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原文賞析

朝代南北朝 詩人鮑照

五都矜財雄,三川養聲利。
百金不市死,明經有高位。
京城十二衢,飛甍各鱗次。
仕子彯華纓,遊客竦輕轡。
明星晨未晞,軒蓋已雲至。
賓御紛颯沓,鞍馬光照地。
寒暑在一時,繁華及春媚。
君平獨寂寞,身世兩相棄。

詠史 抒懷 曠達 仕途

譯文

譯文
五大都市,自誇財富雄厚,三川一帶,熱衷於名利追逐。
有錢的富豪,可以不受法律的制裁,明經的士人,能夠得到高官厚祿。
京城裡,大路四通八達,高聳韻屋脊,像魚鱗一樣密佈。
做官的,華美的帽纓隨風飄動,閒遊的,騎著快馬在城中漫步。
凌晨時分,天上依舊繁星閃爍,官宦們的車駕,已如風雲般湧入。
賓客與僕從,隨之紛至沓來,黑乎乎的土地上映照著鞍馬的光芒閃閃。
寒來暑往,似乎只是一瞬,百花紛紛爭豔,只趁春光明媚之時。
唯獨嚴君平,甘於寂寞不慕榮利,俗世不用他,他也不求入仕。

註釋
五都:西漢時以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為五都。
矜(jīn):自誇。
三川:秦郡名,治滎陽(今河南省滎陽縣西南),其地有河、洛、伊三水,所以稱三川。
養聲利:追求名利。
不市死:不死於市中。
衢(qú):大道。
飛甍(méng):高聳的屋脊。
鱗次:像魚鱗一樣密佈。
彯(piāo):長帶擺動的樣子。
竦(sǒng):執。
輕轡(pèi):是指善跑的馬。轡,轡頭,御馬索。
軒蓋:帶篷蓋的車,達官貴人所乘。
雲至:雲湧而來,極言其多。
賓御:賓客和侍者。
颯沓(sà tà):眾多的樣子。
一時:一時間,剎時。
君平:漢代蜀人嚴遵,字君平。他在成都以占卜為生,每日得百錢則閉門下簾讀《老子》,一生不求仕進。

參考資料:

1、穆德編著.讀點經典:中國華僑出版社,2013.09:378 2、趙沛霖著.歷代詩文名著新選 八代三朝詩新選: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07月:369 3、劉心明譯註.謝靈運鮑詩選譯:巴蜀書社,1991年10月:167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太始二年(466年),宋孝武帝劉駿死後,世人矜財貨、重名利,與堅守寂寞、與世相棄的君平形成強烈的對比,益發顯示了世風的奢華、腐朽。作者為了表達對於官僚貴族的強烈憎惡,以及自身對耿直高潔品格的堅守,於是創作了這首詩。   

參考資料:
1、趙沛霖著.歷代詩文名著新選 八代三朝詩新選: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07月:369

賞析

  “五都矜財雄,三川養聲利。”詩人起筆便尖銳地指出,五都的人以財產雄厚而自尊自大,三川的人好追逐名利。詩人譴責的,不僅僅是五都和三川的人,他譴責的還有高門世族和達官貴人。接下來,這種譴責進一步深入:“百金不市死,明經有高位。”在門閥制度盛行的時代,無疑給他造成沉重的壓抑之感。使得自己的抱負無法實現,因而內心充滿了孤獨與苦悶。

  下面八句,對於靠明經而出仕、懷巨金而來遊的仕子游客的生活,進行了細緻的描寫:“京城十二衢,飛甍各鱗次。仕子彯華纓,遊客竦輕轡。明星晨未晞,軒蓋已雲至。賓御紛颯沓,鞍馬光照地。”大意是:京城裡大路四通八達,高屋似魚鱗一般密佈。做官的帽子上擺動著華美的長纓,遊者騎著快馬來到京城。在明星未稀的清早,官宦們的車子已雲湧而至,色彩斑斕,光照大地。詩人抓住這些具有典型性質的場面,用誇張鋪陳的手法,極盡渲染描繪之能事,顯示了京城的繁華奢靡和遊樂之風的盛行。

  緊接著,詩的筆鋒一轉:“寒暑在一時,繁華及春媚。”寒暑的變化快,因此,如今的繁華興盛、春光明媚也只是暫時的,散熱曲折地透露出寄希望於未來的心緒。

  “君平獨寂寞,身世兩相棄。”唯有嚴君平不慕榮利,棄絕世俗,甘於寂寞。世不用他,他亦不去求仕進。在成都賣卜為生,每日得百錢則閉門下簾讀《老子》,一生不求功名。詩人讚揚貧賤不移的嚴君平,又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藉此表達了對仕途不介於心的高曠胸懷和豁達的精神。

  這首詩在藝術上是高明的。首先,詩的語言華美而生動。詩中運用“飛甍”、“華纓”、“輕轡”等偏正片語形容達官貴人們的房屋、服飾、馬匹,形象鮮明地顯露出它們的奢華,用“鱗次”來描繪高屋密佈,用“雲至”來形容官宦們的車子紛紛而來,其多如雲。準確的語言、生動的比喻,使詩句顯示出華貴的色彩,將統治階級醉死夢生的生活暴露無遺。

  其次,構思超越凡俗,詳略描寫恰到好處。詩的大部分極力鋪敘渲染京城的豪華與奢侈,只用最後二句寫君平的生活,便足以襯托出君平的的寂寞。矜財逐利和安貧樂道的鮮明對照,產生強烈的藝術效果。

參考資料:

1、丁福林編著.謝靈運鮑照集:鳳凰出版社,2009.01:204

詩人鮑照
      鮑照(約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學家,與顏延之、謝靈運合稱“元嘉三大家”。字明遠,漢族,祖籍東海(治所在今山東郯城西南,轄區包括今江蘇漣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貧賤,臨海王劉子頊鎮荊州時,任前軍參軍。劉子頊作亂,照為亂兵所殺。他長於樂府詩,其七言詩對唐代詩歌的發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鮑參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