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生活哲理小故事精選

  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車輪也要前進;即使江河波濤洶湧,船隻也航行。那麼有關真實的生活哲理小故事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真實生活哲理小故事篇一:時刻銘記你的夢想

  一九七八年,有個臺灣青年準備報考美國伊利諾大學的戲劇電影系,卻遭到父親強烈的反對,父親的理由是,在美國百老匯,每年只有二百個角色。但卻有五千人要一起爭奪這少得可憐的角色。父親的反對沒有令青年止步,他一意孤行登上了去美國的班機。青年從電影學院畢業後,終於明白父親當初的良苦用心。因為在美國電影界,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華人想要混出名堂來,簡直比登天還難!可青年為了自己的夢想,還是耐著性子,幫劇組看管器材、做點剪輯助理、劇務之類的雜事,且一干就是六年。青年三十歲,他夢想的事業連一點影子也沒有,更談不上而立,甚至連自己的生活都沒有著落。面對殘酷的現實,青年腦中開始猜疑自己是否太好高騖遠。甚至,他也曾想過放棄夢想的念頭。

  然而,一個成大事的男人背後必定站著一個堅毅的女人,青年的妻子在他踟躕不前之際燃起了他夢想的激情。從此,他又過上了一段妻子主外,他助內的生活。他每天在家包攬一切家務,負責買菜做飯帶孩子。稍有空閒便夜以繼日地讀書、看電影、寫劇本。

  悶在家裡的日子,青年再次迷惘起來,一個男人靠女人養著,畢竟是很傷自尊心的事。

  終於有一天,男人感到了沮喪,無奈地自言一句,還是面對現實吧!

  後來,他揹著妻子,心酸地報了一門計算機課,準備靠一技之長養家,從而平靜地做一個平庸的男人。

  然而細心的妻子還是發現了他的心境,經過幾次的相視無語後,終於一天早晨,妻子在上班登車的一剎那,鏗鏘有力地扔下一句話:“你要永遠銘記自己的夢想!”

  驀然,他的心像被揪了一下,夢想的燈盞再次在他眼前閃爍。沒過幾年,他的劇本得到了基金會的贊助,開始自己拿起了攝像機;再後來,一些電影開始在國際上獲獎……他就是《推手》、《喜宴》、《飲食男女》、《臥虎藏龍》、《綠巨人》等影片的導演李安。

  二00六年的《斷臂山》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當李安捧著奧斯卡的小金人,面對閃閃的鎂光燈,他淚光閃爍。內心止不住激動,默說著妻子曾說過的一句話:“我一直就相信,人只要有一項長處就足夠了,你的長處就是拍電影。學計算機的人那麼多,又不差你李安一個!你要捧起奧斯卡的小金人,就要時刻銘記你的夢想!”

  時刻銘記自己的夢想,成就了李安電影事業的輝煌——幸福地捧起了奧斯卡小金人!倘若,李安當初真學起了計算機,放棄了電影夢,我想,今天他會和眾人一樣被平庸的生活所淹沒。時刻銘記你的夢想,實則是掌好駛向成功的方向舵,時時刻刻下被外界的誘惑、無奈、沮喪、困苦所左右:一心一意直視夢想的燈盞,勇往直前!

  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不同的是,有的人時刻銘記,直至成功;有的人率性而為,緊跟著被世俗、平庸吞噬。這恐怕就是夢想能否成真的關鍵所在!

  真實生活哲理小故事篇二:孤獨是為了驚豔的綻放

  小時候,他很孤獨,因為沒人陪他玩。他喜歡上畫畫,經常一個人在家塗鴉。稍大一點,他便用粉筆在灰牆上畫小人、火車、還有房子。從上小學開始,他就感覺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別人說,這個孩子清高。其實,我跟別人玩的時候,總覺得有兩個我,一個在玩,一個在旁邊冷靜地看著。”他喜歡畫畫和看書,想著長大後做名畫家。

  高考完填志願時,父母對他的藝術夢堅決反對。他不爭,朝父母丟下一句:如果理工科能畫畫他就念。本來只是任性的推託,未曾想父母真找到了個可以畫畫的專業,叫“建築系”。

  建築師是幹嘛的?當時別說他不知道,全中國也沒幾個人知道。建築系在1977 年恢復,他上南京工學院東南大學時是1981 年,不只是建築系,“”結束大學復課,社會正處於一個如飢似渴的青春期氛圍。他說,當時的校長是錢鍾書堂弟錢鍾韓,曾在歐洲遊學六七年,輾轉四五個學校, 沒拿學位就回來了,錢鍾韓曾對他說:“別迷信老師,要自學。如果你用功連讀三天書,會發現老師根本沒備課,直接問幾個問題就能讓老師下不來臺。”

  於是到了大二,他開始翹課,常常泡在圖書館裡看書,中西哲學、藝術論、歷史人文……看得昏天黑地。回想起那個時候,他說:“剛剛改革開放,大家都對外面的世界有著強烈的求知慾。”

  畢業後,他進入浙江美院,本想做建築教育一類的事情,但發現藝術界對建築一無所知。為了混口飯吃,他在浙江美院下屬的公司上班,二十七八歲結婚,生活靜好。不過他總覺得不自由,另一個他又在那裡觀望著,目光冷洌。熬了幾年,他終於選擇辭職。

  接下來的十年裡,他周圍的那些建築師們都成了鉅富,而他似乎與建築設計絕緣了,過起了歸隱生活,整天泡在工地上和工匠們一起從事體力勞動,在西湖邊晃盪、喝茶、看書、訪問朋友。

  在孤獨中,他沒有放棄對建築的思考。不鼓勵拆遷、不願意在老房子上“修舊如新”、不喜歡地標性建築、幾乎不做商業專案,在鄉村快速城市化、建築設計產業化的中國,他始終與潮流保持一定的距離,這使他備受爭議,更讓他獨樹一幟,也讓他的另類成為偉大。

  雖然對傳統建築的偏愛曾讓他一度曲高和寡,但他堅守自己的理想。“我要一個人默默行走,看看能夠走多遠。” 基於這種想法,過去八年,從五散房到寧波博物館以及杭州南宋御街的改造,他都在“另類堅持”,“我的原則是改造後,建築會對你微笑。”

  他叫王澍,今年49歲,是中國美術學院建築藝術學院院長。

  2012年5月25日下午,普利茲克獎頒獎典禮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王澍登上領獎臺。這個分量等同於“諾貝爾”和“奧斯卡”的國際建築獎項,第一次落在了中國人手中。

  “我得謝謝那些年的孤獨時光。”談起成功的祕訣,王澍說,幼年時因為孤獨,培養了畫畫的興趣,以及對建築的一種懵懂概念;畢業後因為孤獨,能夠靜下心來思考,以後的很多設計靈感都來源於那個時期。

  儘管張楚在歌中唱道:“孤獨的人是可恥的,生命像鮮花一樣綻開,我們不能讓自己枯萎。”但我們也不能忘記另外一句話:“真正優秀的人一定覺得自己是孤獨的,他們也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優秀來源於一份孤獨。”

  王澍是孤獨的,但中國地產第一品牌的形成應該感謝這份獨守;張海迪是孤獨的,這位輪椅上的作家以驚人的專注和堅守,完成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著作;阿甘和許三多是孤獨的,卻憑藉特有的真誠和韌勁驚豔了世人。

  真實生活哲理小故事篇三: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2011年,對於今年57歲的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來說,絕對是不平凡的一年:美國紐約市將一條新建馬路命名為“馬友友路Yo-YoMaWay”,總統奧巴馬還親自為他戴上了象徵著平民最高榮譽的總統自由勳章!

  馬友友的父母都是畢業留美的華人,在華爾街做經濟研究員。從馬友友一出生,父母就為馬友友設計好了人生路線:做一位出色的經濟師!馬友友還沒有學會講話呢。他們就開始教馬友友認數字,所以馬友友最先學會說的話並不是“爸爸媽媽”,而是“一二三……”兩歲時,他的父母就開始教他算術。馬友友在一種受命式的努力中,機械地過完了自己的童年。讀小學的時候,馬友友是學校的“數學之星”。在許多數學競賽中奪了大獎,馬友友的父母、老師和同學都為他而開心,但馬友友自己卻覺得,這絲毫沒有樂趣可言。

  有一天傍晚,天色不太好,馬友友在放學路上怕被雨淋,就從一條非常僻靜的小路往家裡跑,在一幢老房子外面,他聽到一種極為美妙的音樂,那流水一般優美的旋律很快吸引住了馬友友。他停住腳步往院子裡面看去,只見一位老人正在拉著大提琴,那位老人拉提琴的神情無比陶醉,身體隨著音樂而輕輕晃動,眼前的畫面不禁讓馬友友輕嘆了一聲:“如果我能奏出這麼美妙的音樂該多好啊!”就在這一瞬間,馬友友發現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並不是數學,而是音樂!

  在門口站了好久後,那位老人發現了馬友友,他走過來把馬友友請進了院子,在演奏了許多美妙的曲子之後,還為馬友友講了許多關於音樂的動人故事,這一切,都使馬友友完全迷戀上了音樂。那時候的美國到處都是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和補習班、興趣班,而馬友友的父母則把馬友友放在了一個數學培訓班裡,可是馬友友興趣並不在這裡,他時常“逃學”,溜到老人那裡去聽音樂,學拉大提琴。結果不難想象,他的數學成績在下降,很快,他的父母也發現了這些問題,於是把馬友友叫到身邊來說:“以前的事情,只要你改正就行了,以後,你一定要用心學好數學!”

  “為什麼一定要學習數學?”馬友友反抗說,“我並不喜歡數學!”

  “因為只有學好數學,你才能和我們一樣做一位出色的經濟師,甚至可以比我們更出色,成為一位偉大的數學家!”他的父母告訴他說。

  “為什麼一定要和你們走同一條路呢?我覺得音樂是最能讓我開心的東西,而且我認為能把自己喜歡的事情做得更好,那樣我會更開心!”馬友友決定堅持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人生之路一定要自己來把握方向,絕不能讓他人來操縱,哪怕是父母。

  從那以後,馬友友就經常去那位老人那裡學習音樂,不久後,他的父母終於被他的堅持打動了,替他在一個音樂培訓班裡報了名。任何人一旦做起真正是自己喜歡的事情,進步都是特別快的,到中學畢業的時候,馬友友就在曼哈頓得了全市學生音樂會的一等獎,並前往哈佛大學就讀。也就在這個時候,他的音樂名聲逐漸大了起來,許多重要的交響樂團以及包括鋼琴家伊曼紐爾·艾克斯在內的音樂大師都向他發來邀請,與他一起演奏和表演。

  在之後的多年裡,馬友友在音樂路上探索不斷、一路向前,多次受到白宮邀請演奏音樂,而且還多次獲得“唐大衛獎”和“格萊美獎”,成了一位名震國際的音樂大師!2006年,馬友友被聯合國任命為和平大使:2011年2月15日,馬友友、德國默克爾、美國前總統老布什、“股神”巴菲特一起,接受了由美國總統奧巴馬親自頒發並戴上的象徵著平民最高榮譽的總統自由勳章。

  當晚,馬友友在發言中無比感慨地說:“自己的人生只有一個主人,那就是我們自己!我不認為父母為我們指的路一定是錯的,但能行走在自己鋪設的人生軌道上,則一定是最開心的!”

  看過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