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會議講話

  作為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領域,非公企業黨建與其他基層黨建在設定方式、黨建環境和作用發揮途徑等方面共性與個性並存。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一

  按照中央部署,中央統戰部牽頭,國家工商總局、全國工商聯參加,成立指導小組,負責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創先爭優活動進行工作指導。20xx年初,為進一步加強中小企業創先爭優活動工作指導,根據張德江副關於請工信部黨組關注和支援中小企業創先爭優活動的批示精神,又增加工業和資訊化部參加指導小組。成員單位發揮各自職能優勢,加強溝通協調,形成工作合力。兩年多來,我們緊緊抓住黨組織組建和作用發揮這兩個重點,抓住黨建指導員、企業黨組織負責人和企業出資人這三個關鍵,不斷擴大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面,引導黨組織圍繞企業生產經營、黨員立足本職崗位開展活動,指導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是堅持突出重點,不斷擴大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面。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量大、面廣、點多,規模大小不一,小型微型企業多數沒有黨組織;黨員在不同行業、不同崗位之間流動頻繁。我們始終把擴大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作為工作重點,注意把工作重心放到規模以下小微企業。國家工商總局制定統一的統計標準,利用企業登記申報、年檢年報時機,對非公有制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黨組織和黨員情況進行調查摸底。指導小組組長全哲洙同志先後主持召開24次指導小組會議研究部署工作,深入到200多家企業調查研究和指導工作。指導小組先後深入到全國各地450多個市縣、2500多家非公有制企業,召開560多場次座談會,下發各類指導性檔案21份。指導各地不斷豐富和完善單獨建、聯合建、掛靠建等黨組織組建形式,依託個私協會、商會、工業園區、商務樓宇、專業市場和產業鏈等組建黨組織。據統計,兩次活動以來全國非公有制企業共新組建黨組織13.2萬個。

  二是圍繞企業生產經營,引導黨組織、黨員立足崗位發揮作用。黨組織、黨員在非公企業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是取得企業主要出資人支援和避免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兩張皮"的關鍵。我們注重引導企業黨組織和黨員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特別是服務小型微型企業"保生存謀發展",激勵企業黨組織和黨員把創先爭優活動與生產經營結合起來,通過成立專案黨支部、黨員技術攻關小組,設立黨員示範崗、黨員責任區等,立足崗位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推動企業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xx年底,創先爭優活動開展以來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組織共提出合理化建議203萬多條,開展技術革新353萬多個,完成急難險重任務82萬多件,為群眾做好事實事436萬多件。

  三是抓住"三個關鍵",不斷提升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水平。我們強調要抓住黨建指導員、黨組織負責人、企業主要出資人這"三個關鍵"開展工作。加大黨建指導員選派工作力度,幫助企業組建黨組織、健全工作制度、開展經常性活動。選好配強企業黨組織負責人,加強黨組織負責人培訓。引導企業主要出資人認識黨建工作目的與企業發展目標的一致性,主動支援所在企業建立黨組織併為黨組織開展活動、發揮作用提供必要條件。據不完全統計,兩次活動各地共選派黨建指導員43.9萬名,培訓黨組織負責人和黨建指導員30多萬人次。抽樣調查顯示,80%以上的黨務工作者和黨員認為所在企業的出資人支援黨建工作。

  四是注重典型引路,營造齊爭共創良好氛圍。我們注意挖掘和樹立先進典型,讓不同型別、不同層次的非公有制企業都能找到"看得見、摸得著"的榜樣。20xx年12月,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舉辦全國非公有制經濟先進典型事蹟報告會,全國12.2萬人通過電視電話會議的形式參加了報告會,賈慶林、劉雲山、杜青林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報告會,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第一次,規格高、規模大、影響深,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中央主要新聞媒體進行集中、連續的深度報道。兩次活動過程中召開的7次全國性指導工作會議,我們都請來自基層的指導小組、黨建指導員、企業黨組織負責人等先進典型介紹經驗。指導小組共編髮簡報460多期,利用中央主要媒體和中華工商時報、中國工商報等媒體,不斷加強典型宣傳工作力度,形成了比學趕超、齊爭共創的良好局面。

  五是突出文化引領,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係。非公有制企業是構建和諧勞動關係的重點所在,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著力點。我們注重促進非公有制企業黨的建設和文化建設的結合,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注重將創先爭優的價值理念融入企業文化建設,以黨建工作和黨的先進文化帶動和提升企業文化的層次和水平。引導企業出資人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實現自我教育和引導教育的有機結合,不斷提升思想政治素質,堅持誠信經營,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引導企業加強人文關懷,實行人性化管理,發揮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和黨員聯絡服務群眾、反映利益訴求、化解社會矛盾的作用。充分調動企業黨員、職工群眾、企業出資人三方面力量,更加自覺地把創先爭優與企業文化建設有機結合起來,融入到生產經營活動之中,共同爭科學發展之先、創和諧社會之優,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凝心聚力,助推企業科學發展。

  中辦最近頒發的《關於加強和改進非公有制企業黨的建設工作的意見》,明確了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的功能定位,對非公有制企業黨建的各項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對新時期推動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下一步,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檔案和這次會議精神,落實"基層組織建設年"工作部署,以改革創新精神積極推動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為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出貢獻。

  二

  甘肅省充分發揮工商部門職能優勢,積極破解非公企業黨建工作難題,把工商部門履行職責與抓好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兩副擔子一起挑,兩項工作一起抓,既做實了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又提升了工商行政管理水平,走出了一條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新路子,達到了雙贏互動的良好效果。2008年來,全省非公經濟連續保持2位數增長,各項指標均創歷史新高。

  一、發揮工商部門聯絡企業緊密的獨特優勢,在健全完善領導體制上求突破

  省委認識到,工商部門與非公企業聯絡最密切,協助開展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具有獨特優勢。為此,省、市、縣三級全部依託工商部門成立非公企業工委,在547個工商所建立非公黨建工作站,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馬",推行"一崗雙責"。同時,各級黨委建立由紀檢、統戰、工商聯等19個單位參加的非公企業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聯席會議每季度召開一次。各級組織部門牽頭抓總,在出臺政策規定、建立體制機制、制定考核辦法、下達工作計劃等方面抓好巨集觀指導,各級非公企業工委按照黨委及其組織部門的要求抓好具體工作落實。

  二、發揮工商幹部覆蓋廣的隊伍優勢,在壯大黨建工作骨幹力量上抓強化

  省以下工商部門實行垂直管理,機構貫通省市縣鄉四級,我省共有1萬多名工商幹部,其中61%是黨員,70%在基層一線,覆蓋全省所有鄉鎮街道,基層工作力量大。在各級黨委組織部門指導下,我們下大力氣強化工商幹部的黨務工作能力。一是工商幹部全員抓黨建。對全體幹部進行黨建知識培訓,要求在開展日常工商業務監管的同時,指導好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切實履行"一崗雙責"。廣河縣工商局56名黨員每人培養1名企業預備黨員或入黨積極分子;局機關每個支部幫助組建兩個非公企業黨支部。二是建立專職黨務隊伍。全省選拔配備了1500多名熟悉黨務工作的工商幹部,專職抓非公黨建。同時,從基層公開選調239名幹部充實到各級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機構。三是加強指導員隊伍建設。全省選派4500多名工商黨員幹部擔任黨建指導員,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做好職工的思想工作,架起政府與企業聯絡的橋樑。

  三、發揮工商部門監管企業的制度優勢,在擴大組織覆蓋上下功夫

  全省工商系統建立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登記告知、年檢年報和資訊採集制度,建立了黨員和黨組織資訊庫。以此為基礎,實施"黨員安家工程",採取尋找一批、輸入一批、選派一批、發展一批、培養一批等"五個一批"辦法,發展壯大黨員隊伍,目前非公企業黨員總數已達6.3萬名,比非公企業工委成立前增加3.2萬名;實施"黨組織組建攻堅行動",採取重點建、主動建、聯合建等方式,迅速擴大黨組織數量,目前非公企業黨組織已達到1.4萬個,比非公企業工委成立前增加1.2萬個。慶發綠色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外資企業,一直沒建黨組織。工商幹部、黨建指導員權有讓派駐企業後,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了企業主的高度認可,幫助建立了黨組織。靜寧縣八里工商分局黨建工作站站長劉玉惠為了動員企業主支援黨建工作,不辭辛苦,騎自行車一家一家找業主做工作,在全縣傳為美談,深深感動了一批企業主,很快在他們的企業建立起了黨支部。

  四、發揮工商部門掌握的資源優勢,在推動企業健康發展上見成效

  我們利用工商系統的行政資源優勢,積極為企業發展提供服務。一是提前介入,主動服務。對企業註冊和黨建工作實行"雙代理、雙服務",對較大專案實行"跟蹤服務",對特大專案實行"全程服務"。甘肅盛達集團計劃投資13億元與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合作,但立項中遇到困難。我們積極協調爭取,專案最終得以立項。集團董事長感動地說:"關鍵時候還是黨組織幫了我們!"二是積極作為,創先爭優。指導非公企業開展"一諾三評三公開五推進"活動,充分發揮企業黨組織和黨員在推動企業科學發展中的作用。常津果品公司在第一次蘋果出口簽單中遇到了資金困難,面臨倒閉的危險。關鍵時刻,共產黨員站了出來,帶頭拿出自己的積蓄並號召全廠集資200多萬元,簽下了靜寧蘋果出口第一單。三是開展"兩幫一促"活動。以"幫助扶持企業發展、幫助推進企業黨建,促進非公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主題,協調建立甘肅省非公經濟組織政銀企聯席會議制度,與14家商業銀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面向非公企業融資授信860億元。幫助非公企業招商引資,僅20xx年就引進專案155個。

  三

  天津濱海新區總面積2270平方公里,轄3個城區、12個經濟功能區,常住人口260萬。近年來,我們著眼加快實施國家發展戰略,堅持整體謀劃、統籌推進,使非公企業黨建有效融入經濟建設,為加快建設中國北方對外開放門戶提供強勁動力。

  一、凝聚共識,堅持抓非公企業黨建就是抓非公經濟、促全域性發展

  作為對外開放前沿,濱海新區吸引了一大批中外企業,非公經濟工業總產值佔全區82%以上,從業人員比重超過85%,全區88%的專利、技術創新和新產品均來自非公企業。非公經濟已成為新區經濟建設的生力軍、自主創新的主引擎、就業增收的主渠道。新區成立伊始,區委就明確提出,把黨建工作作為非公經濟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及時研究出臺了相關檔案;在行政機構精簡壓縮的同時,專門成立非公經濟工委,構建起區委、功能區、街鎮三級領導體系。31名區級領導建立145個非公企業聯絡點,區委區政府每年評選表彰100家經濟發展好、黨建工作優的非公企業。連續三年開展互看互比互學活動,組織有關部門負責同志深入功能區、重點專案和非公企業,看發展變化,比作風乾勁,學黨建經驗,形成抓非公企業黨建、促非公經濟發展的長效機制。

  二、統籌聯動,做到非公企業黨建與功能區開發建設同步推進

  經濟功能區是新區經濟建設的主戰場,聚集了全區85%的非公企業。我們注重黨建工作與開發建設兩手抓,兩個成果一起要。一是堅持先期覆蓋,做到組織建設與功能區建設同步規劃。功能區管委會一成立,就及時組建綜合黨委,先築巢後引鳳,建好組織迎黨員。港海建設公司入駐保稅港區後,綜合黨委就主動與公司對接,幫助4名黨員第一時間找到組織。綜合黨委還擴大108個聯合黨支部覆蓋範圍,把986家無黨員的非公企業也納入其中,實現黨的工作全覆蓋。二是堅持提早介入,做到黨的工作與專案建設同步開展。在專案談判、開工建設、投產運營的全過程中,堅持緊跟靠上,積極引匯出資方理解支援黨建工作。美國獨資企業巴特勒公司非常擔心工會等組織會影響企業的生產經營,招商幹部詳細介紹了摩托羅拉、飛思卡爾等案例,消除了投資方的顧慮。空客天津總裝廠落戶保稅區後,綜合黨委及時建立臨時黨支部,廣大黨員在工程建設中當先鋒攻難關,贏得外方高度評價。公司黨委成立時,外方經理專門發來賀信。三是堅持及時跟進,做到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同步提升。對單獨建立黨組織的非公企業,實施黨建標準化工程,推動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同頻共振。對聯合黨支部覆蓋的非公企業,實施黨建孵化工程,注重發展黨員和輸送黨員人才。近三年,建成非公企業黨建示範點120個,培養髮展黨員336名,培育孵化獨立黨支部76個。

  三、積極作為,把非公企業黨建成果轉化為打好開發開放攻堅戰的強大動力

  堅持把推進非公企業黨建的過程作為服務非公經濟發展的過程,在服務中深化黨建,在服務中體現作為。一是主動對接,優化企業發展環境。將非公企業黨組織作為資訊終端,通過黨建資訊網搭建起企業與區委的資訊直通車。聘請非公企業黨組織書記作為政府效能監督員,去年全區行政審批事項平均承諾辦結時間由8.7天縮短到5.7天。拓寬非公企業黨組織發揮作用平臺,先後舉辦非公企業供需協調會、黨組織書記聯誼會80多次,達成合作專案300多個,涉及金額230多億元。二是整合資源,幫扶企業破解難題。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連續4年開展"解難題、促轉變、上水平"等活動,每年組成80多個服務工作組,深入1000多家非公企業,解決各類難題2389件。2010年,區委克服土地和資金緊張,在功能區規劃建設了230多萬平方米的藍白領公寓,讓30萬名企業職工安了家。三是創先爭優,增強企業發展動力。每年以"當濱海先鋒、為黨旗增輝"為主題,深入開展各種爭創活動,激勵黨組織和黨員創一流業績。民營企業天地偉業公司黨委建立全員評優表彰機制,每月評選30名星級職工,每年評選10名金牌職工,最高給予奧迪汽車獎勵,形成了創先爭優的濃厚氛圍。

  實踐證明,在實施大開發、大開放戰略中,抓住非公企業黨建就抓住了非公經濟發展的關鍵,就抓住了區域經濟發展的引擎。近三年,新區非公企業工業總產值每年增加1800億元,"十二五"末濱海新區工業總產值將突破2萬億元,生產總值突破1萬億元,進一步彰顯中國經濟發展第三增長極的作用。

 
 看過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