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一彈力教案

  高中物理關於彈力這一課怎麼做好教案呢?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一物理彈力教案(教學目標)

  1.1 知識與技能:

  知道形變和彈性形變,能識別常見的形變。知道任何物體都會發生形變。

  知道彈力及彈力產生的條件,會判斷彈力的有無及彈力的方向。

  知道胡克定律的圖象的意義,掌握利用圖象法計算勁度係數的方法。

  1.2過程與方法 :

  根據彈力產生的條件分析彈力方向的能力。

  通過分組“探究彈簧的彈力與形變數之間的關係”的實驗,培養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實驗和操作實驗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知道實驗資料處理中常用的方法,嘗試使用圖象法進行處理資料。

  1.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

  真實準確地記錄實驗資料,體會科學的精神和態度在科學探究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在用簡單器材顯示微小形變的過程中,體會放大法的實驗思想,感受學習物理的樂趣。

  通過學習彈力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發展將知識服務於人類的願望。

  從任何物體都能發生形變入手,培養學生用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去認識事物本來面目,不被表面現象所迷惑的科學觀。

  高一物理彈力教案(教學重難點)

  2.1 教學重點 彈力有無的判斷和彈力方向的判斷。

  自主設計實驗探索彈簧的彈力與伸長量的關係及實驗操作。 2.2 教學難點 彈力有無的判斷及彈力方向的判斷。

  高一物理彈力教案(教學工具)

  多媒體,教學用直尺、小車、彈簧、鉤碼等

  高一物理彈力教案(教學過程)

  6.1 引入新課

  【師】現在同學們手中都有一個小彈簧,試著去拉一拉它,或者去壓一壓它。手心裡有什麼感覺?壓彈簧的時候是不是感覺被頂著?拉彈簧的時候呢,手指有什麼感覺?

  【生】有一股力拽著。

  【師】對了,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彈力。同時大家也有一塊橡皮泥,也去捏一捏,試試,橡皮泥能恢復原狀嗎?

  【生】不能。

  【師】能恢復原狀的形變,叫彈性形變;不能恢復原狀的形變,叫非彈性形變。

  生活中彈性形變有很多。比如:釣魚時釣魚杆的形變,繩的扭轉,皮球與地面接觸時,網球與球拍接觸時都有形變。

  6.2 新知介紹

  一、彈力

  【師】像鋼尺、跳板、弓箭等受到力的作用時發生了形變,撤去外力後物體會自動恢復到原來的形狀;而橡皮泥、鐵絲變彎在受到力變形後不能自動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將鋼尺等發生的形變稱為彈性形變,而橡皮泥發生的形變稱為非彈性形變或叫塑性形變。

  有時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在拉一個橡皮筋時,如果用力過大,橡皮筋就會被拉斷,這時就不能恢復原來的狀態了,也就是說物體的彈性有一定的限度,超過了這個限度也就不能完全復原,甚至可能使物體損壞,將這個限度稱為彈性限度。

  【師】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由於要恢復原狀,對與它接觸的物體產生一個力的作用,就叫彈力。

  施力物: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

  受力物:與它接觸的物體

  產生彈力的條件:

  1相互接觸;

  2發生彈性形變發生擠壓或拉伸。

  【師】這裡要注意:

  彈力是接觸力,彈力只能存在於物體的相互接觸處,但相互接觸的物體之間,並不一定有彈力的作用。因為彈力的產生不僅要接觸,還要有相互作用。

  【彈力的三要素】

  1大小:同一物體,彈性形變越大,彈力越大;

  2方向:與形變方向相反,與恢復原狀方向相同;

  3作用點:接觸面上。

  常見的彈力:壓力、支援力、繩的拉力、推力等。

  【師】現在我們將一個物體放在直尺上,直尺發生形變而產生彈力。類似的,將同一物體放在桌面上,桌面是否發生形變而產生彈力呢?肉眼並不能察覺這樣細微的形變,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實驗來將這個變形的效果放大。

  【實驗】

  在一個大桌上放兩個平面鏡,用小型鐳射源發射鐳射照射平面鏡M,用力壓桌面,讓一束光依次被兩面鏡子反射,通過反光鏡的放大原理可以使牆上的光點移動很大的距離。

 

  【實驗】

  如圖所示,用手壓扁平瓶子半長軸的不同部位,以細線標記處為基準點,發現細管中的液麵上升或下降,通過觀察液麵的升降也可以放大瓶子發生形變。

  【師】上面這兩個實驗利用的就是微觀放大的物理思想方法。

  二、彈簧秤

  【師】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測量力的工具:測力計。

  力可以用F表示,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符號用N表示。

  原理:

  定性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就越長。

  定量原理:在彈性限度內,彈簧的伸長和拉力成正比。

  下面我們來觀察下彈簧秤的外型。

  構造:圓環、外殼、指標、刻度、掛鉤、彈簧軸線等。

  彈簧秤的使用:

  先觀察:量程、分度值、指標是否對準零刻度線。

  測量前,沿彈簧的軸線方向輕輕來回拉動掛鉤幾次,放手後觀察指標是否能回到原來指示的位置,以檢查指標、彈簧和外殼之間是否有過大的摩擦;再調零;使用時,力的方向與彈簧軸線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