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旅遊的三分鐘演講稿

  人的一生,其實一直在旅行,要麼身體在路上,要麼靈魂在路上。下面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看看吧。

  篇一

  把自己留在最好的時光裡

  我要做的是放慢腳步,放慢自己。

  ——題記

  獨自拖著行李箱,踩著帆布鞋,暫時不用重複職業式的複製動作,不用看見車流中清一色的浙B牌照,脫離這個住膩了的地方,去陌生的城市傾聽不同的生活節奏。走!人生需要說走就走的旅行。

  機場,是個讓人十分矛盾和五味翻騰的地方。每每在這裡,你不知道它代表著是離開還是抵達,而有時候僅僅是一箇中轉。大家由於知道自己的下一站在何方,因此便凸顯了一種與眾不同的使命感。“每次離開地面,離開自己熟悉的天空的時候,才會覺得生命是輕的。”不知道從哪裡看到的這句話,坐在飛機上,就像翱翔在天空中的鳥,輕輕地就飛起來了,輕輕地,就這樣觸控著交替的日和夜,飛過了國境是無盡的夜

  我的目的地燈火闌珊,整座城市都陷入沉沉的睡眠,安靜的好像能聽見呼吸,聽見城市的心跳。

  第二天乘坐巴士去看一座雕像。窗外滿是值得留戀的風景,玻璃窗的背後是快速倒退的樹和高低不平的建築,還有我倒退的煩惱。我就像乘在時光機上,看著城市三年來的變遷與輝煌,比對著我記憶中它的殘影。

  那座雕像就是魚尾獅,它一點都沒變,依舊莊嚴威武。那獅子的眼神沒有起霧,而充滿了希望。它眺望著彼岸的空中花園,就像眺望著未來的剪影,放映著城市點點滴滴的美好憧憬。水,從他的口中噴湧而出,流入大海,彷彿唾棄著這座城市歷史上曾經受過屈辱。

  夕陽西下,便知時光去,火燒雲下的海島水嶼閃著一片金光,海邊的建築也被鑲嵌了一道金邊。我在繁華的大街上漫無目的的走著,回味因乘坐巴士而錯過的風景。我像是一個剛剛走進秀水街,看到無數個LV包包只賣100塊的老外,在那種驚詫過後是一種熟悉的陌生感,無論是縈繞耳畔的官方語言,還是瀰漫街頭巷尾的醉人香味,也許它曾在某個黃昏時的某個餐館溢位過,但你從未知道它的沒名字。

  今天,我在城市的中心記錄我的存在。

  ……

  結束了一次旅行,就像結束了一個夢,現實的斑駁光點重新漸進,我將告別這座小城,告別太平洋上遺落的這顆眼淚

  給自己一次旅行吧!走!讓故事發生在路上,把自己留在最好的時光裡。

  篇二

  我是雲媽媽懷裡的水蒸氣,媽媽說我要學著長大,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於是我就變成小雨滴,跟著雨哥哥雨姐姐們一起去旅行。

  “啊呀!怎麼回事,是什麼東西撞了我的臉呀?”我捂著臉,定睛一看,原來空氣中有懸浮物。這是什麼東西?為什麼也在空中飄呀飄的?跟旁邊的哥哥姐姐一打聽,原來南京近段時間,空氣主要汙染顆粒物就是pm2.5,儘管天氣日漸趨暖,但乍暖還寒的日子裡,半個月間,溫度起伏較大,南京上空逆溫層現象明顯,成為南京這兩週pm2.5濃重的“溫床”。喔噢!這種細顆粒物,我聽媽媽講過,pm2.5空氣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質,通過支氣管進入人體的肺部,引發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嚴重影響人們的生命健康。在室外呢,想擋住空氣顆粒物,戴口罩還是最有效的方式。如果是室內,正常情況下,開窗通風是改善室內空氣質量的最佳方式。如果遭遇空氣汙染,建議在室外空氣質量較差時,關閉門窗,安裝使用空氣淨化器,對改善室內空氣有一定效果。

  唉!本來想為人類做做好事,抱著髒顆粒一起落到地面上,可惜我的力量太小了,帶不動它。不過我聽媽媽提起過:除了種樹這種保護環境的傳統方法外,科學家們現在正研究如何通過科技手段降低pm2.5,比如:發展混合動力汽車,節能減排,降低pm2.5。然而為從根本上降低pm2.5汙染,還需要從轉變能源發展方式入手,需要重點加快清潔能源開發力度。中國水電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區,風電、太陽能主要集中在西部、北部地區,這些清潔能源絕大部分需要通過轉換為電能並遠距離外送。對南京這樣的東部城市來講,加大跨區輸電通道建設,有效替代煤電發電量,可以提高清潔能源的高效利用與開發規模,減少pm2.5汙染物排放。記得媽媽的環保課上說過:多種一棵樹,多關一盞燈,少用一滴水,少開一天車,人類從日常這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還不算晚。而且還有這麼多正在努力學習科學知識的小朋友們,將來一定可以想出更多更好的方法,來解決空氣汙染問題。

  “小雨滴,你快點兒!”雨姐姐叫我了,“快來洗個澡吧,南京秦淮河水汙染治理的很好哎,比上次我來的時候乾淨多了。”看著雨姐姐歡快的臉龐,我也要進入下一個未知的旅程了。這次的旅行雖然看到了空氣汙染多麼可怕,但是也讓我看到了環境整治的希望,蔚藍色的地球一定會有更晴朗的明天。我期待下一次是個清澈乾淨、全新感受的旅行。

  篇三

  不容置疑,人是世界上最高等的動物,但同時也是最固執的動物。

  從人處於社會的角度看,人是需要這種性質的,從深一層的本質來說,就是堅持不懈,永不放棄,才能到達你想去開栝的海洋,建立新的度假村。這固是一種有利於人生長的事情,但若從某些生活折射出來的現象來說,這反而成了一件不折不扣的壞事。首先,太固執不利於生活在社會之中,與某些人的思想相牴觸;再而不容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慘寫照。思想頑固造成個人性格扭曲,為了追求一些美麗而遙遠的夢,曾立下誓言,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遍體鱗傷也不呻吟一聲。

  生理方面的固執把人描繪得是何等愚蠢,依戀與固執何嘗不是一對孿生姐妹呢?為了完成自己的願望,滿足自身的需要,總是衝啊衝,追啊追,是否忘記了自身脆弱的力量?

  凡事都有兩面性,有始終,而人的慾望是無窮無盡的。天下誰不想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努力追逐呢,用來填補自己那空缺的精神享受和物質享受。於是社會中總是鼓勵著我們尋找目標,然後鎖定目標,從一而終。因此人們瘋狂地迷戀某事物,併為自己的這一行為解息為堅持到底。最後不能太迷戀的也也在其中沉寂,鬧的事情支離破碎,面目全非,有意義的也全變了質。

  人類生活在地球上需要溫暖,可是生活的常識告訴:如果太陽太近或世界沒有黑暗,永遠一片光明,我們人類不會是今天這個健康的狀態。因此太迷戀太陽是不科學的。今天是寒冷的;夏天是炎熱的;春天是百花齊放、萬物復甦、蝴蝶翩翩的理想世界;秋天是碩果累累,涼風習習,風吹搖晃的肥妞。如果我們只願意停留在春天、秋天,那我們的調色盤上不是少了一些鮮亮的顏色嗎?其實冬天寒冷得可愛,他為我們放映了一個雪花飄飛的浪漫天國,夏天的藍天白雲豈不楚楚動人。

  蠶蛹依戀蛹的溫暖,難以成翩飛的蛾;船依戀港灣的平靜,難以到達遠方的彼岸。雪水只有離別高山,才能流入江流湖泊;柳絮只有離別柳枝,才能播種綠色希望。無數生命向我們展示了太過依戀的害處,迷戀在一定程度上無疑是阻礙了我們的生存發展,楊麗娟的事蹟沉重地觸動了我們的神經系統。人生確實要適可而止。

  過於迷戀,有時侯會使我們失去得更多。如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如果過多地吸收光源,植物就會因為蒸騰作用不協調而枯萎。只要葫蘆,不要過程,難道不是過分依戀的行為嗎?結果人財兩空,落得破碎的夢,實屬可悲。

  落葉歸根是值得讚揚的,所謂“落紅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為下一代繁殖貢獻了自我,而不是迷戀自己的璀璨歲月,花容月貌。它懂得自己的使命,犧牲在它眼裡宛如秋天的旅行。

  放寬我們的眼界,讓我們的心也旅行一下,畢竟秋景美不勝收。“天涯何處無芳草,何必獨戀一枝花”,也許就是對於過分迷戀的很好禪釋。下一站,可能就是你的目標,何必迷戀地留在上一站呢?踏上秋天旅行的車,讓你的心一起旅行吧!下一站風景迷人。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