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勵志的例子經典故事

  在我們有所空閒的時候,不妨找一些來看看,那麼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不領情的范仲淹

  19歲那年,范仲淹離開家鄉,前往河南的一家書院求學。由於經濟拮据,他每天只煮一鍋粥,粥冷了以後,就用刀劃成四塊,早晚各吃兩塊,配幾根酸菜,這就是他一天的伙食了。

  當時,在書院裡,有一個同學和范仲淹走得特別近,他是南都留守的兒子,家中很富裕。他了解到范仲淹的艱苦生活後,回家告訴了自己的父親。留守官聽了非常感動,就叫兒子把自家好吃的東西送些給范仲淹。范仲淹推辭不掉,只好收下。

  過了幾天,留守官的兒子來到范仲淹的床上取書,無意中翻開了一個包裹,裡面竟是自己送與范仲淹的食物。這些東西,范仲淹根本沒吃,還原封不動地放在那裡,有的都腐爛變質了。他非常生氣,跑到學堂裡質問范仲淹:“你怎麼可以這樣呢?好好的東西都讓你白白糟蹋掉了,這是你的待友之道嗎?”

  范仲淹等他冷靜下來後,歉意地說:“謝謝你們一家人對我的幫助,我很感激,只是因為我長期吃粥已經習慣了,如果突然享受到這麼美味的食物,以後我還能吃得下薄粥酸菜嗎?另外,我之所以接納你的食物,就是因為我非常珍惜我們之間的友情,害怕讓拒絕傷害到你啊。”

  原來,范仲淹“不領情”背後的原因是這樣啊,留守官的兒子慚愧極了。

  在人際交往中,如果我們遇到確實無法拒絕的情形時,不妨像范仲淹一樣,笑著接納,但背地裡仍然保持著自己的立場,堅持著自己的初衷。這樣,你才能既不傷害了友誼,也不會改變了自己。

  :施今墨的後悔事

  施今墨是民國時期的名醫。

  有一年,施今墨的一位貴族朋友帶著小孩來看病。原來,這個小孩在治療痢疾時,被一家醫院檢查出存在疾病隱患,發作概率為1%。朋友擔心孩子安危,就找上了施今墨。

  施今墨給小孩做了細緻的檢查後,說:“依據我的經驗來看,這孩子沒有大礙。你們不必太擔心。”

  朋友焦急地說:“可是,北京一家比較權威的醫院已經認定他存在隱患。”

  施今墨解釋道:“我給孩子把過脈,脈象平穩。再說,每個人身體裡都有所謂的隱患,有的人終生都不會發作,何苦現在就去排除它?”

  朋友覺得施今墨並不想幫他,就失望地帶著孩子走了。

  後來,施今墨聽說朋友辭掉工作,賣掉家產,帶著家人遷居美國舊金山去為孩子排除隱患。

  數年後,施今墨去美國辦事,想順便探訪一下這位多年未見的朋友。然而,讓施今墨吃驚的是,因為孩子這個1%才會發作的隱患,朋友竟然已傾家蕩產,流落貧民窟。施今墨很自責,他覺得作為朋友,當初自己應該盡全力挽留朋友,告訴他:“沒有一個人的人生是沒有隱患的。”

  晚年的施今墨經常講起這個故事,告訴自己的子孫:“在堅持自己原則的前提下,如果朋友將要犯錯,一定要盡力將朋友從錯誤的軌道上拉回來。不然,對方將吃盡苦頭,而自己也將抱憾終身。”

  :寧做鳳尾,不做雞頭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剛從農村考入大學時是班裡最差的學生。那時的他操著一口誰也聽不懂的普通話,英語發音如同日文,學習成績也極差,在一群北大才子當中顯得尤為突兀。因此幾乎沒有優等生願意跟俞敏洪講話,他只能待在差生的圈子裡自怨自艾。

  有一天,俞敏洪因為課業成績不理想而萌發了退學回老家的想法,便躺在宿舍的床上唉聲嘆氣。這時同宿舍一位叫周華的同學剛好回來,看見俞敏洪頹廢的樣子便給了他一個蘋果。那個蘋果觸發了俞敏洪的談興,他鼓起勇氣問周華:“你的理想是什麼?我最大的理想就是擁有一輛永久牌自行車。”

  “我的理想是將來有一輛保時捷汽車。”周華回答說。這個答案讓俞敏洪大吃一驚,他突然意識到;如果繼續待在自己的圈子裡,被所謂的自卑情緒所糾纏,不去接觸那些優等生,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就會越拉越大,最終再也無法跨越。於是,俞敏洪決定放下自尊心去融入優秀者的圈子,從根本上改變自己。

  此後的俞敏洪就像變了一個人,他主動承擔起了打水與掃地的責任,開始學著和優等生們交朋友。他常常留意大家在讀什麼書,做什麼事,討論什麼話題。看見有同學在背英語教材,他也開始背《新概念英語》,並嘗試著寫起了詩。在這個過程中,俞敏洪發現自己的思維也變得越來越開闊。

  讀大學時,俞敏洪染上了肺結核。患病期間,他想起自己最崇拜的班長王強曾說過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集》非常經典,便想借來背誦。於是他熬夜給王強寫了一封信,請他幫忙借書。沒想到王強收到信後並沒有幫忙,而是回了一封長達十幾頁的信來教育俞敏洪,說他還沒達到讀《十四行詩集》的境界,要他先去讀一些簡單的書。

  收到信後,俞敏洪不但沒生氣,反而很感激。因為他從王強的信裡學到了許多聞所未聞的新知識,所以他不覺得自己受到了輕視,反而滿心都是喜悅。

  除了王強,俞敏洪讀書時還很仰慕團委的徐小平老師,於是經常去找他談話。徐小平口才極好,講起話來總是旁徵博引,口若懸河,經常把俞敏洪說得目瞪口呆。在徐小平面前,俞敏洪只能做個旁聽者,帶著自卑仰視對方,但他還是堅持隔三差五去團委聽教,並在交流中學到了很多東西。

  雖然不斷進步,但畢業時俞敏洪還是班裡最差的學生,全班50個同學,其中49人都出了國,只有他不管怎樣都拿不到簽證。後來他只好獨闢蹊徑創辦了新東方英語培訓機構,並且憑藉自己的努力將事業做大,很快就擁有了千萬身家。

  初步取得創業成就之後,俞敏洪決定找幾個夥伴和自己一起幹,這時他想到了大學裡兩位最優秀的朋友:王強和徐小平。於是他又帶著甘當鳳尾的想法飛往國外,成功說服兩位朋友回國創業。後來三人齊心協力將企業做大做強,成為了名震新東方的三駕馬車,而俞敏洪也由鳳尾變成了鳳頭,成為了大家心目中最具領袖氣質的人物。而由他們的故事改編成的電影《中國合夥人》也於不久前在國內上映。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俞敏洪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績,與他甘當鳳尾的精神密不可分。因為,如果志在做雞頭,那就永遠走不出狹隘的小圈子,就難以突破自我;相反,如果勇於做鳳尾,就能在與精英們打交道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最終實現生命中的華美蛻變,找機會實現做鳳頭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