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民政工作心得體會

  民政工作是一項涉及面廣、政策性強的工作。從低保救濟到優撫安置,從社群建設到老齡工作,都有明確的政策規定,下面是帶來的參加民政工作的心得體會,歡迎賞閱。

  一: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覺間在民政局已度春秋七載。說起這七年的感受,我想可以用忙碌來概括。忙著學習新業務,忙著如何更好的為民政物件服務,忙著做好各項日常工作……。身雖忙碌,心卻歡喜。這些年,越來越對民政事業心存敬意,在平凡中感受崇高,在質樸中體味真情。內心深處時常因愛而充滿感動,我愛自己的工作。

  2008年初入民政,成了一名讓我至今一直感到自豪的民政人。和老民政一起工作,並在工作中學習。在與老民政的工作接觸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對本職工作的認真態度,更感受到對服務物件的關心與愛心。每逢佳節時,他人閤家團聚,民政人卻是陪伴在光榮院、敬老院的革命功臣、孤寡老人身邊;地凍天寒中,別人躲在溫暖的室內,民政人卻在街頭,護送流浪乞討人員踏上回家的路;燈火闌珊處,人們愜意在電視機前觀看節目時,民政人還在與自己的“窮親戚”親切攀談,訪貧問苦。平凡民政人的言行感動著我,教會我怎樣成為一名合格的民政人。

  從初入民政的適應到如今的工作從容,我向身邊的同事們學習,在工作中踐行著“上為政府分憂,下為百姓解愁”的民政工作宗旨,我用炙熱的心靈感悟民政工作的內涵與創新發展的動力。那關切的眼神、那認真的態度、那美麗的笑容、那熱情的服務,肩負起了黨和政府的重託,撐起了困難群體的保護傘,架起了黨和政府與困難群眾的連心橋,贏得了群眾的信任,這就是民政人。“民政”這兩個字,在我的心中也有了更生動的形象,那就是愛與溫暖。

  記得有一年春節前夕,隨局領導慰問低保物件和困難群眾,接過我們送上的米、面、油和慰問金,不善言談的他們流下了淚水,“謝謝!謝謝!”,領導說:“不要氣餒,有黨、有政府在關心著你們,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的。”看得出那朦朧的淚眼中帶著堅毅和執著,那是希望,是民政人帶給他們的希望,有了希望帶來的動力,就有了嚮往美好生活前進的方向!許久許久,我的腦海中時常閃現那天的情形,因為那一刻我真正的明白了:“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真諦。

  曾記,走訪城鄉低保物件和困難群眾,帶給我心靈的震撼和靈魂的洗禮。那低矮的房屋、那破舊的傢俱、那病床上的人、那殘疾的孩子……就像一塊巨石壓在胸口,此情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讓我感到民政人肩上的擔子依舊是那樣的沉重。

  在光榮院那些開朗樂觀、不求索取的革命功臣身上,那些在戰鬥中失去兒女、丈夫和親人的烈屬身上,我看到了新中國的來之不易,正是有了他們的流血和犧牲才有了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心充滿了敬仰之情。同時,我也感受到了新時代民政工作的內涵,我愛自己的工作。

  二:

  馬塔伊,一個出身貧寒的肯亞婦女。無論是她普通的父母還是她本人,都沒有想到,就因為1977年在自己家後院栽下發九棵樹,而後竟創立了綠色環保組織“綠帶運動”在整個非洲發起廣泛的植樹運動,從而走上2004年的諾貝爾獎頒獎臺,獲得當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成為自1901年諾貝爾獎設立以來,首位獲此殊榮的非洲女性。“栽一棵樹難嗎?”她在每次的演講開頭都這樣問她的女性同胞,“這不過是舉手之勞,我們為什麼不呢?”從1977年開始,三十多年的時間裡,馬塔伊堅持不懈地動員貧窮的非洲婦女在肯亞及非洲其他地區種植了三千多萬棵樹。“綠帶運動”造就了非洲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植樹造林工程。

  馬塔伊的故事,正應對了劉備臨終前對兒子劉禪所說的一句話:“勿以善小而不為。”每一件善事,都不會因為“小”而喪失它本身的意義。“小”中有大,“小”水滴不斷滴下,力可透石;“小”火星不斷點燃,足以燎原;一絲“小小”的微笑,給人信心無限;每日一件“小小”的善行,足以廣結善緣;勿以善小而不為,“善小”不是“不足道”的,“善小”也含有“大義”。

  民政,要“上為政府分憂,下為百姓解愁”,當群眾遭受貧困遭受災難時,需要我們民政人為他們築牢最後一道防線;當孤老殘幼的生計得不到改善和提高時,需要我們民政人為他們奔波呼籲;當軍人在部隊為保衛國家無私奉獻時,我們民政人要為實現他們及家人的待遇籌謀策劃……

  也許有的同志認為,民政工作是很重要,但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小辦事員而已,力量那麼渺小,又能怎樣呢?的確,一個人的力量常常微不足道,但如果每個人都能付出自己最大努力,終將積跬步以至千里,積小流以成江河!辦理結婚登記時,登記員一張笑臉就可以讓群眾感受喜慶和溫暖;核查低保物件情況時,一句輕柔的問候就能讓群眾感受親切和尊重;送別逝者時,規範優質的服務就能讓生者感受慰籍和安心……“一把椅子讓人,一杯開水敬人,一句好話暖人,一顆誠心感人”,這些都是平凡的小事,而正是這些小事,體現我們對民政工作的熱愛,拉近我們與群眾的距離。

  輕視一滴水就不會有有浩瀚的海洋。輕視一棵樹,就不會有茂密的森林。輕視一磚一瓦,就不能蓋好高樓大廈。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有所貢獻。我們常常放眼龐大的目標,卻忘記無論身在何處,都可效上一份力量,正是因為有了我們這些普通民政人從一件件小事做起,從一點點善舉累積,民政對促進社會公平、社會和諧的兜底性作用才能發揮到極致。

  三:

  基層民政是民政工作的基礎,也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保證。做好基層民政工作,對於把黨和政府的愛民之心、親民之義和為民之舉落到實處,對於加強社會管理和維護社會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結合近些年來我們從事基層民政工作的實際,談一點如何做好基層民政工作、發揮基層民政作用的想法,供一切從事基層民政工作的同志參考。

  感情問題

  所謂感情,是指對人或事物關切、喜愛的心情。民政工作是直接為人民服務的,是為群眾排憂解難的。這種工作性質,決定了要當好民政幹部和做好民政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對群眾有深厚的愛,有真摯的感情。只有對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有真摯的感情,才會心裡裝著群眾,時刻想著群眾,視人民群眾如父母,視優撫、救助物件如親人;才會把群眾呼聲作為第一訊號,把為民解困作為第一要事,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標準;才有“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的高度責任感,無論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都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民之責,做到“思民之所想,憂民之所愁,急民之所難,辦民之所需”,真心實意為人民辦實事,滿腔熱情為老百姓辦好事,盡心竭力為困難群眾解難事,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權益和民主政治權利,用實際行動證明我們在思想上真正樹立了“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核心理念,在工作上真正履行了“解決民生、落實民權、維護民利”的核心職責,真正在做人民群眾感情上的貼心人、呼聲上的代言人和權益上的維護人。我區有位名叫郝軍的社群幹部,原先在部隊服役,復員後到社群工作,任黨支部書記兼居委會主任。為了做好社群工作, 他像在部隊給首長服務一樣,熱情對待社群的每一位群眾,時時刻刻都在想著社群群眾想什麼、盼什麼,困難群眾缺什麼、愁什麼,以對群眾高度負責的精神,團結和帶領社群幹部做好事關社群群眾切身利益的救災救濟、撫卹優待、最低生活保障、社群環境治理等各項工作,不僅社群跨入了省市先進行列,他自己也被評為全國優秀社群工作者,受到中組部和民政部的表彰獎勵。

  民生問題

  “民生”兩個字,時下的使用頻率相當高。黨和政府高度關注,人民群眾也非常關心。因為我們搞改革開放、搞市場經濟、搞現代化建設,搞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集中到一點,都是為著從根本上保障和改善民生,用溫家寶的話講,“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人民的福祉”。基層民政,離民生最近,與民生的關係也最為密切。“以民為本”,從本質上講就是以民生為本,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本,以人民的福祉為本。我們把“解決民生、落實民權、維護民利”作為核心職責,也是把“解決民生”放在第一位的。因為民生問題不解決好,什麼民權的落實、民利的維護,都無從談起。人民群眾遇到困難時,想到的第一個部門就是民政部門,要找的第一個幹部就是民政幹部。民生無小事,責任重如山。我們要時刻牢記溫家寶在接見出席第十二次全國民政會議代表時對民政工作者的殷切希望:“所有的民政幹部,從部長到每一個工作人員,都要做一個心誠的人、心重的人,心誠就是要誠心誠意地為人民服務,心重就是要把人民的事情看得比泰山還要重,還要做一個有心人,就是要用心來辦事,用心來了解社情民意,用心來幫助群眾解決困難”,真正做到以情繫民生為榮,以關注民生為樂,以服務和改善民生為己任,堅持以設身處地之心去體會老百姓的困難,以情同手足之親去關心老百姓的疾苦,以刻不容緩之急去為老百姓分憂解愁,以守土有責的“為民”實踐,去開創新時期基層民政工作新局面。

  服務問題

  “服務”這兩個字,人們耳熟能詳。因為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們民政人的核心理念,就是為民服務。日前,人民日報報道了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八陡鎮民政辦主任呂緒蘭的先進事蹟。呂緒蘭說,民政工作要服務八類人:最可愛的人、最可敬的人、最需要救助的人、最需要照顧的人、最可憐的人、最幸福的人、最痛苦的人、最難管的人。由此可見,做基層民政工作,歸根結底一句話,就是為各類不同群體服務。這就告訴我們民政幹部最需要樹立的就是服務意識。基層民政幹部處在社會最底層,長年同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打交道,工作條件比較艱苦,工作待遇也比較低,工作任務又相當繁重和相當艱鉅,確實很不容易。只有牢固地樹立起服務意識,才能愛崗敬業、淡泊名利,在工作思路、任務部署和落實措施上,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為人民群眾做好事、解難題作為的職業道德、工作要求和檢驗標準,貫穿到每一項民政業務全過程,落實到基層民政工作目標任務的方方面面,並體現到每一個民政物件的身上,才能忘我投身和無私奉獻民政事業,在平凡的基層民政工作崗位上傾注真情、奉獻真愛,為做好新時期基層民政工作建功立業,為發揮民政在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基礎作用多做貢獻。

  政策問題

  所謂政策,是指國家或政黨為實現一定時期的路線而制定的行動準則。民政工作是一項涉及面廣、政策性強的工作。從低保救濟到優撫安置,從社群建設到老齡工作,都有明確的政策規定,都要求民政幹部嚴格按政策辦事、按程式辦事,而不能有任何的隨意性。以城市低保為例,究竟誰該保誰不該保,並不是民政幹部說了就能算數的,而是要看居民家庭的人均經濟收入是否符合享受低保的條件。這裡說的條件,實際上就是享受低保的政策界限。在政策界限以內,都應當要及時納入低保範圍;在政策界限以外的,不管是誰,都無權享受低保。這就叫執行政策,或者說按政策辦事。如果不能嚴格按政策辦事,把不該保的保了,該保的卻沒有保上,那就嚴重地違背了低保政策,就會在居民群眾中造成思想混亂,甚至會引發群體性事件。我們民政部門儘管很清苦,但並不是清水衙門。由於工作需要,我們掌管著救災救濟款、低保金、撫卹金、福利彩票公益金和慈善基金等款物,還有一定的行政審批權、行政許可權和行政處罰權。這些錢是公款善款,是救急救命款,是碰不得的“高壓線”;這些權是公權,是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職責。只有吃透和把握好政策,才能把這些錢花好,把這些權用好,才能讓黨和人民放心滿意。這就告訴我們,在開展各項民政工作時,一定要注意政策,一定不可粗心大意,因為政策任何時候都是黨的生命。

  作風問題

  作風問題很重要。對民政部門和民政幹部來說,作風就是形象,關係我們在群眾中的威信;作風就是力量,關係民政隊伍的凝聚力、創造力和執行力;作風就是保證,關係民政工作的成效以及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民政工作是黨和國家非常重要的工作,是政府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發揮著重要的基礎作用。民政工作的重要性和民政工作的性質作用,決定了民政部門和民政幹部必須具有求真務實和艱苦奮鬥的良好作風。所謂求真務實,就是真正把心思用在幹事業上,把功夫下在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上,努力在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各項民政工作中不斷取得實效。所謂艱苦奮鬥,就是始終與人民群眾同甘共苦、為人民利益不懈奮鬥,永葆共產黨人的先進性和政治本色,腳踏實地,埋頭苦幹,一步一個腳印地履行好“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神聖職責。我們任何時候都要懂得這樣一個道理:民政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坦誠實在,來不得半點虛偽和馬虎;民政工作是在做有困難人的工作,必須設身處地,來不得半點嬌縱和奢華;民政工作是深入細緻的工作,必須眼睛向下看,身子向下沉,來不得半點浮躁和懈怠。一個求真務實,一個艱苦奮鬥,有了這兩條作保證,基層民政工作就會越做越實、越做越細、越做越具體、越做越深入,民政幹部才會不辱使命和不負重託,基層民政工作也才會無往而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