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堅持不懈努力最後成功的例子勵志

  堅持不懈是堅強的精神支柱,是一種使你執著向前走的品格,是追求與嚮往的先驅,更是生命的動力與奮鬥的目標。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古今堅持不懈努力最後成功的例子,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古今堅持不懈努力最後成功的例子篇1

  “發明大王”愛迪生一生有2000多想的發明。為人類做出巨大的貢獻。然而每一項的發明無處不凝結著堅持的力量。為了發明燈泡愛迪生一次次的試驗,一次次的失敗,很多專家都認為電燈的前途黯淡。英國一些著名專家甚至譏諷愛迪生的研究是“毫無意義的”。一些記者也報道:“愛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

  面對失敗,面對有些人的冷嘲熱諷,愛迪生沒有退卻。他明白,每一次的失敗,意味著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經過了13個月的艱苦奮鬥,試用了6000多種材料,試驗了7000多次,終於有了突破性的進展。從此人們又擁有一輪太陽,人們的活動不再受到黑夜物制約了。

  當我們看到那些華美的燈飾時,請不要忘記,這一切都是由於堅持,只要堅持就會成功,但要堅持到底就要承受一次次失敗的考驗!

  古今堅持不懈努力最後成功的例子篇2

  回想起去年女排世界盃,中國女排3-1力克俄羅斯隊、贏得生死之戰的瞬間,場外的郎平和賴亞文緊緊擁抱,這一刻的定格讓多少球迷為之動容。從1990年世錦賽開始並肩作戰,如今已攜手25個春秋。她們是戰友、是師徒、是同事,更是朋友。歲月無情,人有情,相知相伴,感情歷久彌堅。

  1990年,30歲的郎平是國家隊裡的老大姐,擔任主攻。20歲的賴亞文是隊裡的小妹妹,擔任副攻。那時早已家喻戶曉的郎平對後輩沒有任何架子、私下如長姐般的照顧讓年輕的賴亞文覺得她是隊友和偶像,亦是親人和朋友。那年的世錦賽,她們在場上互相掩護、默契配合,共同收穫了銀色的獎牌。

  八年後,日本世錦賽,38歲的郎平成為隊伍的主教練,28歲的賴亞文擔任隊長。 參賽前賴亞文的身體因為疾病一直很虛弱。考慮到賴亞文的身體情況,世錦賽拉開戰幕時,郎平並沒有安排賴亞文擔任主力。中國隊對陣韓國隊時,局勢一度處於不利,這時候賴亞文挺身而出,主動請戰。賴亞文對郎平說:“郎導,我們要完成衝進前四的任務,你一定要把我放在主力的位置上,都到這時候了,你不要再考慮我的身體!”最終她憑藉著頑強的毅力、忍住傷痛帶領隊伍戰勝對手。

  然而在決賽中,儘管賴亞文將自己的身體置之度外、奮力拼搏,最終中國隊仍負於如日中天的古巴隊,獲得亞軍。知道這可能是自己最後一場國際大賽的賴亞文哭得異常傷心。10年的國家隊生涯,賴亞文屢獲銀牌,始終沒有彌補世界冠軍的遺憾。看到賴亞文如此難過,郎平緊緊摟住她的肩膀,深情地說:“在我心目中,你就是一個世界冠軍!”

  那時的他們,一個在場下,一個在場上。

  1999年初,郎平卸任國家隊教練,出國任教。賴亞文成為國家隊助理教練。遠隔重洋,兩人卻都毅然決然堅守著自己的“排球夢”。2013年4月25日,郎平重掌中國女排帥印,此刻的她們終於並肩而坐,但都已不再是場上奔跑的隊員,一個是指揮,一個是參謀。

  2014年的義大利世錦賽,距離初次合作已匆匆走過十六年。54歲的郎平是主教練,44歲的賴亞文成為助理教練。那年的結果依舊是銀色的獎牌,雖然沒能圓二人的冠軍夢,但她們的精誠合作和對排球的執著如同金牌一樣,發出耀眼的光芒。

  15年的亞錦賽,她們終於一起見證了中國女排奪得冠軍。這枚金牌僅僅只是開端,而非終點……世界女排大獎賽北侖站、香港站、琦玉站,中國女排在她們默契的合作、辛苦的付出下,一點點找回昔日的光輝。然而上天對這對搭檔的考驗似乎永遠沒有終結,2015年並沒有如期待般的那樣無往不利。

  先是老將徐雲麗在訓練中意外受傷,必須接受手術治療,提前宣告無緣世界盃,隊伍失去了重要的網上屏障。隨後大獎賽崎玉站,主要的輪換陣容人選楊方旭意外地在比賽中受傷,暫時告別隊伍。世界盃出發前,隊長惠若琪因病意外缺席世界盃,對於中國女排的世界盃之旅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此時的郎平和賴亞文心急如焚,甚至情緒失控,幾度落淚。禍福相依,榮耀一起見證,磨難一起分擔,彼此安慰著、鼓勵著,咬牙挺過這些難關。

  戰勝俄羅斯,挺進女排世界盃決賽。隨後豪取日本,登頂女排世界盃巔峰,奪得里約奧運會入場券。戰勝重重困難之後,她們抱著、笑著。獎盃、榮耀、友情的光泯滅了無情的歲月,只剩同舟共濟、見得風雨後彩虹的喜悅。

  古今堅持不懈努力最後成功的例子篇3

  進入21世紀之後,人類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學技術的進步,同時,我們的生活中也增加了各式各樣的電器,在享受著這些洗衣機、電冰箱、電視機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許,人們會問,全世界最大的電器製造商是誰呢?經過各方面專家和機構的調查研究,答案就是聞名全世界的松下電器公司。

  提起“松下”這個牌子,大家基本上都知道,電視上、廣告裡、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會聽到這個熟悉的名字。而它的創始者相信很多人也不陌生,他就是就是松下幸之助,一個瘦削卻有著巨大力量的人,日本的“經營之神”。

  從“學徒”到“老闆”

  古詩有云:“梅花香自苦寒來”,任何一個成功的人的背後都有一段不為常人所知的辛酸,他們的成功都是付出了極其辛苦的代價而得到的。松下幸之助也是如此,他從9歲就開始了自己的做工生涯。

  1894年,松下幸之助出生在日本一個貧窮的家庭裡,在松下很小的時候,由於家境的窘困,兄姐一個個夭折,而父親又欠了很多的債,於是,剛上小學四年級的他就忍痛離開了父母,來到大阪,開始了個人獨立生活的歷程。

  剛到大阪的時候,松下在一家火盆店開始了學徒生涯。松下的職務就是學徒兼看小孩。在家過慣了苦日子,所以幫別人打打雜並不感到辛苦,可是內心是非常寂寞的。晚上就寢後就會想起母親,就會哭個不停。剛開始的四五天都是這樣,待久了以後,偶爾想起來還是會哭,畢竟他還只是個孩子。

  火盆店在一年之後關門了,於是,店主介紹松下到“五代自行車”店工作,,1906年,不幸的是,松下的父親在這一年也因病去世了,年幼的他便成了家裡惟一的男子漢,必須擔負起養家的重任。

  值得慶幸的是,新老闆一家都對他很好,他們教會了他許多作為商人應該具備的知識和素質。慢慢的,松下長大了,是在自行車店繼續幹下去,還是另找其他的工作?就在這時,松下表現出他的長遠目光和才智。當時,自行車行業雖然比較興旺,但是隨著自行車的普及,利潤是越來越少了,而電氣行業是新興的,如果自己轉入這行,一定會有所成就。

  1910年,年輕的松下毅然辭去了自行車店的工作,來到大阪電燈公司做練習工。這個工作看似低微,特別的不起眼,然而卻改變了松下的一生,從此他的一生便與這個行業無法分開了。

  做練習工雖然辛苦,但是也是有意思的,每天都要推著裝滿工具和材料的手推車走街串巷,給老百姓裝配電線和安置電燈。在熱情為別人服務的同時,松下也提高了自己的技術。在這時候,松下深感自己的知識太欠缺了,於是主動上了夜間大學。

  這種白天上班、夜間上學的做法特別的辛苦,而松下的身體又一向不好,所以沒能堅持下來。這時的松下已經由於出色的工作成績,被提拔為檢驗員了。

  通常一般人要是在22歲時當上檢驗員,就會成為眾人羨慕的物件,也可以心滿意足,安安穩穩地過著小職員的舒適生活。好多人安穩的人生是人生,松下積極進取的人生也是人生,主要在於自己是如何選擇。

  松下並不滿足於舒適的生活,他想改變自己,過一種更有幹勁、更有活力的生活。同時,聰明的他這時已經設計出了一種改良燈插座,他想靠自己的技術,靠自己辦的企業生活,而不是做別人的員工,依靠工資生活。

  1917年6月20日,公司挽留對他不起任何左右,於是,便批准了他的辭職。

  艱難中的崛起辭職後的松下面臨的問題是特別多的,想要開辦自己的企業,不是那麼容易的,一無資金,二無人員,三無廠房,這些問題倒還是其次的,他們親自動手,倒也克服了一些難關。

  但是,最難解決的是技術問題,松下發明的那個新插座,其他方面都解決了,就是外殼的材料問題,大家都沒有了主意。松下等人都知道那是一種合成材料,其成份大概是瀝青、石綿、滑石粉一類東西,但究竟是何比例、怎樣合成,就一竅不通了。

  在今天,這類的合成品到處可以見到,不再新鮮,其配方和合成技術也大多進入了公用領域。可在當時,那是一種新型行業,不用說許多技術工藝還處在摸索階段,就是已有的資料也被髮明者視為絕對機密的技術資料,祕而不宣。

  松下在此時並沒有退卻,他認為“不懂有不懂的好處”。這是因為,不瞭解當然也就沒有什麼顧忌,敢於嘗試,敢於往前闖。

  松下和幾個合作者反覆實驗,找回一些生產此產品的廠家的材料加以分析,但還是不能合成。幸運的是,這時候有個舊同事出現了,他知道這種技術,終於1917年11月,松下終於生產出這種改良燈插座。

  生產出來這種改良燈插座,可是,怎麼把他推向市場呢?推銷商一個都不認識,松下只好派人試探性地到各地推銷,連續10天,只賺了10元錢,每天最多賣出一個燈插座,連本都沒有收回來。不要說再搞革新了,大家的生計也都有了問題。因為大家畢竟都是拖家帶口的人,薪水多少倒不要緊,可是總得有飯吃。

  沒有具體計劃,沒有資金,也沒有薪水的保證,松下的合作者深感為難。雖說他們很願意和松下一起幹下去,但面對此種情況,他們很無奈,只能另找工作謀生,暫時與松下分手。最後,只剩下松下的妻子、內弟和松下三個人了。

  松下在此時也曾有過另做其他生意的打算,但是很快就放棄了這種念頭,最後堅定了堅持近來的事業計劃。

  這是因為他認為,無論如何也不能放棄這種努力,一定要堅持下去。對於這項工作,松下內心深處覺得前途無量,特別的有信心。這種在深陷的谷地不只是看到黑黑的峭壁,而且更看到峭壁上面的坦途的信念,正是松下此次、也是以後無數次闖過難關的支柱和動力所在,是松下走向成功和輝煌的良好素質所在。

  松下正是依靠這種信念來創業的,在兩個夥伴離開以後,他的小作坊就只剩下了三人,松下沒有洩氣,夫妻二人再加內弟井植歲男,辛辛苦苦地操勞著。而在山窮水盡、無飯可吃的時候,松下就把自己和妻子的衣飾等等送進當鋪。

  55年以後的一天,已經功成名就的松下偶然從住宅的倉庫裡儲存的一包舊文書中,發現一本年輕時典當衣物的賬冊,依據賬面上的記載,從1917年4月13日到1918年8月止,共有十幾次將他夫人的衣服、首飾等物送進當鋪。這一本賬冊,把松下當時生活之困窘、事業之艱難,生動地記錄下來。

  他們的堅持沒有白費,終於在12月初的時候,機會來了,有個電器廠需要一種電風扇底座,材料與燈殼一樣,松下接下了這個訂單,賺得了平生的第一個80元。

  1918年,經過改進的新燈插座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價廉物美帶來的是滾滾財源。

  正如剛一開始到時候,松下不願意做個平凡的職員,同樣,成功後的松下也不會固步自封,在保持老產品暢銷的同時,他又在想新的發明了。在市場調查中發現,松下敏銳地發現:雖然自行車已經廣泛應用,但夜間騎車照明的問題卻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如果能發明用乾電池為能量的車燈,肯定能夠取代以往的蠟燭、煤油燈,不出所料,“炮彈型車燈”順利進入市場,獲得了成功。

  松下在以後的日子裡,不斷地開發新產品,佔領各種領域。

  在“一戰”蕭條的歲月裡,他開發發射式電爐、電熨斗、新型收音機等等。“二戰”之後,他生產的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更是為他帶來了空前的利潤。

  挫折中的奮起松下企業的路走得並不平坦。多少次已經進入絕境,多少次又柳暗花明,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松下電器,在今天依然這麼壯大,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二戰之後,由於日本戰敗投降,聯合國對日本進行接管。最高總司令麥克阿瑟對一些大公司三井、三菱、松下進行經營限制,作為公司的總經理,松下被要求辭職。

  最後由於員工們大力挽留,松下的位置算是被保留了。但是企業的境遇卻是極其糟糕的,貸款全面取消,生產不能正常進行,工資都發不出來。

  1949年初,松下公司所欠稅款數額居全日本第一,許多員工都辭職了,松下的個人生活都入不敷出,只能靠朋友借貸度日。

  全行業都是特別的不景氣,但是松下並不氣餒。他有以下的主張和實踐:不景氣時,正好可以思考反省檢討研究。對於不景氣的來頭,對於克服不景氣的方案,等等,都可以思索。這一思索,可能好計劃、好主意就源源而出。許多人對付不景氣的法子是停產減員。

  松下以為,停產是無可奈何的事情,減員是不要的。如果擔心浪費人力,那就找些事情來做,比如平時忽略的技術培訓搞起來,平時沒有照顧到的顧客格外照顧一下,該檢修的機器徹底檢修一下。

  1949年2月,美方逐漸改變對日政策,日本經濟開始慢慢的復甦。松下在長期的忍辱負重中看到了希望。經歷了許多的磨難,除了雄心之外,松下比過去多了些沉著、冷靜和謙遜。

  松下也開始重新給自己的企業定位,他不再把自己當成一個有所成就的企業家,而是當成業界的小字輩;也不把松下電器當成是一個“小巨人”,而是當成剛起步的新企業。松下並不是看低自己和松下電器,而是站在世界企業界的立場審視、評價自己和松下電器。基於這樣的認識,他提出了已有33年曆史的松下電器“重新開業”的口號。

  1951年1月,他在新年經營方針的談話中,闡述了自己的這種觀點:“我們的公司從33年前創辦至今,這算是第一期,由1951年起算是第二期的開幕。”

  松下電器在戰後的騰飛以及長期高度發展,這種“重新開業”的心態,是極其可貴的。

  1961年,正值事業巔峰的松下幸之助宣佈退休,但3年後的一場危機又把這位年屆71歲高齡的老人推到了浪巔。由於日本經濟的過度膨脹,市場急劇惡化,到1964年,因經銷商無法獲利而有怨氣,如果解決不好,可能會造成經銷商大量流失的嚴重局面,松下毅然決定,以董事長的身份暫時代理公司的營業部部長職務。這個職務重新燃起了他年輕時代的鬥志,每天按時上班,在第一線工作。在他的努力下,公司不但走出了低谷,同時又上演了一出在經濟不景氣時期高速增長的好戲,全國200多個銷售公司聯合給他贈送了一尊“天馬行空”像,以表示感激之情。

  這就是松下:永不言敗,從挫折中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