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必讀故事

  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車輪也要前進;即使江河波濤洶湧,船隻也航行,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

  1:成功不在一時在堅持

  我登山10年,花時間總結了一下,要說有什麼感受,主要是兩點:

  第一,我覺得登山讓我學會珍惜。我們現在生活的時代,是個物質過剩的時代,但是在高山上一切都短缺,甚至連空氣都短缺,你敢不珍惜嗎?平常,我住在賓館裡,放在屋裡的果盤,我一般動都不會動。進山後,一個普通的蘋果也變得異常珍貴。在山上待久了,會對一切都很珍惜,物質尚且如此,更不要說珍惜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了。

  第二,登山讓我體會到什麼叫做“濃縮人生”。其實,每次一進山我就後悔了,上到海拔四五千米,風颳著,頭疼,噁心,我就罵自己,問自己怎麼犯賤又來了?當真正登頂的時候,我問我自己是怎麼上來的,答案是不知不覺中就上來了。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呢?在我印象當中,我在班上不是最聰明的,並且不善於表達,不是體育健將,也不是尖子……但為什麼最後在同學中,我顯得出類拔萃呢?就是我堅持做一件事情——不放棄。登山,正如人生一樣,雖時常不能預知結果,但只要堅持,終會成功。登山是人生的濃縮,而我仍需要繼續攀登另一座高峰,就是自己心中的那座高峰。

  其實登頂的感覺並不好。我在珠峰即將登頂的時候,已經是下午1點鐘了。按照當初的約定,如果兩點還沒登頂,就要撤回去。因為一般來講,下午天氣就會發生變化,再不下撤,到時候可能想撤都撤不了。登山的總指揮在7000米的位置,用對講機問我:“王先生,你到了什麼位置?”我的登山向導叫尼瑪,他回答說:“王先生還有一個小時就能登頂了。”

  我抬頭看,眼見頂峰就在前面。心想:“這個距離,20分鐘就上去了,不用一個小時啊!”我便開始挪步,走啊走,一看錶,啊,一個小時過去了!我基本沒挪動幾步!再不登頂就要下撤了!這個時候,總指揮又問:“王先生,登頂了嗎?”尼瑪說:“王先生還需要30分鐘。”這時我完全信服了,心想:“30分鐘,我能不能上去還不知道呢!”因為那時候每走一步,我都要大口大口喘氣。看著就在眼前,但就是登不上去,時間好像凝固了。又過了半個小時,已經是兩點半了。這時候對講機裡又傳來聲音:“王先生,登頂了嗎?”尼瑪說:“還有20分鐘。”這時候,總指揮有點緊張了:“你到底還需要多長時間?這時候已經很危險了,一定要下撤。”這個時候,我的嚮導突然喊起來:“王先生,你的氧氣用完了!”我一看,果然是沒有氧氣了。總指揮一聽,立即下令:“趕快下撤!”我的嚮導看著我。顯然,我們都知道登頂在即,嚮導當然想帶著我登頂。但總指揮已經下了下撤的命令,嚮導就問我的意見。我想了想,指了指頂峰,用身體語言告訴他:“我們登頂再說。”結果,我們總算是艱難登頂了。

  幸好當時我的反應是要登頂,沒有放棄。為什麼我當時會那樣反應呢?因為我的目標就是“一定要上去”。我覺得,目標是非常重要的,那時候我的目標非常明確:我一定要登頂。所以在沒有氧氣時,我想反正是沒有氧氣了,登頂危險,下撤也危險,那乾脆就登頂再說吧!當時就是這樣的想法,就上去了。

  從頂峰安全地撤下來後,記者很激動地問我:“王石先生,你覺得登珠峰難還是做企業難?”我看著那個記者,就知道他心裡有預期的答案。因為登珠峰在他看來簡直是太難了,而我完成了。可是,我的回答是:“做企業難。”記者聽完眼睛一下就瞪大了,說:“你是不是高山缺氧,腦子迷糊,回答錯了?”我跟他說:“我是兩年前開始登雪山的,也就是說到現在為止只用了兩年時間;我這次登珠峰,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和做企業相比,簡直不足掛齒。做企業我已經做了20年,我還在攀登。如果用登珠峰來比喻做企業的話,我現在充其量只在6500米的前進營地上。”

  所以,我想說的是:成功不在於一時,而在於你能不能長久堅持;不在於個別的轟動事件,而在於你是不是默默地為了達到目標而努力。像有一次我參加一個頒獎大會,會上我很受感動,尤其是大會最後,當主持人說“請連續9年獲獎者站起來”的時候,我“嗖”的一聲站了起來。我不是那個連續9年獲獎者,我是想看誰是連續9年獲獎者。但是我馬上意識到站錯了,我一站起來,大家都看著我。登山是有形的,你看著很難,但比起我們的生命來講算不得什麼。我們的職業生涯會更難,你如果能堅持下去,是非常不容易的。

  2:學會分解困難

  在英國泰晤士河支流上的赫耳卡大橋,名字源於一個名叫赫耳卡的青年,為什麼以他的名字命名呢?赫耳卡住在河東,他愛上了河西的一個姑娘。可由於大河的阻隔,赫耳卡要和姑娘相會,每次都很費周折。赫耳卡想,如果要是在此能造一座大橋不就方便了嗎?赫耳卡找人預算了一下,造橋費用最少得90萬英鎊。

  赫耳卡最先想到電車公司,電車公司是直接受益者,因為橋造成了,電車就不用繞道了。可是費用太大,電車公司拿不出這麼一大筆錢。

  赫耳卡沒有放棄,他又瞭解到與修橋和線路有關的還有兩個單位,一個是鐵路公司,當時他們的火車調車地點與電車行駛的一條隧道相交叉,既阻礙交通又經常發生事故,如果造了橋,電車道就可以改走橋上,那條隧道就可專供火車通行,這對鐵路公司也很有好處。另一個單位就是當地政府,如能解決這個民眾多次投訴的老大難問題,就等於為百姓辦了一件實事,無疑可大大提高政府的威望。

  於是,赫耳卡開始三方遊說。他先找到電車公司,對他們說:“如果你們電車公司能投資三分之一,其餘三分之二的資金由我負責解決。”

  電車公司覺得花小錢能解決問題,很划算,同意了。

  接著赫耳卡又到鐵路公司和當地政府,也用同樣的方法徵得了他們的同意。

  資金的問題就這樣落實到位了。

  隨後在赫耳卡的具體實施下,只用了半年的時間,大橋就竣工了,皆大歡喜。

  赫耳卡的三分之一的智慧啟示我們:

  當我們在職場中面對困難時,不要畏懼,無論任務多麼艱鉅,問題多麼複雜,只要把它加以分解,然後各個擊破,就一定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

  3:彎扁擔更能負重

  一個平時體壯如牛的年輕人,也從未打過針、吃過藥,健康得令人嫉妒。而一天到醫院體檢,一查嚇一跳,竟得了不治之症。這事說怪不怪,俗話說:“小病養身。”意思是說,疾病不可怕。平日裡,這裡痛,那裡疼,一般不會有什麼怪病、大病,比那些平時從不生病的人更能經受煎熬,壽命要長一些。

  這正如彎扁擔經得起挑。扁擔是用來挑重物的,有經驗的人都知道,扁擔如果是直的,往往挑不了多少東西。而扁擔如果是彎的,卻要比直扁擔能承重,且不易折斷。不管承不承認。接不接受,這個事實客觀存在。人的身體平時有小病小痛,比平時從不得病的人反而要放心。有人把河流別出心裁地裁彎截直,沒想到若干年後,那河流不聽指揮,還是流出了自己的彎彎曲曲,只有到了這個時候,才顯得安詳、溫順、美麗。

  一個人的成功,都期盼一帆風順,付出最少,收穫最大。而事實上這一切都是一廂情願。磨難、挫折、失敗令人望而生畏,但這些總是不可避免地如影相隨。而有時候,又恰恰是這些讓人討厭畏懼的東西,使我們強大起來,助我們成功。如同“小病養身”,如同彎扁擔更能負重。

  沒有豺狼的凶殘,就沒有羚羊的速度。“對手是實現夢想的另外一隻手”。一般的魚在運輸途中很容易死亡,是因為魚不遊動缺氧的緣故。而有人在魚群中放上幾條食魚的沙丁魚後,魚的死亡率大大降低。是沙丁魚使魚群一刻也不會停下來,躲避死亡不得不動,一動就增加了成活的機會。歐洲盃決賽,西班牙隊力克義大利隊,在領獎臺上,西班牙隊夾道歡迎落敗的義大利隊,這裡表示的是對對手的由衷敬重和感謝,是因為義大利隊在先前的比賽中“吃掉了”英格蘭、德國等強隊,為之掃平了道路。同時,更重要的是如果沒有義大利隊在決賽中出神入化的發揮,西班牙隊的高超球藝不可能演繹得那樣酣暢淋漓。

  河流因為彎曲,才會流出美麗;大海因為無數江河湖泊的匯聚,才有了驚天澎湃;冰山因為多少水的錘鍊,才有了無數連綿;一個人因為失意坎坷、飽經風霜,才有更大的作為。司馬遷本來仕途順利,前景看好,卻因犯顏直諫,得罪了皇上而被極刑,命運徹底改變。正是這一變故使之“幽而發憤,潛心著述”,寫下了名垂青史的《史記》,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如果沒有這個變故,就可能沒有《史記》的誕生。因而,沒有理由不感謝這段磨難和逆境。

  苦難告訴我們艱苦得到才會彌足珍貴。唐僧師徒取經,途經九九八十一難,飽經風霜,受盡磨難,經過這一必不可少的過程,留下刻骨銘心的印象,凸顯經書的來之不易,才會倍加珍惜,心存感恩。

  生活中往往也是這樣,一些來得太容易的成功,哪怕再大,往往不以為然,甚至忽略不計;而竭盡全力,付出千辛萬苦的努力所得到的,哪怕再小,卻總是難以釋懷。因為收穫成功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證明了自身的價值。

  期盼順利,不要忌諱坎坷;希望成功,不要害怕失敗;習慣逞強,不要忘記有時示弱;擁有朋友,不要拒絕敵人。有時候,正是那些讓我們忌諱的、害怕的、拒絕的、迴避的,使我們成長、壯大,收穫了許多。

  
的人還:

1.68個經典勵志小故事大道理

2.人生必讀的30本經典書籍

3.68個經典勵志小故事大道理

4.中國寓言故事二十一世紀少年文學必讀經典

5.人生必看的哲理勵志小故事短片《THE BA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