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創業帶頭先進事蹟

  創業就是為了找到成功的機遇,但成功並非易事。很多人從餐飲行業中找到了成功的方法,看看他們的故事,學習他們,從故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成功之路。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外婆家吳國平創業經驗分享,讓顧客甘心排隊的經營理念

  第一,環境創造人。一個人的行為其實就是你周圍的五個人影響的。首先老婆最重要,老婆給你影響最大,然後就是朋友。

  上次西貝莜麵村的賈總問我:你怎麼好像都是在跟設計師玩。我說是的,為什麼跟設計師玩?設計師行業早就建立了合夥制,他幾乎沒有成本,一臺電腦就可以幹活了。杭州已經有好幾家擁有600多個設計師的公司,營業額都做到了七八億元。它是怎麼凝聚設計師的?這個行業的難度怎麼跟我們餐飲比?所以我要跟他們玩,看他們怎麼管理設計師。

  我還跟做美髮美容的學,跟杭州著名美髮店裡的人都非常熟。為什麼跟他們玩?還是為了企業的管理。他們說廚師特別好管,店裡走一個廚師,你的客人不會被帶走,可是美髮店裡走一個理髮師,客人也帶走了。所以我可以向他們學到如何管理理髮師。

  我也跟做服裝的玩,服裝的創新能力是菜品無法企及的,一年四季服裝的款式都在更新。周邊的人脈決定你的方向,所以你要走什麼路,首先要改變周邊的環境,把你周圍的人脈梳理一下。

  第二,活水會比死水好。我們都是改革開放走過來的,三十六年的發展源於制度,制度產生競爭。但是我們餐飲人是怎麼做的?我剛剛做餐飲的時候,廚師長想方設法把前廳搞定,他不要競爭,最好自己第一,其他人都不要競爭。然後前廳經理想著把老闆搞定,他也不想競爭。一個企業在市場上,不可能避免競爭,所以人都要競爭。那麼如何淨化企業內部的生態?答案是競爭。

  我去年退休,退休是為了更多的業務線能夠獨立。我們的五年計劃裡,每條線必須完全獨立操作,就是分成N個外婆家和N個吳國平,通過內部競爭才能提高企業的社會競爭力。

  第三,市場比關係更重要。我這個人不願意打交道,這也幫了我。我記得在杭州起步的時候,外婆家與旁邊一家店是同一個業主。業主租給我的價格大概是其他人的兩倍,因為其他店主與業主的關係好。我說這不是壞事,是好事。因為他讓我先到市場中游泳。

  我們杭州做商務餐飲的幾家企業也非常優秀,但它們的發展局限於杭州,都是圍繞自己的人脈去做。我覺得關係如果沒有理清,就會阻礙企業的正常發展,沒有真正地進入市場。市場是最公平的、最合理的,是按照人性基本要求發展的,市場一定尊重人性,所以我覺得與其找關係,不如把這個工夫花在自己的事業上面。

  第四,創新創造未來。當年美國摩根的創始人與杭州企業家胡雪巖同時開辦金融機構,為什麼摩根現在還在,胡雪巖的企業卻沒有了?雖然這離不開社會背景,但最重要的就是人一定要更換。比如我們從做餐飲這天開始就擔心企業會死掉,餐飲企業是有周期的,原來說五年,後來說十年。西貝到今天27歲了,上海的小南國28歲了,外婆家17歲,都還沒有死掉。為什麼沒有死?這取決於人,如果人不更新,思想一定會老化,這是企業最大的危機。我現在最擔心的是企業的領頭羊,我們的班子成員全是60後。那我一定要改,讓年輕人擔任重要職位。

  前段時間,外婆家做了十幾年來的第一次改版,把麻婆豆腐改成了西施豆腐,這是在尋根,但是根必須要有創新的能力。我最反對因循守舊,創新一定是創造未來。這裡有兩個國家——日本和美國可以進行對比。日本今天為什麼沒有世界級的餐飲企業?它是師傅帶徒弟,師傅說了徒弟就得聽,沒人挑戰權威,面臨的就是死亡。而美國的麥當勞、必勝客,都在不斷地創新,是真正的世界級的規模化企業。

  第五,傻蛋創造客人。我經常跟同事說,你根本沒有我們的顧客瞭解我們。我們的同事在外婆家吃飯,在外面學習都是我買單的,他能有什麼體會!所以現在我要求他們自己買單,這樣就會有對比。如果不把客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我們就沒有信心。只有讓顧客幸福、讓同事幸福,我們投資人才幸福。

  第六,留客比拉客更重要。前段時間我在公司裡發脾氣了。這些年來,如果企業的營業額有波動,我從來沒有怪過營運,而是自己把這件事情承擔下來。但是他們理解嗎?如果生意有波動,他們總是去找大眾點評做團購。我說你們引客,最多能達到百分之二十幾、百分之三十幾,引客進來,又沒有很好地留客,那我們是不是白做了?這就像吃毒藥一樣。企業要做長線,做品牌,留客的意義遠遠超過引客。

  第七,客人比老闆更重要。我有時候到店裡面去,我們的同事搞不清誰是老闆,他們以為我是老闆,我說我不是老闆,出錢的客人才是老闆。我到每個店,他們服務很好,如果他們以服務我的態度去服務真正的老闆,意義就不一樣了。

  第八,選材比培訓更重要。我原先跟我們的質量部門是有爭議的,他們認為一切靠培訓,我卻認為選材比培訓更重要。很多人認為培訓是可以改變人的,我覺得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不一樣,把人才選對了比培訓更重要,還能少花一點錢。

  第九,改變自己比改變別人更重要。如果老闆天天打高爾夫,他的員工不會太上進。如果老闆天天在一線做,員工也會跟著做。老闆若把眼前的利益看得很重,那麼員工跟隨你也是很困難的。員工到我們企業來,不光是為了賺點工資,很多情況下他是來學習的。老闆必須要有好的思想給他,就像王品牛排一樣,老闆是在幫助大家創業,這種無私的精神使企業在臺灣受到尊重,我覺得非常非常了不起。

  以上就是我跟大家分享的餐飲創業經營理念。在企業裡面,犯錯是正常的,只要你的思想是對的;你的思想錯了,行動沒有用,遲早會犯錯的。

  二:

  80後小夥從美國華爾街辭職回國辦牛油果餐廳創業

  從美國華爾街辭職回國做投行的Sean,在走進他的而立之年時,結婚、工作的同時還開始了創業,與小夥伴辦起了“滬上最有情懷的”的牛油果主題餐廳。

  從研製菜品到街頭髮傳單、騎助動車送外賣、修理漏水處,很多瑣碎的事情都要親力親為。而且,工作的精力被分散、與家人相處的時間縮短,但是,Sean覺得收穫滿滿、依舊充滿熱情。

  2014年,Sean走進了而立之年,在這一年裡,他一邊做著繁忙的投行工作,一邊還結了婚,創了業。結婚和創業都是事無鉅細的工程,很多事情攪在一起,常常讓他有一種“大腦神經元不夠用的感覺”,巴不得長出“三頭六臂”。

  一起牛油果,是Sean和小夥伴們創辦的餐廳,我在那裡見到了他。白皙、瘦削,說話很柔和,但透露著堅毅。因為是午飯高峰時間,再加上點菜下單的電腦系統出了問題,他們忙裡忙外,Sean更是給客人們一個個道歉,被罵得狗血淋頭。直到下午兩點多,和我坐下來聊天時,才吃上午飯。他還開玩笑說:知道我為什麼這麼瘦了吧。

  這家牛油果主題餐廳位於上海的襄陽北路,不遠處就是商場林立的淮海中路。簡潔但不失格調的裝修風格,和味道清淡但營養豐富的牛油果相得益彰。幾把十年代的那種可翻轉坐墊的鐵皮椅子,櫃子上擺放的煤油燈、縫紉機,又增添了幾分懷舊的味道。餐廳的一面牆都是落地窗,可以毫無保留地看到對面的高大梧桐,和路上的匆匆行人。在餐廳和廚房之間還有一個吧檯,晚上,這裡可以變身成一個酒吧。

  一起牛油果的很多菜品都是自創的,連雞尾酒也不忘融進牛油果的元素。Sean在向我介紹一個個自制的雞尾酒系列時,充滿了成就感。那是一個個日夜,煞費苦心,得來的成果。

  Sean是浙江人,大學畢業後去美國留學,之後去了華爾街一家對衝基金工作。在外人看來,一條多麼光鮮亮麗的康莊大道。但是看到周圍許多老華人連踢足球都要踢“養生足球”時,他不想被這種註定失去鬥志的生活所馴服,於是辭職,打算回國創業。

  剛回國,發現對於國內的商業環境完全不熟悉,Sean只得繼續工作,同時一直不斷地和朋友商討創業專案。“去年過三十歲生日的時候,刺激就很強,覺得如果現在不做,可能就永遠不會再做這個事情了,那種緊迫感挺撓人的。”

  在創辦餐廳之初,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一個做金融的人要來開一間餐廳,既沒有發揮優勢,也沒那麼體面。但是Sean想和朋友辦的不只是一間餐廳,更是一個年輕人可以卸下面具,自由發聲,相互分享的一個平臺。

  當然,一切都得從頭開始。從來沒發過傳單的Sean為了更多人能夠知道一起牛油果,硬著頭皮,在大街上大聲吆喝。人手不夠時,自己充當“外賣小哥”,騎著助動車,揹著外賣箱。哪個地方漏水了,哪個員工辭職了,雖然只是一間餐廳,但操心的事不少,而這些瑣碎的事,也讓Sean得到了從未有過的收穫。

  “創業後,有親近的人會開我玩笑,說我30歲前的人生是個下坡路。從美國的對衝基金到國內投行,再到在街頭髮傳單、騎助動車送外賣。我聽到也會大笑。但是睡覺前我會想這些玩笑的話,其實說的沒錯,從一個客觀的第三者的角度我是不求上進的典範,離世人眼裡的成功越來越遠。但是隻有我自己明白,我的每一步都是為了更接近‘自己’,找到能正確向這個世界釋放能量的方式。在這點上我不能給自己留退路,因為這是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