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尋找世界上最大的蛇

  —泰坦蟒,今天,小編就看看這古時候巨型蟒蛇的真面目是如何的!

  塞雷洪泰坦蟒的介紹

  塞雷洪泰坦蟒屬於蟒科Boidae,推測體長15.24米,體重超過1135千克,是目前已知最大的蛇,它們就像是將現代蟒蛇放大後的產物。據說這樣大的變溫動物,至少要在最低從30℃到34℃的氣溫下生存,所以確定在古新世的新熱帶界因為有大量二氧化碳而高溫的氣候模型的假設一致。泰坦蟒身長可達到50英尺約合15.24米,體重超過2500磅約合1134公斤,這兩個數字已經足以說明它們的可怕之處。它們的獵物包括鹹水鱷等在內的巨型鱷魚。泰坦蟒早在近5800萬年前就已滅絕。

  ​發現巨蟒來源

  《自然》雜誌Jason J. Head等人的論文《新熱帶界古新發現巨型蟒蛇暗示過去赤道更熱》,指出在南美洲哥倫比亞東北部的瓜希拉半島大約6000萬年前到5800萬年前的塞雷洪組Cerrejon Formation地層發現了巨大的蛇類化石。二十八條巨蟒的化石是在2009年在哥倫比亞北部的塞雷洪煤礦被發現的。在此以前,在南美洲昔日的熱帶地區很少有古新世的脊椎動物被發現。

  此種是由一隊由佛羅里達大學研究脊椎動物的古生物學家約納森·希洛克Jonathan Bloch和巴拿馬史密森尼熱帶研究所的古植物學家卡洛斯·哈拉米約Carlos Jaramillo率領的國際科學考察隊伍發現的。

  這個龐然大物不僅對當今蛇類的研究至關重要,還對科學家瞭解地球氣候變化有很大幫助:如何在平均溫度達86華氏度和93華氏度之間的環境下生存,相比之下,那裡的溫度已經變為82華氏度。或許,地球以後的溫度會達到那麼高的水平。如果真是那樣的話,我們最需要擔心的應該是Titanoboa巨蟒的迴歸。

  生存領域

  如今的蛇與鱷後代的行為也進一步體現了這兩種爬行動物之間的交鋒。例如,亞馬遜流域的現代水蟒包括當前世界最大蛇類頭銜保持者綠巨蟒常常以鱷魚家族的現存成員為食,如凱門鱷。哈斯廷斯表示,與這些蛇類一樣,泰坦蟒可能總是在水邊遊弋,一旦鱷魚放鬆警惕.就出其不意纏住其身體,令這個“小傢伙”窒息而亡。

  研究人員說:“對於可憐的鱷魚來說,這當然不是一個好的結局。”研究成果2010年1月28日發表於《脊椎動物古生物學雜誌》上。如果成功逃脫蟒的魔爪,鱷魚則可能以小蛇、青蛙、蜥蜴和哺乳動物為食。

  進食方式

  “泰坦巨蟒”的進食方式與現代蟒蛇一樣,也是採用囫圇吞下,然後慢慢消化的方式。而且“泰坦巨蟒”的進食更為豪放,按照它們的體形,它們可以吞食當時陸地上的任何動物,而且吸力很強,吞嚥速度很快。與“泰坦巨蟒”生活在同一時代的還有其他巨型動物,其中強有力的競爭者是巨鱷。好在巨蟒主要生活在陸地上,巨鱷主要生活在水中,它們捕食的交叉區域較小,發生矛盾和爭鬥的時候不多。研究人員推測,“泰坦巨蟒”很霸道,有時會到水中和巨鱷搶食;而巨鱷則不大上岸,即使不巧在岸邊遭遇“泰坦巨蟒”,它們也要避讓三分。

  形態特徵

  與環境溫度比較

  由於蛇是變溫動物,這項發現也暗示了,當時其生活的熱帶地區比研究人員原先估計的更溫暖,平均氣溫為 32℃90°F。只有這樣的氣候才能讓蛇長得這麼大。而目前當地的年平均氣溫為 28℃。然而,一些研究人員不同意上述估計。

  例如,2009年在“自然”雜誌上的研究, 應用上述的數學模型在溫帶澳大利亞古蜥蜴化石,預測目前生活在熱帶地區的蜥蜴應該能夠達到33英尺,這顯然不是這樣的。

  另一個在同一期雜誌上馬克·丹尼生物力學方面的專家發表的批評指出,這條蛇是如此之大並且產生這麼多的代謝熱量,環境溫度必須比目前的溫度低四到六度,否則蛇會有過熱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