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奮鬥成功的案例

  科學是為了那些努力好學的人,詩歌是為了那些知識淵博的人。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1:

  他,曾擁有千萬身家,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富二代”;他,初二時IQ指數只有75,被人稱為“傻帽”。當家人為了爭奪家產而勾心鬥角苦心算計時,他毅然選擇淨身出戶。憑藉著自己的一股“傻勁”,他從一名快遞員不斷成長為一名月薪2萬元的電腦工程師,演繹了一部震撼人心的勵志大片。

  1982年,他出生於安徽淮北的一個普通家庭。8個月大時,因感染風寒,高燒引發腦積水壓迫神經,從而導致腦癱。為了給兒子治病,他的父親毅然選擇辭職下海。而事業的成功,卻導致了婚姻的破裂,他被判給了父親。

  兩年後,父親再婚,他在繼母的照料下慢慢長大,雖然生活可以自理,與人交流也沒有問題,但是到了初二,他的IQ指數才只有75,最後不得不退學待在家裡。

  為了能讓兒子有個穩定的工作,2002年父親在下海創業的深圳成立了一家服裝公司,他出任公司的物流部經理,佔有公司10%的股份。2007年,他通過網戀認識了女友,併成功牽手步入婚姻的殿堂。

  原本,繼母對於胸無城府的他並沒有戒備之心,但是,看他娶了一個聰明能幹的老婆,就開始對這份龐大家業的未來,生髮出了巨大的擔憂。2008年,繼母把自己與前夫所生的兒子安排到公司出任總經理。對於這種天壤之別的待遇,他的老婆氣憤難平,帶著孩子回了孃家,並提出了離婚。

  他去岳母家幾次,老婆都把他直接趕出門外。無奈之下的他,將自己的感情經歷爆料給了一家電視臺的情感調解節目,想用這種方式讓老婆回心轉意。讓他意想不到的是,調解不僅沒有挽回老婆的心,反而被繼母利用,繼母以影響公司聲譽為由,強迫他從公司辭職。2011年,早已厭倦了公司爾虞我詐的他,一氣之下把自己所有的股權無償轉讓給了自己的姑媽。

  褪掉了“富二代”的光環,他才發現自己舉步維艱。雖然,他的頭上一直頂著“傻帽”的名號,但是,他對於公司裡的人情世故,其實都心知肚明。他覺得自己是不聰明,但是也沒有傻到無法自立的程度。

  為了證明自己,他先是在一家快遞公司做快遞員,雖然辛苦,但是一個月的薪水對於維持生活已是綽綽有餘。

  當然,這種生活根本不是他的夢想,他又花了4000元學費,到一家電腦維修公司學習電腦維修。起初,老師感覺傻里傻氣的他不適合學這個頗有技術含量的活兒。但是,他既不聲辯,也不放棄,還主動申請看守店面,通宵達旦地研究電腦的各項構造和執行原理,桌子上總是散落著一堆拆卸下來的電腦零件。有的時候,累了就趴在桌子上睡。3個月後,他的技術突飛猛進,連店裡最權威的師傅也對他刮目相看。

  與此同時,他利用晚上的時間,在自己居住的樓下,擺了一個維修攤位,用自己的技術幫人維修電腦。由於收費低廉,人又實在,他的生意越來越好。

  已經略有盈餘的他依然不滿足,又報名參加了雅思商務英語培訓。

  基本上沒有什麼英語基礎的他,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同樣受到了來自老師和同學的譏笑。但是,此時的他,早已對這些冷嘲熱諷習以為常。他知道,越是被人嘲笑的夢想,才越有實現的價值。

  每天擠公交車上學時,他都在口裡唸唸有詞地背英語。無論是走路吃飯時,還是睡覺前,只要有空閒的時間,他都用在了學習英語上。就這樣,他不知道付出了超出別人多少倍的努力,終於學完了培訓班的所有課程。課程結束時,他已經可以跟外國人自如地交流。

  2012年,他在通過英語四級考試之後,去福田區深圳人才市場求職。貌不驚人的他,憑藉著一口流利的英語,最終被一家保險公司錄用為業務員。

  作為一名業務員,在開展業務的過程中,他憨厚的形象,不僅沒有為他減分,反而讓客戶有一種安全感,樂意與他交流。他也從來不忌諱談自己的過去,還常常略帶自嘲地說:“我並不聰明,但我知道追逐夢想的時候最幸福。”很快,他的憨笑成了公司的一張勵志名片,為公司贏得了更多的客戶。

  因為業績出色,他成了公司的重點培養物件。2013年,他被公司聘任為培訓師,月薪兩萬。2014年的春天,他用自己的積蓄按揭了一套140多平米的房子,妻子也終於被他感動,重歸於好。

  他,就是被稱作“深圳阿甘”的勵志典型——王路路。

  也許你不夠聰明,但是,如果你能擯棄心底的得失算計,忘記輸與贏的糾葛,簡單而又執著地向著自己的夢想去努力,同樣可以抵達成功的彼岸。

  2:

  楊佩,女,漢族,1990年生,肢體殘疾,陝西省平利縣人。9歲時遭高壓電擊,雖然失去雙臂,但始終樂觀向上,不向命運屈服。如今小楊佩跟隨母親遠赴北京打工,心中一直有個願望,待有了一筆錢後,要繼續學習深造,然後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她特別喜愛唱歌、跳舞,希望將來能擁有一個自己的殘疾人藝術團。

  家住在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興隆鎮蒙溪街村的楊佩,身上有很多不安分因子。村裡的變壓器放在村中央,孩子們來來往往總喜歡拉著高壓線線杆的斜拉線玩,9歲那年,一天吃過午飯上學去的她走到變壓器前時,習慣地用手拉了拉斜拉線,但她沒有想到這次斜拉線已經鬆開並碰上了高壓線。

  命運在一瞬間改變了她的生活軌跡。截肢對於還沒開啟自己絢麗人生的她來說,意味著學業的廢棄和生活的無著。

  從那以後,家裡更困難了,父母只好另作安排:父親帶著弟弟留在家裡,而母親帶著她選擇了外出打工掙錢。沒了手,連自己的生活都很難自理,更不用說打工賺錢了。小楊佩自己慢慢練以腳代手,練就了一雙靈活的雙腳。但現實又實在是太殘酷,沒有一家單位肯接納無手的楊佩,無奈之下,她選擇了乞討的生活。

  楊佩很清楚殘疾人要自立,必須先要自強、自信。自強就得有自己的一技之長,如果沒有專長,就不能找到工作,即使有了工作,遲早也會被淘汰。她想根據自身的條件,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專業,然後努力學習、鑽研,使自己在社會上有所作為。她現在的乞討是在聚資,她的夢想是攢夠了錢,去完成自己的學業,使自己有文化有知識,做一個殘而不廢的人。她最喜歡做的事是跳舞,她的夢想是做一個藝術家,一個無臂的舞蹈家。

  楊佩從未失去對生活的夢想並堅信能從逆境中熬過來。她是平凡的,平凡得就如路邊的一棵小草,默默無聞;她又是不凡的,能夠在逆境中追求精神上的昇華,哪怕乞討,也是為了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