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宮曲·金陵懷古原文賞析

朝代元代 詩人盧摯

記當年六代豪誇,甚江令歸來,玉樹無花?商女歌聲,臺城暢望,淮水煙沙。問江左風流故家,但夕陽衰草寒鴉。隱映殘霞,寥落歸帆,嗚咽鳴笳。

懷古 歷史 抒情 感慨

譯文

譯文
記得六朝時的金陵,是多麼顯耀豪華!為何江令歸來以後,竟滿城衰敗無花?隔江猶聽亡國歌女的聲聲賣唱,臺城遠望秦淮河水的渺渺煙沙,問金陵舊時的豪門如今都在哪裡?只見夕陽斜照下的一片枯草,飛來飛去的幾點寒鴉;殘霞掩映中的寥落歸帆,伴著嗚咽悲涼的胡笳。

註釋
雙調:宮調名。十二宮調之一,雙調為元曲常用宮調。
蟾宮曲:曲牌名,屬北曲雙調。小令兼用。又名“折桂令”“步蟾宮”“東風第一枝”。
六代:指三國時的吳、東晉及南朝的宋、齊、樑、陳,它們都以建康(今江蘇南京)為都城,歷史上合稱“六朝”。豪誇:競相誇耀奢侈豪華。
江令:指江總,陳代文學家,字總持,濟陽考城(今河南省蘭考縣東)人,仕樑、陳、隋三朝。陳時官至尚書令,世稱“江令”,然而他卻不理朝政,日與孔範等陪侍陳後主遊宴後宮,製作豔詞,荒嬉無度,時號“狎客”。
玉樹無花:即指由陳後主親自創作的曲子《玉樹後庭花》,它歷來被看作是亡國之音。
商女:歌女。
臺城:六朝時的禁城,三國時期為東吳後苑所在,遺址在今南京市玄武湖畔。
江左:即江東,今江蘇一帶,此專指金陵。風流故家:指六朝顯赫一時的王、謝家族。

參考資料:

1、元明清散曲觀止編委會.元明清散曲觀止.上海:學林出版社,2015:11 2、蔣星煜 等.元曲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1459 3、解玉峰 編注.元曲三百首.北京:中華書局,2016:23 4、彭久安 譯註.元代散曲選譯.成都:巴蜀書社,1994:38

賞析

  這是一支小令,是一首寓意深刻的懷古之作。全曲內容共分三個層次。

  開頭三句為第一層,緬懷往昔。一般文人登臨懷古,都是觸景生情,面對江山發思古之幽情。這首小令一開始就將讀者引入千年前的歷史氛圍中:“記當年六代豪誇,甚江令歸來,玉樹無花?”在金陵建過都城的六個朝代,都競相誇耀自己奢侈豪華。這層曲的意思是,在這六朝競相誇耀奢侈豪華的金陵,當年陳朝的江總,回來後為什麼再也聽不到《玉樹後庭花》的歌曲了呢?這就是說,六代的最後一個王朝,已是繁華銷歇,江河日下,並隱含有責備陳代君臣荒淫無度、誤國害民的弦外之音。

  接著三句為第二層,寫作者似仍沉浸在歷史的反思之中,耳邊仍縈繞著歌女們《玉樹後庭花》的靡靡之音。當登上臺城縱情眺望之時,他眼前便展現出一片遼闊無垠的江淮原野。這就是:“商女歌聲,臺城暢望,淮水煙沙。”以上三句化用劉禹錫《臺城》詩:“臺城六代競豪華,結綺臨春事最奢。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後庭花》”。

  最後五句是曲子的第三層,作者面對如畫的大好河山,生髮無限感慨。這一層曲詞的意思是,試問當年世代相傳的大貴族世家哪裡去了?只剩下夕陽、衰草、寒鴉,一派深秋的黃昏景象。在晚霞的映照下,大江之中,歸帆點點,淒涼寥落,胡笳嗚鳴,顯然已是元代蒙古人的天下!故國之思盡在不言中。這幾句寫得情景交融。

  綜觀這首詞,含蓄凝練,工麗精巧,引用典故也順應自然,顯示了盧摯散曲創作明白如話、生動清麗的藝術風格。

參考資料:

1、賀新輝.元曲鑑賞辭典(第一卷).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2004:176

創作背景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詩人盧摯
      盧摯(1242-1314),字處道,一字莘老;號疏齋,又號蒿翁。元代涿郡(今河北省涿縣)人。至元5年(1268)進士,任過廉訪使、翰林學士。詩文與劉因、姚燧齊名,世稱“劉盧”、“姚盧”。與白樸、馬致遠、珠簾秀均有交往。散曲如今僅存小令。著有《疏齋集》(已佚)《文心選訣》《文章宗旨》,傳世散曲一百二十首。有的寫山林逸趣,有的寫詩酒生活,而較多的是“懷古”,抒發對故國的懷念。今人有《盧疏齋集輯存》,《全元散曲》錄存其小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