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晨光散文

  愛心是一縷黎明到來的晨光,使頻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一

  好的心情總是在黎明醒來的時候,平淡的生活就因有了自己喜愛的一份報紙而變得生動鮮活,就像最為知心的朋友,每天都要見上一面,互相認真的讀一讀,聽一聽彼此的心事,這份晨光裡的心靈之約,美麗著身心,淨化著時間。多年來的廝守啊,實在是不能割捨。

  文字,是我生命血液裡不可或缺的營養,蹦蹦跳跳的每一個小精靈,都是我日常生活中最為動聽的音符了。因為愛好,也就在工作之餘把它組成一行行或者一段段的喜怒哀樂,植入自己喜歡的一方水土。而晨報總也會聽懂我的故事,善良的編輯會把我的一粒粒種子悄悄喚醒,精心培植成一株株可愛的禾苗或者小樹。這精神上的收成叫我感動,也叫我的心和她的心越貼越近。

  一張老照片和一段敘述童年生活往事的文字刊在了5年前的晨報上。照片上的兩個家鄉的小夥伴都在外地生活和工作。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遠離朝陽之外的很遠很遠的遠方,見到了久違的同學。那時晨報還沒有電子版,一番凝視和言語之後,我把那份貼身的報紙呈給他們看,片刻之後,大家就都回歸了童年,話題裡開放的也就都是兒時的青澀記憶的花朵了。一份報紙就是一方世界,寫的都是家鄉的人家鄉的事。家鄉也有晨報了,遠離故土的同學捧著那一份愛戀,在墨香中品讀著家的味道,如痴如醉。那一刻,我分明看到,他們的眼裡,已有些溼潤。

  出門在外,時間長了就難免會想家,而我想的卻是晨報。前些年去山東考察,隨身帶了幾份報紙,送給了濟南文明辦的朋友。友人們互相傳閱如獲至寶愛不釋手,看到他們欣喜的表情,我很是欣慰。而那十幾天的日子裡,每到清晨,就會感覺手裡少了些什麼,心裡空落落的。於是我便發信息,囑咐辦裡的潘同事把每期的報紙儲存好,待我回家的時候再看。“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是形容戀人之間的,之於我,和晨報有這種感覺也真的不為過。

  晨報我喜歡,妻也喜歡。有時候帶回家裡幾份,她會從頭到尾翻個遍,每一版看得都很認真。妻謙虛,總自愧自己初中畢業沒啥文化,怕我笑話。但作為我作品的第一讀者,有時她也會品頭論足,挑出一些細小的毛病,說得頭頭是道兒,我就誇她說,你已經很有兩下子了,這都是平時看晨報看的呢。她就笑,同時手中翻動的報紙也會躍出一陣兒溫馨的笑聲。後來她竟然和我商量個事兒,說要給我70歲的老岳父定份晨報,老爺子退休後喜歡讀書看報這我知道,妻這個小小的要求,我二話沒說,第二天就滿足了。晨報,也是我倆獻給老人家的一份孝心呢。

  相約於晨,相愛在心。在晨報的墨香中,每一粒文字的光芒,都閃爍著編輯和記者的智慧,也浸潤著作者和讀者的情愛。溫暖的晨光裡,相愛相知的人,將於晨報一路,相依相偎,與希望同行!

  二

  鳥兒嘰嘰喳喳地叫著,喚醒了猶自睡醒惺忪的曉光,她著一襲灰色鎏金的霞衣,春風一吹,如瀑一般鋪滿了整個天際,霧色的輕紗迤邐在山河之間,如仙縹緲。疏疏落落的村莊匍匐在她的腳下,溫順如貓一般,何等的靜謐安詳。忽而想起母親的懷抱,那般細緻溫軟,也如這曉光一般,叫人心生無限溫情,眷戀不捨。

  許久不曾這樣凝視晨曦緋紅的臉頰,許久不曾注目曉光飄飄的衣袂,再相逢,便如親人團聚一般,無限溫馨迤邐而來,如曉風徐徐,蕩起碧波無數,開出一朵朵的漣漪,嫣然在心間。那些沉潛在心中的點點清愁,化為落紅無數,或為塵土,或為浮萍。如山間的一樹桃花,換了滿身碧色,竟別有風味。

  除了嬌豔的桃花之外,山中有的還是未曾換掉冬衣的草木,神色間皆鍍了一縷冬日的蕭瑟,大底心中也有一些不為人知的悽惶吧!倒是鬆君神采如昔,面容之上全無一絲悲色,似乎他不曾經過冬日那般的寒涼,亦不曾飲過料峭的春風。就如一把名劍,腥風血雨加身只能更添它的威名。絕世的好劍,自有絕世的風采,絕非普通刀劍可比。

  然而,他的鋒芒絲毫不曾外露,那般安靜地立在山崗上,似乎塵世的風雨從未經過。清淡從容中透出聖潔的光輝,令人油然而起膜拜之情。我這浸淫在塵世紛擾中的俗人,還是不要太過親近於他,免得有所褻瀆。便如此刻,他還是山崗上一株遺世獨立的松樹,而我沾著煙火,到底還是一介俗子。他食日月之精華,我餐人間之風霜,各自修行。

  也是在這樣的恍然間,這一日的晨光悄然遠去。那松樹依舊立於山巔,我于山下遙望,竟覺有難以企及之感。今日邂逅,明日或會再遇,他日各自天地,不知轉山轉水之後,還能於途中相見否?心中還滿盈著這樣一個春晨,夜幕卻已在身後了!

  三

  記憶中一直都有早起的習慣。感謝媽媽,她自己本是個勤勞的人,一向早起,所以從小也以此標準來要求我,沒給我太多睡懶覺的機會,當時未免是有怨言的,不過現在真的獲益良多。

  今年初來上海,看到網站上,雜誌上都在提倡早起,“早起鳥”應運而生,而那時,我因受到先生晚睡晚起的習慣的影響,已經有好長一段時間早晨起不來了。把雜誌上的文章與先生分享,他頗不以為然,我決定從自己做起,看咱倆最終誰影響誰!

  一開始把鬧鐘定到七點,第一天沒有成功。鬧鐘一響馬上按掉,溫暖的被窩那個誘惑啊!賴床了大概十五分鐘才掙扎著起了床。一走出門,陽光暖和中夾著些許涼意,小鳥已經在樹梢上鬧開了,我的精神為之一振,為這晨光感到喜悅。伸了個大大的懶腰,真舒服啊!再一想這麼美好的晨光每天都被自己睡過去了,真是浪費。那天早起,一個上午我都感覺多出了好多時間,不像往常一樣被各種瑣事纏得團團轉,終於可以從容地來處理生活中的瑣事,於是決心更大了。

  第二天鬧鐘一響馬上起床,開心地開啟門迎接晨光。再往後,慢慢地時間就越來越早了,六點半,六點十五分,到現在已經不需要鬧鐘的提醒,每天在六點鐘之前自然地醒來,躺在床上定靜一下自己的思想,起床後把自己收拾妥當,接下來就是自己的美好時光了,有時用來閱讀和寫作,有時出外散步與大自然一起輕歌慢舞,有時陪我的小寶寶一起享受美好晨光,喜悅的心情越發濃厚。慢慢地,先生也比以前起得早了,終於掉進了我精心設計的早起陷阱,不用每天再叫他起床吃早餐。

  黎明即起,及昏便息,這本是先人總結出的很好的生活經驗,也是順其自然的規律,只是現代人的夜生活太過豐富打破了這種規律,不如我們返璞歸真,一起享受晨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