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一個健康、積極向上的心理會讓你一天精神充沛,工作有起勁,也能保證心理健康。可是在生活中總是有著各種各樣的壓力,讓我們受很多的心理問題做錯很多事,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兒童

  常年情緒低落

  如果孩子常常無緣無故地鬱鬱寡歡,那很可能就是自卑心理使然。

  過度怕羞

  兒童,特別是女童略有怕羞純屬正常,但如怕羞過度包括從來不敢面對小朋友唱歌,從來不願拋頭露面,從來不敢接觸生人等等,則可能內心深處隱含有強烈的自卑情緒。

  拒絕交朋結友

  一般來說,正常兒童都喜歡與同齡人交往,並十分看重友誼,但具自卑心理的孩子絕大多數對交朋結友或興趣索然,或視為"洪水猛獸”。

  難以集中注意力

  自卑感強的兒童在學習或做遊戲時往往難以集中注意力,或只能短時間地集中注意力。這是因為"揮之不去”的自卑心理在作祟。

  經常疑神疑鬼

  自卑兒童對家長、教師、小夥伴對自己的評論往往十分敏感,特別是對別人的批評,更是感到難以接受,甚至耿耿於懷。長此下去,他們還可能發展到"疑神疑鬼”的地步,總無中生有地懷疑他人不喜歡或者怪自己。

  過分追求表揚

  自卑兒童儘管自感"低人一等”,但往往又會反常地比正常孩子更追求家長和教師的表揚,而且可能採用不誠實、不適當的方式,如弄虛作假、考試作弊等。

  貶低、妒嫉他人

  自卑兒童的另一變態反應是:常常貶低、妒嫉他人,如可能為鄰桌受到老師表揚而咬牙切齒甚至夜不能寐。心理學家認為,這是他們為減輕自家因自卑而產生心理壓力設計的宣洩情緒的渠道,儘管這往往並不奏效。

  自暴自棄

  佔大比例的自卑兒童往往會表現為自暴自棄、不求上進,認為反正自己不行,努力也是白搭。更有甚者,還可能表現出自虐行為,如故意在大街上亂竄,深夜獨自外出、生病拒絕求醫服藥等,似乎刻意讓自己處在險境或困境之中。要是遭到家長指責,便以"反正我低人一等”作辯解。

  迴避競爭、競賽

  雖然有的自卑兒童十分渴望在諸如考試、體育比賽或文娛競賽中出人頭地,但又無一例外地對自己的能力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因而斷定自己絕不可能獲勝。由此,絕大多數自卑兒童都是儘量迴避參與任何競賽,有的雖然在他人的鼓勵下勉強報名參賽,但往往在正式參賽時又會臨陣逃脫,甘當"逃兵”。

  語言表達較差

  據專家所作的統計,高佔8成以上的自卑兒童的語言表達較差。他們或表現為口吃,或表述不連貫,或表達時缺乏情感,或詞彙貧乏等等。專家們認為,這是因為強烈的自卑感極有可能阻礙了大腦中負責語言學習系統的正常工作之故。

  

  心理缺陷

  心理健康的標準是相對的,基本符合標準的,即謂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之間,尚有為數不少的心理缺陷人群。這類人群有這樣或那樣,但卻不屬於心理疾病範疇。對這類心理過渡狀態,我們稱之為“心理缺陷”。

  所謂心理缺陷,是指無法保持正常人所具備的心理調節和適應等平衡能力,心理特點明顯偏離心理健康標準,但尚未達到心理疾病的程度。心理缺陷的後果是社會適應不良。在現實生活和心理衛生實際工作中最常見的心理缺陷是性格缺陷和情感缺陷。

  性格缺陷

  常見的性格缺陷有下列幾種:

  無力性格:這種人精力和體力不足,容易疲乏,常述說軀體不適,有疑病傾向。情緒常處於不愉快狀態,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這種人對精神壓力和身心矛盾易產生心理過敏反應,由此可誘發心理疾病;不適應性格:主要表現為社會適應不良。這種人的人際關係和對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差,判斷和辨別能力不足。在不良的社會環境影響之下,容易發生不良行為;偏執性格:性格固執,敏感多疑,容易產生嫉妒心理。考慮問題常以自我為中心,遇事有責備他人的傾向。這種心理缺陷如不注意糾正,可以發展為偏執性精神病;分裂性格:性格內向,孤獨怕羞,情感冷漠。社會適應和人際關係很差。喜歡獨自活動。此種心理缺陷易發展為精神分裂症;爆發性格:平時性格黏滯,不靈活,遇到微小的刺激即引起爆發性憤怒或激動;強迫性格:強迫追求自我安全感和軀體健康。可有程度不同的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強迫性格的人易發展為強迫症;癔症性格:心理髮展不成熟,常以自我為中心。感情豐富而不深刻。熱情有餘,穩定不足。容易接受暗示,好表現自己。這種性格的人,容易發展為癔病;攻擊性格:性格外向、好鬥。情緒高度不穩定,容易興奮、衝動。往往對人、對社會表現出敵意和攻擊行為。

  情感缺陷

  常見的情感缺陷有下列幾種:

  焦慮狀態:對客觀事物和人際關係,表現出不必要的焦慮、緊張,經常憂心忡忡,疑慮不快。雖然具有強烈的生存慾望,但對自己的健康和疾病存有憂慮;抑鬱狀態:情緒經常處於憂鬱、沮喪、悲哀、苦悶狀態。常有長吁短嘆和哭泣表現。這種人缺乏生活的動力和情趣,生存慾望低下;疑病狀態:常有疑病情緒反應,有疑病性不適症狀。自我暗示性強,求醫心切;躁狂狀態:情緒高漲、興奮,活躍好動,動作增多,交際頻繁,聲音高亢,有強烈的欣快感。這種狀態易發展為躁狂症;激情狀態:經常呈現出激情狀態,應視為心理缺陷;淡漠狀態:對外界客觀事物和自身狀況漠不關心,無動於衷。在人際關係方面表現為孤獨、不合群;幼稚狀態:心理年齡明顯落後於實際年齡。情緒幼稚化,表現出“老小孩”式情感;反常狀態:情感反常,不協調,甚至出現矛盾的情感狀態。

  變態心理

  變態心理是指人的心理與行為的異常,亦稱病態心理。心理是指感知、記憶、思維、情感、意志、能力、性格等各種心理現象的總體而言。行為則指人的各種活動,不僅包括那些能夠被人觀察或測量的外顯活動,也包括那些間接推知的內隱活動。變態心理表現為個體心理變態的主要標誌是心理障礙。心理障礙是各種不同的心理和行為失常的總稱。變態心理不只限於精神病人的心理變態,而且也指個體心理現象的異常。根據心理障礙的表現,變態心理可分為:

  智力落後:智力水平與思維活動明顯低於正常人,表現出學習和社會適應能力缺陷;人格障礙:人格明顯偏離正常軌道,並表現出適應不良的行為障礙。例如酒癮、反社會行為等;精神疾病:是一種嚴重的心理變態,已失去對客觀現實的理解或對外界的接觸能力。例如精神分裂症;缺陷心理障礙:指大腦或軀體缺陷而引起的心理障礙。例如,大腦發育不全所導致的心理障礙,聾啞盲人的心理障礙等;心身障礙:由社會心理因素而引起的軀體障礙。例如,高血壓病等;特殊條件下的心理障礙:在催眠、暗示、氣功、某些藥物作用下而出現的心理障礙。

  心理不健康的分類

  一、診斷為心理問題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1由於現實生活工作壓力處事失誤等因素而產生內心衝突如厭煩 後悔 懊喪 自責等

  2不良情緒不間斷的持續滿一個月,或不良情緒間斷的持續兩個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緒反應仍在相當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終能保持行為不失常態,基本維持正常生活 學習 社會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自始至終,不良情緒的激發因素僅僅侷限於最初事件;即便是與最初事件有聯絡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類不良情緒

  二、嚴重心理問題

  1由相對強烈的現實因素激發2初始情緒反應強烈3持續時間久4內容泛化

  三神經症性的心理問題

  這種狀態已接近神經衰弱或神經症,或者他本身就是神經衰弱或神經症的早期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