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課前演講稿精品

  學校的教學課堂就是很不錯的演講陣地,而語文課前的演講又具有與眾不同的效果和作用。小編為你整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

  孔子云:“言必行,行必果,然小人哉!”

  有一個年輕人跋涉在漫長的人生路上,到了一個渡口的時候,他已經擁有了“健康”、“美貌”、“誠信”、“機敏”、“才學”、“金錢”、“榮譽”七個脊囊。渡船出發時風平浪靜,說不清過了多久,風起浪湧。小船上下顛倒,險象迭生。艄公說:“船小,負載重,客須丟一個脊囊方可安渡難關。”看年輕人哪一個都不捨得丟。艄公又說:“有棄有取,有失有得。”年輕人思索了一會兒,把“誠信”拋進了水裡。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貌美來得可靠。沒有美貌的人生或許是沒有足夠亮點的人生,但沒有誠信的人生則是沒有一絲光明的人生。“人,以誠為本,以信為天。”沒有誠信,生存世間的人只能做一粒塵埃!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機敏來得憨實。在人生的劇本里,一位本分踏實的演員總要比一個皆星更受觀眾青睞。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金錢更具內涵。雖說“有錢能使鬼推磨”,但舉著“金錢萬能”旗號東奔西走的人生註定是辛苦乏味的人生,而誠信能給人生打磨潤色,讓人生靚麗起來。

  選擇誠信,因為它比榮譽更具有時效性。榮譽是短暫的,它只是人生旅途上一小片美麗的風景,它也只是一小段的人生。但誠信是培育人生靚麗風景的種子,你一直耕耘,就會一直美麗。

  選擇誠信,是正確之選。有了誠信,我們的人生才是美好的。

  西漢初年有個叫季布的人,為人正直,樂於助人,特別講信用。凡答應的事無論多麼困難,他都想方設法辦到,當時流行一句禪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君子一言,駟馬難追。”這一古訓是說,人在理智狀態下一旦許下諾言,就要忠實地履行承諾。無數事實告訴我們交往中不兌現自己的承諾,失信於人,就會產生信任危機。

  曾參是孔子的弟子。一天曾參的妻子要出門,兒子哭著要跟她去。曾妻安慰兒子說:“你別去,也別哭,媽媽回來給你殺豬吃。”她從街上回來見曾參正準備殺豬,制止道:“我不過是哄孩子,何必當真呢?”曾參卻說:“如果不殺豬就是欺騙孩子,也就是教孩子說謊。”曾參堅持把豬殺了。

  “人而無信,不如其可也。”意思是說做人不講信用,不知怎麼可以立身處世。生活經驗告訴我們,不講誠信的人可以欺人一時,但不能欺人一世,一旦被識破,他就難以在社會上立足,其結果既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為人誠實,言而有信,能得到別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昇華。

  堅持誠信就會贏得信任。或許一個不誠實的人在特定的期間,特定的場合,通過特殊的手段可能矇蔽一些人,但只是暫時的,“廬山真面目”終將被揭穿,信任的基礎永遠是誠實。

  篇2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這首禪詩在人生的哲理上闡釋了以退為進的道理,亦說明了謙沖為懷的巨集大心胸。

  班上學生常常為了綠豆芝麻小事,吵得沸沸揚揚,有時甚至鬧得不可開交。因此我經常會勸他們以退為進,不要斤斤計較,有時候其實吃虧就是佔便宜,先哲曾經告誡我們“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退後其實就是向前”的現象。例如扔石頭,手臂一定要往後拉一下,再往前扔,才會扔得遠;再如:立定跳遠,一定要先蹲下來,再往上跳,才會跳得遠。我們再仔細瞧瞧農夫插秧的動作,他們是一排一排退後插的,動作看來是向後退,其實成就是向前推進的,因此我們就不難理解這首禪詩的意境了。

  有一句話“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十年寒窗苦心鑽研,韜光養晦,潛心修持,專心致志,戮力奮發,在艱辛寂寞的道路中,終於淬練出邁向高峰的能力與勇氣,諸如此例,不勝列舉。

  越王句踐決心興越滅吳,勵精圖治,臥薪嚐膽,與越民同甘共苦,十年如一日,終於完成了十年前的願望,復興自己的國家。

  舉凡古今中外,在專業領域上卓然有成的科學家、藝術家,乃至企業家,往往都是嚐盡了無數的辛酸和艱苦而造就的。

  美國大發明家愛迪生,在研究電燈的過程中,有過上千次失敗的紀錄,因失敗累積了無數的經驗,終於獲得成功。王羲之刻苦自學的精神,在在令人動容;他精湛的書法藝術,來自長久的、潛心的訓練,終於成就一代“書聖”。進德修業,如果有謙沖、禮讓、自我要求的心,就會不斷的向前進步。其實以退為進的“退”,是一種謙沖、禮讓、自我要求的決心與毅力,不是退縮、膽怯、呆滯不進的鼠輩之類。

  美國總統林肯十分重視大眾對政府及他本人的批評,即便是罵自己的,只要言之有理,必定欣然接受。有一次他和兒子驅車上街,遇到一列軍隊通過街市,林肯隨口問一個路人:“這是什麼?”他原本想問的是“這是哪個州的兵團?”,但沒說清楚,路人以為他不認識軍隊,便粗魯的回答他:“這是聯邦的軍隊,你真是個他媽的大笨蛋。”林肯面對路人的斥責,只說了聲“謝謝”,毫無半點怒容。大哉!林肯總統!豁達的胸襟,優雅的風度,何等高明的政治家呀!

  明代楊守陳的官職是洗馬,是太子外出活動的先行官。有一次,他告假返鄉探親,途中住在驛站,驛站長不知洗馬是什麼官,跟他平起平坐,並且冒冒失失的問道:“你官職是洗馬,一天要洗幾匹?”楊守陳故意答道:“勤快就多洗,偷懶就少洗,沒有定數。”不久,驛站長接到通報,說一位御史要來,他就叫楊守陳讓出上房,楊守陳說:“等他來了,再讓也不遲。”御史到了,一見是自己的老師,立即向他行禮請安。驛站長見狀,慌忙撲倒在地,乞求饒恕,楊守陳卻一點也不怪罪他。

  雍容大度的人,無須逞口舌之爭,只要有一些雅量,就能夠換取他人的感激和信任.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

  篇3

  同學們,今天我的演講主題是文明。

  道聲文明,微不足道,卻傳遞著一個偉大的資訊: 文明。

  文明,這個詞大家都不陌生,從人類伊始,不管是東方的盤古開天地女媧造人的神話,還是西方夏娃亞當諾亞方舟的傳說, 或是人類從原始的荒蠻到今天的文明,始終都不曾廢止的,就是凝聚千百代人的智慧,創造文明,踏著文明的聖光,將歷史的足跡向未來延伸。

  一個文明的國家,該是政治穩定、人民幸福;一個文明的民族,當是自強不息、銳意進取;這個國家的每一寸土地,應該都充斥著前進的力量,這個民族的每一公民,應該都洋溢著奉獻的激情。

  莎士比亞說“明天是未知的,它取決於你為他留下什麼。”而我們,可以留下的,會很多,這種留下,不需要我們有多麼感天動地的付出,不需要我們有多麼義無返顧的付出,亦不需要我們有多麼轟轟烈烈的犧牲,我們只需要,把我們的愛心分出一些,分一些來關心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把我們的愛撒在每一個黑暗的角落。當面對同學陷入困境需要幫助時給他以掌心的溫度,照亮他前進的方向;當面對師長、父輩時,請傳達你忠心的感謝,感謝他教給你知識,教會你做人;當清晨你和你的鄰居一起出門時,請記得說聲早上好;當路人有人遇到麻煩時,記得送上你的真心微笑和你熱情的關懷。

  把我們的愛心分出一些,分一些來關注周圍的世界,關注我們生活的校園,我們將會看到更多。當學校的建設需要我們時,不要吝嗇那一點時間,不要貪婪手中的書本,請站起來,投身於其中;當街上有一個空的易拉罐盒,請不要把它當足球踢,撿起來丟進垃圾筒裡也只是舉手之勞;當看見不懂事的小朋友在攀折城市綠化道上的花木時,請上前去告訴他植物和我們一樣,也有生命;當看見有人在街邊的建築物上亂塗鴉時、損壞公益設施時,請制止他,或者輕輕擦掉,用你無聲的語言告訴愛護公物是每一個公民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