要力圖搞清:這個規律是如何得來的?適用條件和範圍是什麼?和其他規律之間有什麼關係?……每做一道習題,要力圖搞清:這題描述的是什麼物理現象?物理過程如何?該用哪個規律去解題?……要擺脫“上課記筆記,複習背筆記,考試全忘記”的機械學習方法,做到“勤思”、“善思”。四、及時總結。平時把所學的物理知識、物理規律理解清楚,切忌一知半解,模糊不清。每一章學習結束,都要及時總結,畫出“思維導圖”或者“知識樹”,可以包括:這章學了哪些物理現象、概念、規律、公式?這些規律是如何得來的?各概念的物理意義是什麼?它們與規律之間有什麼關係?……知識小結,應當提綱挈領,層次分明,內容準確。這樣,將知識系統化、綱領化,就如同魚網一樣,張網撒一片,收網幾條線,使學過的內容井然有序,條理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