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名人勵志素材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需要用到一些名人勵志故事素材,那麼名人勵志素材都有哪些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名人勵志素材:張歆藝做一個簡單快樂的人

  作者:陳晨

  她是《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中為愛痴狂的杜曉彬;她是《風聲傳奇》中文藝氣質十足的顧曉夢;她是海巖新版《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中的富二代羅晶晶;她是《新上門女婿》中保護倒插門丈夫的一個“大女人”;2012年年初,一部《北京愛情故事》讓林夏這個角色家喻戶曉,也讓張歆藝再一次走入人們的視野……

  做了10年演員,張歆藝一路走來,用日漸成熟的演技刻畫了一個個性格迥異卻又風情萬種的女性。相比其他演員,張歆藝成名似乎有些晚,而她那倔強、獨立又有些疏離的冷漠氣質似乎與這個圈子有些格格不入。她也坦言,因為自己的性格確實失去過一些機會,性格是天生的,她不打算改變自己——

  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

  張歆藝出生在四川資陽的一個普通工人家庭。愛好文藝的父母,希望女兒以後能從事文藝工作,於是就給她取名“歆藝”。由於家裡的經濟狀況不好,小時候的張歆藝並不像同齡孩子那樣無憂無慮,她懂事很早,有著超出年齡的成熟。

  張歆藝還記得,在她上初中的時候,帆布鞋剛開始流行。她很想擁有一雙白色的帆布鞋,於是就小心翼翼地向媽媽“請示”。媽媽對她說:“如果你考到了全班前五名,就給你買。”於是張歆藝發奮讀書,考了全班第一。可是媽媽卻還是沒有兌現承諾給她買鞋。張歆藝至今還記得當時心裡的失落,和媽媽帶著歉意的表情。

  “我常想,小時候經歷過很多事,為什麼這件事給我印象特別深?後來我得出結論:這件事讓我一下子長大了,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而且有時候即使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未必能得到回報,要學會用一顆平和而堅強的心,去接受那些不能改變的事。”

  張歆藝從小喜歡跳舞,初中畢業後,她考取了四川省職業藝術學校舞蹈專業。從藝術學校畢業的那年,她18歲,面臨著人生的下一個選擇——是報考北京舞蹈學院,還是去深圳歌舞團參加工作,成為張歆藝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她很想上大學,但是家裡的經濟狀況讓她猶豫了:父親身體不好,看病要花很多錢,可是父母的月工資加起來還不到1000元。

  於是張歆藝放棄了大學夢,來到深圳歌舞團做了一名舞蹈演員。兩年後,家裡的經濟壓力沒那麼大了,張歆藝也攢了一些錢,她心裡又燃起上大學的渴望。當時,很多人都說她形象好,可以去當演員,張歆藝決定試一試。她辭去工作,參加了北京電影學院和中央戲劇學院的考試。連她自己都沒想到,從來沒學過表演的她,竟然通過了這兩所著名院校的考試,而且成績名列前茅。最終,她選擇了在中央戲劇學院學習。

  大學畢業,真正邁入社會以後,張歆藝才體會到走演員這條路是多麼的不易。

  “剛畢業那段時間,我經常幾個月都接不到戲。有時好不容易接到一個角色,滿心期待地為了這個角色剪頭髮、減肥、分析劇本,做很多案頭工作,結果這個角色又改為由其他演員出演了。每到這個時候,我就會想起小時候考了第一名卻沒有得到的那雙白色帆布鞋。”

  張歆藝笑稱,她是那種很豁達的人,善於把負面的東西轉化成正能量。也正是這種性格,讓她一直堅持到了現在:“在這個圈子裡,你會碰到各種各樣的人和事,負面的東西可能多於正面的。所以,當你把挫折、痛苦、迷茫看成人生必須經歷的東西,不去牴觸,而是把心放寬接納它們,很多困難咬咬牙就挺過來了。過了一年半載再回頭看,你會發現當時愁腸百轉看不穿的,可能只是一顆螺絲釘。”

  張歆藝覺得,自己直到現在才“紅”,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曾經有人問我:你入行快10年了,演過20多部戲,和大導演也合作過,但一直不紅,你就不著急嗎?我回答說不急,因為我一直在紮紮實實地努力。如果一輩子不紅,那是命中註定。如果有一天我紅了,回頭再看自己的作品時,我會發現自己是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每部作品都能拿得出手,每個進步都看得見。而且,10年的磨鍊讓我耐得住寂寞,即使現在紅了,我也不會被追捧衝昏頭腦,還會像以前那樣做好手邊的每一件事。”張歆藝說,她很喜歡一位粉絲在微博上轉發給她的一句話:“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華。”

  簡單的想法做一個簡單快樂的人

  有一陣子,張歆藝覺得自己的性格特別不適合娛樂圈。不迎合、不在意、不設防,本來挺好的機會,也努力了,但最後發現沒自己什麼事兒了。“我不會說好話,也不會自來熟,更不會哄著別人高興,很多人覺得你這個小孩怎麼這樣啊!”張歆藝說自己也嘗試過要改變,但最後發現這樣逼自己,更難受,索性一如從前,一如自我。

  雖然對自己走哪條路心裡有數,但張歆藝還是很在乎別人對她的看法。“因為我的戲最終面對的是觀眾,所以我很在乎觀眾對我的評價。”在她心中,好演員的定義不是什麼角色都能演,而是真誠的、敬業的、有想法的等所有因素的組合體,是通過所演過的角色證明自己的實力。

  從出道到現在,張歆藝的作品和別人比起來略顯得有點少,但她對自己的成績單還比較滿意。“雖然我演的戲少,但一點都不丟人,相反,我覺得自己很幸運,這幾部戲都很精彩。我希望自己的演藝道路能夠長一些,我要用作品說話。”她說,做演員不容易,要特別能吃苦,辛苦撐撐就過去了,難的是怎麼才能讓觀眾手裡的遙控器停留在你這部戲上。撐著,努力,衝刺……就這樣周而復始,演戲似乎成了張歆藝上癮的“毒藥”。

  張歆藝坦言,自己目前和嚮往的生活狀態相差甚遠。“一個人去旅行,消失在人海,然後突然回到觀眾面前,帶著我的作品,用作品和觀眾交流。”這是她最嚮往的生活狀態,在她眼裡,這種自由而神祕的生活,很酷,也很時尚,它也恰恰反映了她的性格浪漫、奔放、感性和率直,她對自己的祝福:做一個簡單快樂的人。

  樸實的情感讓愛心與公益結緣

  當問張歆藝“父母教給你的,對人生最有幫助的事是什麼”時,她想都沒想就回答道:“把別人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張歆藝回憶,父母雖然經濟條件不好,但是如果有人找他們幫忙,他們肯定會放下手邊的事去幫助別人。父母有著一套樸實的理論,他們經常對張歆藝說:“你還能幫助別人,證明你過得很好,這是一種福氣。”

  2010年的一天,張歆藝拍完戲,回到劇組入住的賓館,登陸新浪微博翻看著粉絲的留言。突然,一條特殊的留言闖入她的視線:“歆藝,你好,我是一位白血病患者的母親,我女兒急需骨髓移植,可是50萬元的手術費對於我們這個家庭來說是天文數字,求你幫幫我們。”張歆藝的心情一下子變得沉重了,因為她可以理解這個家庭陷入了怎樣一種困境。

  這位母親的留言中,還附上了女兒的微博連結,於是張歆藝打開了她女兒的微博。女孩叫方肇新,安徽人,從2010年7月開始,她就在新浪開通微博,直播與病魔抗爭的生活。張歆藝看到,微博已經更新到700多條了:“粒細胞降到零了!爸爸很擔心……”“鼻子有點出血,聽從醫生的意見,我馬上去申請要輸血小板……”每條微博都牽動著很多網友的心,大家紛紛留言鼓勵這個樂觀堅強的女孩。

  張歆藝意識到,自己應該馬上為這個家庭做點什麼。於是她找來紙筆,畫了一張簡易的捐款表,然後在劇組裡挨個房間敲門。提起那件事,張歆藝很有成就感:“聽我說清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後,大家都特別爽快地把錢塞給我。後來一彙總,數目讓我嚇了一跳。”

  當時還在拍戲,實在走不開,張歆藝把錢交給了自己的影迷會會長,拜託她去一趟安徽,親手交給方肇新的母親。後來,方肇新的骨髓移植成功了,張歆藝看到她發的微博之後,非常開心。

  對於公益,張歆藝一直認為,愛心和善舉是不分大小的,就像不一定要分明星做公益,還是普通人做公益。在幫助別人之後,無論是獻出愛心的人,還是接受援助的人,都會對這個世界和身邊的人抱有更多的善意。

  名人勵志素材:我是騎士沙寶亮

  作者:西貝

  “雜技王子”迷上騎馬

  沙寶亮曾在中國雜技團練過8年雜技,當時他就已經盯上了馬術隊的馬。他主動提出幫馬術隊壓馬,練馬的耐力,每天騎一小時。

  第一次騎馬,沙寶亮聽從騎師的建議,特意穿了一條厚而有彈力的褲子保護臀部,高筒的陸戰靴子保護小腿內側,為防手被韁繩磨破,他還特意戴了手套。跑了一陣後他驚喜地發現,這些馬訓練有素,其實是很好駕馭的。但也有一點尤其需要注意,那就是不能亂拽韁繩!再聰明的馬也會因不明白你的指令,而變得不知所措。當時每天一小時的壓馬,成了沙寶亮最幸福的時光!

  1997年和一幫朋友去有“天然氧吧”之稱的康西草原旅遊,是沙寶亮第一次真正在野外騎馬。大家一起“野跑”,就是騎馬狂奔比誰跑得快,幾匹馬撒在一望無際的綠色大草原上,“牛仔”感覺彷彿整個世界都屬於自己的。

  後來沙寶亮在北京遇到同是音樂人的巒樹,才知道自己對馬根本不瞭解。“原來只是拼速度,憑自己年輕身體好,膽子大。”巒樹的馬才大開眼界:乖乖,那風範、步態才叫漂亮。

  作為當年黑豹樂隊的主要成員,20年前就開始從事馬術運動的巒樹,於1994年自費組織了一支專業馬術隊,也成為沙寶亮愛上馬術的引路人。

  2007年,沙寶亮開始學習馬術障礙,並一下子就迷上了這項運動,漸漸知道如何與馬溝通,觀察馬的情緒。“每匹馬的性格和體能都不一樣,跟馬相處也像交朋友,必須提醒它,也得容忍它……”

  “奧運會馬術正式比賽包括盛裝舞步、場地障礙和三項賽,其中盛裝舞步過於文雅,屬於藝術類,三項賽講究越野,難度很大,危險性也很大,而障礙賽是將難度和速度融合在一起,能讓大家在一塊場地中看到全部賽事,那魅力太棒了。”沙寶亮笑著說。愛騎馬的文藝界人士不少,但成為馬術障礙賽騎手的也僅有巒樹和沙寶亮兩人。

  愛屋及烏,妻女也成了“馬上高手”

  沙寶亮認識妻子朱娜時,她還是北京歌舞團的一名舞者。後來朱娜也進入演藝圈,曾經在電視劇94版《康熙大帝》裡扮演過“蘇麻喇姑”。

  一次,沙寶亮帶朱娜到西塢馬場騎馬,沒想到她一下就愛上了這項個性張揚的休閒健身運動。這家馬場在北京金盞鄉溫榆河西岸,佔地450畝。藍天白雲下,綠色的草地一望無際,空氣潔淨而清新。

  在老公手把手的指導下,時間不長,朱娜就能獨自騎著馬在草地上縱橫馳奔了。她說,在馬背上聽著風呼呼而過,那種愜意和激情,是打高爾夫等其它運動無法替代的。自從戀上了馬,朱娜發現自己逐漸從一位面色蒼白的柔弱女子,變成了激情四射的“女鬥士”,工作中無論遇到多大挫折,只要放馬馳騁一番,很快就變得全身輕鬆,鬥志昂揚!

  遇到週末或長假,她還會穿著馬褲,戴一頂西部牛仔帽,牽著那匹純白色的美麗小母馬到山谷中的樹林裡去散步,拍幾張酷斃寫真。

  自從有了小公主沙可萱後,沙寶亮和朱娜生活重心都發生了轉移。在家庭舞臺上,女兒永遠是主角。沙可萱活潑好動,沙寶亮騎馬時總帶著她。從1歲起,沙可萱就成為馬背上的姑娘。4歲,她開始單獨練習馬上動作。一次,馬一顛,沒拉穩韁繩的沙可萱從馬上直直跌落。“‘咚’的一聲,我聽著都肝兒顫。”沙寶亮跑過去,扶起哇哇大哭的沙可萱。

  他心疼,但沒一個勁兒地安慰,反倒引導她:“爸爸也從馬上摔下來過,但摔下來後應該怎麼辦呢?還是得爬起來再上馬。”沙可萱的小臉上全是淚痕,但仍跨上馬背。

  也許愛屋及烏的原因,在沙寶亮的感染下,現在朱娜和6歲的女兒都成了“馬上高手”!

  養馬種菜,在西塢過桃花源生活

  6年前,沙寶亮在西塢馬場的村子裡買了棟房子,這是他特意為方便騎馬備置的。“西塢是不錯的場地,現在內蒙古、新疆一些隊伍都在這兒訓練。西塢每年都會舉辦錦標賽,2006年到現在已經7屆了,每屆冠軍的名字都在室內場的大門口。”

  沙寶亮被稱為“娛樂圈最愛馬的人”,他曾把一匹棕色的愛騎稱為“公主”。“遠遠地‘公主’就知道我來了,愉快又大聲地打著響鼻;給它方糖、蘿蔔,它就會很黏你,拿脖子在你身上蹭來蹭去;帶它出來走走,輕輕地跨幾個障礙,就像牽著愛人的手在夕陽裡散步……我總是特別享受這個過程,彷彿所有時間都凝固了。”

  沙寶亮還拉來許多愛馬的朋友。“以馬為緣,大家聚在一起。這裡既有像中國馬術隊教練哈達鐵、《馬術》雜誌主編李剛這樣的專業人士,也有本職完全和馬不沾邊的律師、廣告人……”他說和這兒的人相處,有種回到童年大院生活的感覺。白天一起騎馬,晚上一到吃飯的點兒大家就各個院子互相招呼,誰家做了好吃的就去“蹭一口”,比住在高樓里老死不相往來的那種鄰居好太多了。“沒有任何利益關係,不會讓你覺得累。大家在一起會喝喝酒,聊聊馬,聊聊人生,非常快樂。”

  不工作的時候,沙寶亮都待在這裡,“我有城市抑鬱症,待在城裡總悶悶不樂。”馬場邊的這個村子簡直像個小小的“桃花源”:綠水、碧草、蒼樹,翠蔓成茵。家住平房,有自留菜地,他們種菜、植樹,用馬糞當肥料;養雞,養奶牛,自給自足。

  早餐是村子裡擠奶工送來的牛奶。牛奶旺盛的時候,一頭奶牛的奶供整個村子幾十口人都喝不完。朱娜會把牛奶製成酸奶,和鄰居們的自制酸奶擺成一排,比拼誰家的更好吃。

  被媒體稱為“2013年最忙跨界全能藝人”的沙寶亮,前段時間在積極籌備自己的最新個人大碟。在為曾在“我是歌手”舞臺上首唱的新歌《最初的信仰》拍攝MV時,他採用一種獨特的手法,融合了經典動漫元素。畫面中,一身騎士裝扮的他與最愛的戰馬帥氣亮相、英姿颯爽。拍攝當天,他掩不住興奮就在微博中頻頻晒圖,被粉絲們親切戲稱最帥“沙僧”。

  沙寶亮滿足於目前的生活狀態,甘願一直如此,朱娜也一如既往地支援。騎士的故事因此有了童話般的結局——落日的餘暉投在馬場上,騎士和他的三個摯愛妻子、女兒、馬幸福快樂地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