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正能量小故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趕緊一起進來看看吧。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縫隙永遠存在

  在一次上時間管理的課上,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個裝水的罐子。然後又從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從罐口放進罐子裡的“鵝卵石”。當教授把石塊放完後問他的學生道:“你們說這罐子是不是滿的?”

  “是,”所有的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說。“真的嗎?”教授笑著問。然後再從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從罐口倒下去,搖一搖,再加一些,再問學生:“你們說,這罐子現在是不是滿的?”這回他的學生不敢回答得太快。最後班上有位學生怯生生地細聲回答道:“也許沒滿。”

  “很好!”教授說完後,又從桌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的倒進罐子裡。倒完後,於是再問班上的學生:“現在你們再告訴我,這個罐子是滿的呢?還是沒滿?

  “沒有滿,”全班同學這下學乖了,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說。 “好極了!”教授再一次稱讚這些“孺子可教也”的學生們。稱讚完了後,教授從桌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來已經被鵝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滿了的罐子。當這些事都做完之後,教授正色問他班上的同學:“我們從上面這些事情得到什麼重要的功課?”

  班上一陣沈默,然後一位自以為聰明的學生回答說:“無論我們的工作多忙,行程排得多滿,如果要逼一下的話,還是可以多做些事的。”這位學生回答完後心中很得意地想:“這門課到底講的是時間管理啊!”

  教授聽到這樣的回答後,點了點頭,微笑道:“答案不錯,但並不是我要告訴你們的重要資訊。”說到這裡,這位教授故意頓住,用眼睛向全班同學掃了一遍說:“我想告訴各位最重要的資訊是,如果你不先將大的“鵝卵石”放進罐子裡去,你也許以後永遠沒機會把它們再放進去了。”

  :丟棄的後悔

  一天晚上,一群遊牧部落的牧民正準備安營紮寨休息的時候,忽然被一束耀眼的光芒所籠罩。他們知道神就要出現了。因此,他們滿懷殷切地期盼,恭候著來自上蒼的重要旨意。

  最後,神終於說話了:“你們要沿路多檢一些鵝卵石,把他們放在你們的馬韃子裡。明天晚上,你們會非常快樂,但也會非常懊悔。”

  說完,神就消失了。牧民們感到非常的失望,因為他們原本期盼神能夠給他們帶來無盡的財富和健康長壽,但沒想到神卻吩咐他們去做這件毫無意義的事。但是不管怎樣,那畢竟是神的旨意,他們雖然有些不滿,但是仍舊各自檢拾了一些鵝卵石,放在他們的馬韃子裡。

  就這樣,他們又走了一天,當夜幕降臨,他們開始安營紮寨時,忽然發現他們昨天放進馬韃子裡的每一顆鵝卵石竟然都變成了鑽石。他們高興極了,同時也懊悔極了,後悔沒有檢拾更多的鵝卵石。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學習中有何嘗不是這樣呢?有許多眼前看似鵝卵石一樣的東西被我們如敝履般地丟棄了,然而,忽然有一天,當我們需要它的時候,它就變成了鑽石,而我們卻不得不為以前丟棄它而懊悔不迭。

  :經驗之談

  1984年,在東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中,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奪得了世界冠軍。當記者問他憑什麼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時,他說了這麼一句話:憑智慧戰勝對手。

  當時許多人都認為這個偶然跑到前面的矮個子選手是在故弄玄虛。馬拉松賽是體力和耐力的運動,只要身體素質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奪冠,爆發力和速度都還在其次,說用智慧取勝確實有點勉強。

  兩年後,義大利國際馬拉松邀請賽在義大利北部城市米蘭舉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參加比賽。這一次,他又獲得了世界冠軍。記者又請他談經驗。

  山田本一性情木訥,不善言談,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話:用智慧戰勝對手。這回記者在報紙上沒再挖苦他,但對他所謂的智慧迷惑不解。

  10年後,這個謎終於被解開了,他在他的自傳中是這麼說的: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誌是一座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後,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衝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後,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40多公里的賽程,就被我分解成這麼幾個小目標輕鬆地跑完了。起初,我並不懂這樣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標定在40多公里外終點線上的那面旗幟上,結果我跑到十幾公里時就疲憊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

  在山田本一的自傳中,發現這段話的時候,我正在讀法國作家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流年》,這部作者花了16年寫成的7卷本鉅著,有很多次讓我望而卻步,要不是山田本一給我的啟示,這部書可能還會像一座山一樣橫在我的眼前,現在它已被我踏平了。

  我曾想,在現實中,我們做事之所以會半途而廢,這其中的原因,往往不是因為難度較大,而是覺得成功離我們較遠,確切地說,我們不是因為失敗而放棄,而是因為倦怠而失敗。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稍微具有一點山田本一的智慧,一生中也許會少許多懊悔和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