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明禮貌文章

  中國以“禮儀大國”、“禮儀之邦”的美譽著稱於世。校園,一個美好的地方,更應該講文明禮貌,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文明禮儀在校園

  文明禮儀是無處不在的,它體現的是一個人的道德修養素質的高低,它也能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首先帶給大家一個真實的故事:在公交車上,一個小男孩在吃著早餐,這時車到站了,母親在他耳邊耳語了幾句,只見他迅速跑下車回來時手裡的吃完的早餐袋已不見了,原來他是下車扔垃圾啊!再轉頭看那對母子,他們手裡的書竟是韓文書?!這樣普通的一幕,不由讓我想起一句話:素質,是一種習慣。仔細想想,無論是這位母親還是將來的孩子,文明素質如何,在這細節中已有了答案。 而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與素質不高對號入座的行為,都是人們在不經意時形成習慣後在舉手投足中表現出來的。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曆史,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中華禮儀。而我們如何讓文明禮儀在校園裡源遠流長呢?

  首先,我們著裝要得體,符合學生身份,體現出中學生篷勃向上的風采,因為儀表、儀容、儀態可以讓人一看便知道你的修養。升旗儀式,最為莊嚴。這凝聚了文明與熱血的國旗,在禮儀的包圍中更顯得鮮豔。此時此刻,國旗下的我們要嚴肅認真、精神飽滿,不負於“禮儀之邦”這個美譽。課堂禮儀直接關係著一個班的榮譽與風貌,也體現了我們對老師勞動的尊重和肯定。我們應該認真聽課,積極舉手。校園禮儀就更重要了,下課後的休息時間,不隨地吐痰、亂扔紙屑、不拿粉筆頭玩、上下樓梯一律靠右行走、見老師要用普通話主動問好。我們還應該愛護花草樹木和一切公共設施,不穿越綠化帶,愛護清潔衛生,服從老師管理和接受值勤同學的。受到老師的幫助,應主動誠懇地說謝謝。同學之間也離不開禮儀,它像潤滑劑悄悄滋潤著我們的關係。在發生爭執或矛盾時,應該先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省。互相理解、寬容待人,培養比較好的協作精神,這才能使班級更加團結、同學友誼更加深厚。

  中國以“禮儀大國”、“禮儀之邦”的美譽著稱於世。我們作為新世紀的接班人,更要繼承先輩們的優良傳統。把這屬於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發揚光大,我們作為在校學生,要養成文明禮貌、尊敬師長、愛護同學的良好行為習慣,成為一個品行兼優的有用之才。

  :文明禮儀在校園

  有一支歌,我們天天都在吟唱;有一支歌,就像鮮花四季開放,這支歌的名字叫“禮儀”。

  當你踏著輕快的步伐邁進校園的時候,你是否會看到那些手拿掃把,埋頭掃地的同學;當你在乾淨的校園裡開心玩耍的時候,你是否注意到角落裡默默清理垃圾的老爺爺。

  在這麼美麗的校園裡,同學們,我們怎麼可以漠視到處飛舞的果皮紙屑,我們怎能讓乾淨的牆壁,留下筆跡和腳印,我們怎麼能和同窗好友吵吵鬧鬧,追追打打?我們又怎麼不能和同學互相理解、互相幫助呢?同學們,校園的美不僅美在環境,更美在你我的文明舉止!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小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著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著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著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麼?

  也許大家會有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我們普通人做不到,其實講文明、講禮儀很簡單。在公共汽車上給老人讓座,把文具借給同學,扶起摔倒的小朋友……這些都是文明的舉止,愛心的奉獻!

  文明是風,它可以吹拂每一位同學的心;文明是花,它能將校園裝扮得更加美麗。同學們,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引領文明風氣,建立文明校園,爭做文明學生!相信自己,我們一定能行!

  :趕走校園不文明

  美麗的校園,給我們提供舒適的學習環境,文明的學生給我們製造了文明的學習氛圍,讓我們在這文明的校園裡茁壯成長,邁向輝煌。但在學校裡還有一些不和諧的音符。

  那是一個星期二的早晨,我迎著朝陽興高采烈的走在上學的路上。到了校門口,我聽到後面一個高年級的大姐姐一句冷淡的話語無意間的回頭一眼,好奇的我忍不住聽了下來,只見那個紅領巾監督崗在問那個沒有佩戴紅領巾的大姐姐是幾班的,可是那個大姐姐不屑一顧的說:“不知道”。還一邊陰著臉瞟了一眼紅領巾監督崗,我想:這下可完了,紅領巾監督崗肯定要被揍一頓或臭罵了。哎,現在的高年級學生…… 果然不出我所料,只聽見“啪”的一聲, 那個大姐姐一拳打在了紅領巾監督崗的背上,接著就是一巴掌。我真想衝上去吧那個大姐姐拉開,可是我也力不從心啊! 畢竟我還是個小學生。我緊張的看著眼前的一幕,幸好,一位老師走了過來,問了問紅領巾監督崗情況後,就吧那個大姐姐叫進了辦公室……

  戴紅領巾是我們小學生天經地義的事情啊,佩戴紅領巾是做一個文明的基本。天天嘴裡說著:爭做文明少年。只是說說而已嗎?讓我們改掉不文明的習慣,來一起爭做文明的小學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