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產業轉移習題及答案

  企業將產品生產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產地轉移到其他地區,這種現象叫做產業轉移。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地理產業轉移習題

  一、單項選擇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

  1.關於產業轉移的說法正確的是

  A.企業將產品生產的全部轉移到其他地區就是產業轉移

  B.跨國的產業轉移叫區域產業轉移

  C.東亞是國際產業轉移最活躍的區域之一

  D.產業轉移不會擴充套件到某類產品甚至某類產業

  2.從本質上講企業進行產業轉移的目的是

  A.追求更高的利潤 B.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C.提高勞動力的就業率 D.改善區域生態環境

  3.影響產業轉移的因素有

  ①勞動力因素 ②內部交易成本因素 ③市場因素 ④國家政策 ⑤環境汙染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4.韓國某汽車企業在北京投資建設汽車生產廠,韓國提供原料配件,產品在中國加工並銷售。這種產業轉移考慮的主要因素是

  A.市場 B.原料產地 C.廉價勞動力 D.交通便利

  5.從轉移的產業型別來看,目前由我國沿海向中西部轉移的產業主要是

  A.技術密集型產業 B.資金密集型產業 C.勞動密集型產業 D.高科技產業

  下圖表示某產業的國際產業轉移過程,據此回答6~8題。

  6.圖中反映的產業部門可能是

  A.玩具製造 B.汽車產業 C.石化工業 D.鋼鐵工業

  7.該產業部門屬於

  A.技術導向型工業 B.勞動力導向型工業

  C.動力導向型工業 D.市場導向型工業

  8.導致該產業轉移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運輸 B.技術 C.勞動力價格 D.原料

  9.關於產業轉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正確的是

  ①促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 ②促進區域產業分工與合作 ③改變區域地理景觀 ④產業轉移可能伴隨環境汙染的轉移和擴散 ⑤緩解產業轉出地的就業壓力

  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發達國家經驗表明,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產業轉移是很自然的態勢。據此回答10~11題。

  10.改革開放初期我國東部曾經的“海外接單,沿海加工”模式,在新的產業轉移中演變為“沿海接單,內地加工”,主要因為

  A.勞動力成本的變化 B.市場需求的變化

  C.內部交易成本的變化 D.國家政策的變化

  11.為把握正在興起的沿海產業轉移機遇,湖北省決定在三峽大壩下游、緊鄰長江的宜昌市建設湖北深圳工業園。該工業園建立的突出優勢為

  A.勞動力成本低 B.土地資源廉價 C.電力資源豐富 D.交通運輸便捷

  讀“世界汽車產業三次大轉移示意圖”,回答12~14題。

  12.19世紀80年代汽車首先在歐洲誕生,有關汽車工業的正確敘述是

  A.汽車工業出現在第一次技術革命時期 B.汽車工業不易與相關工業集聚

  C.歐洲工業化早,發展汽車工業基礎好 D.汽車工業是典型的資源密集型工業

  13.第一次從歐洲轉移到美國,美國汽車產量迅速增加的有利條件是

  A.勞動力資源豐富 B.鋼鐵、石化等工業迅速發展

  C.美國出現逆城市化現象 D.國土遼闊,有利於發展汽車工業

  14.進入20世紀80年代,日本汽車產量穩居世界第一,其主要條件是

  A.原料、燃料豐富 B.分佈集中,工業投入少

  C.水能豐富,動力投入少 D.重視科技投入

  下圖反映的是某公司逐步擴充套件的四個階段。圖中內圓表示公司早期市場區,中圓表示國內市場區,外圓四個部分表示不同的國外市場。虛線圈出的國家產品進入難度大。據此回答15~17題。

  15.從階段1到階段4,推動該公司發展的最主要動力是

  A.佔領市場 B.靠近原料地 C.獲得廉價勞動力 D.保證能源供應

  16.該公司向國外擴充套件的最早方式是

  A.設立工廠 B.設立銷售代理商 C.設立銷售部 D.設立研發中心

  17.該公司直接採用投資建廠的方式進入甲國,可能是因為甲國

  ①建廠成本低 ②消費文化差異 ③接近原料地 ④市場需求量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讀“我國承轉全球IT產業轉移的路徑”圖A和“IT全球化競爭的金字塔模型示意圖”圖B,回答18~20題。

  18.圖A中,我國承轉全球IT產業轉移的路徑①是指

  A.珠江三角洲 B.長江三角洲 C.環渤海地區 D.閩南地區

  19.圖B為IT全球化競爭的金字塔模型,c是指

  A.製造和研發環節 B.品牌和核心技術

  C.加工和組裝環節 D.市場和運輸環節

  20.根據圖B所反映的IT產業全球化競爭的格局,今後我國IT產業發展的核心策略是

  A.發揮勞動力價格優勢,增強產業競爭力

  B.加強市場營銷,努力拓展國際市場

  C.促進產業集聚,進一步擴大規模效益

  D.加大科技投入,由“IT製造”向“IT創造”升級

  二、綜合分析題共3題,共40分

  21.閱讀圖表,回答下列問題。16分

  部分國家勞動力工資和產值對比

  國家、地區每個僱員年產值千美元日工資美元年工資/年產值

  美國10560208.6

  德國8745188.8

  英國5036262.8

  中國291.518.9

  菲律賓23579.4

  1在全球第一輪產業轉移時,美國產業轉向德國而沒有轉向英國。結合表格說明其原因。2分

  2全球第三輪產業轉移,使中國成為“世界工廠”。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6分

  3結合全球的三輪產業轉移,簡述其給美國產業發展帶來的影響及對我國產業發展的啟示。8分

  22. 20世紀80年代,香港與珠江三角洲地區在經濟合作中逐步形成了“前店後廠”的加工貿易模式。90年代中後期,這種分佈格局逐漸改變。如今經濟發展比較緩慢的粵北山區及粵東、粵西等地,正與珠江三角洲地區聯手,在當地劃出專用土地設立產業轉移園區。讀“珠江三角洲產業結構演變圖”回答下列問題。12分

  1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圖示地區產業發展與轉移的趨勢。2分

  2分析粵北山區設立的產業轉移園區的主要區位優勢。並簡述其為確保當地經濟健康、快速發展應採取的主要措施。6分

  3珠江三角洲地區汽車整車廠及其零部件廠在地理上集聚,試解釋原因。4分

  23.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世界資訊科技IT產業進行了第一次重大調整,IT製造業由美國、日本轉移到中國臺灣、韓國、新加坡、香港等地。進人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世界IT產業正面臨著第二次重大調整,即全球IT製造業向中國大陸轉移。結合下圖回答問題。12分

  1目前,東莞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電腦資訊製造業基地之一,試分析臺商在東莞大量投資IT產業的原因。6分

  2簡述第一次調整前和第二次調整後IT產業在佈局上的變化。6分

  高中地理產業轉移習題答案

  1.C 2.A 3.A 4.A 解析:4.企業發展的初期一般都在當地生產,當企業達到一定規模和實力,當地市場滿足不了企業再發展的需求,於是就以投資、建廠等形式向具有市場優勢的地區或國家進行產業轉移。例如韓國汽車製造企業到我國興辦汽車廠,主要是因為我國擁有龐大的汽車消費市場。

  5.C 解析: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由於區位優勢承接發達國家或地區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而將原有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轉移到中西部以做到“騰籠換鳥”。

  6.A 7.B 8.C 解析:圖示反映了由發達國家和地區向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的產業轉移,故判斷為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的轉移,玩具製造業符合;汽車產業、石化產業和鋼鐵工業都屬於資金密集型產業。

  9.B

  10.A 11.C 解析:10.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沿海地區的勞動力價格也迅速提高,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因而選擇在勞動力價格較低的內地進行加工生產。11.該工業園臨近三峽電站,水電資源豐富而廉價,有利於工業園的發展。

  12.C 13.B 14.D 解析:12.汽車工業出現在第二次技術革命時期,是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工業。13.勞動力豐富、國土遼闊、逆城市化都不是汽車工業的區位因素。14.日本原料、燃料缺乏,重視科技和開拓市場,促進經濟快速發展。水能豐富,分佈集中都不是最佳選項。

  15.A 16.B 17.C 解析:15.佔領市場,形成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是該公司發展的動力。16.該公司在乙國設立銷售代理商,從而開始走向國際市場。17.消費文化差異較大,則一般產品就會失去市場。而該公司直接投資建廠且產品在當地銷售,說明市場廣大,且成本低。

  18.C 19.B 20.D 解析:18.環渤海地區臨近韓國,承接了韓國工廠產業的轉移。19.c環節位於金字塔頂端,為美國、日本、西歐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掌握,應當是附加值最高的品牌和核心技術環節。20.我國要在IT產業的全球競爭中獲得發展,必須加大科技投入,由“IT製造”向“IT創造”升級。

  21.1德國的年工資/年產值的比值小於英國,利潤更高。2分2中國勞動力成本低,年工資/年產值比最低;人口眾多,市場潛力大;中國資源豐富,靠近原料產地;改革開放的優惠政策;土地價格低;不斷改善的交通條件等。每點2分,任答3點得6分3影響:促進了美國產業升級;促進了美國產業佈局調整;促進企業在全球的分工與合作,形成了許多跨國公司;推動美國經濟的全球化步伐。每點2分,任答2點得4分啟示:加強科技投入,促進產業升級;加強自主創新,提高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改變在產業鏈中的地位,增加產品附加值。每點2分,任答2點得4分

  22.1勞動密集型產業資源密集型產業逐步向優勢明顯的周邊地區轉移;珠江三角洲地區著重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生態工業和現代服務業任答1點得2分2優勢:豐富、廉價的勞動力;地價較低任答1點得2分。措施:加快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對勞動力進行職業技能培訓、營造良好的政策與創新環境、防止工業汙染每點2分,任答2點得4分3及時交貨、減少運費;便於交流協作與技術創新。4分

  23.1東莞市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人力資源廉價豐富;土地價格低廉;市場前景廣闊。每點2分,任答3點得6分2第一次調整前IT產業佈局傾向於科技發達的地區2分;第二次調整後IT產業佈局傾向於市場廣闊2分、有大量廉價勞動力2分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