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春風驕馬五陵兒原文賞析

朝代元代 詩人馬致遠

春風驕馬五陵兒,暖日西湖三月時,管絃觸水鶯花市。不知音不到此,宜歌宜酒宜詩。
山過雨顰眉黛,柳拖煙堆鬢絲,可喜殺睡足的西施。

西湖 寫景

譯文

譯文
春風輕拂五陵子弟騎著馬兒遊逛,正是西湖三月風和日暖之時,到處鶯花盛開,管絃彈奏的樂聲在湖上飄蕩。不是知音不要到這裡來,盡情地唱歌、飲酒、吟詩。
陣雨過後,春山嫵媚得好像西施顰眉,柳絮紛飛遠看有如垂柳託著煙靄,好像西施蓬鬆的鬢髮,美麗的西湖啊,就像睡足初醒的西施那樣嬌柔。

註釋
五陵兒:指豪貴子弟。五陵,指長安郊外五座漢代皇帝的陵墓,即長陵、安陵、陽陵、茂陵和平陵,為豪富聚居之地區,因建陵時遷豪富與其地故得名。
管絃觸水:指管絃彈奏的樂聲在湖上飄蕩。管絃,管樂和絃樂。
鶯花市:指鶯啼花開的春色迷人之處。
顰眉黛:形容遠處的雨後春山,好像西施皺著的青黑麗眉。
鬢(bìn)絲:鬢髮。
參考資料:

1、李世前,李朝輝.元曲三百首正宗.北京:華夏出版社,2010年:23

賞析

  寫西湖之春的詩詞曲可謂汗牛充棟,然此曲別是一番情調。前三句寫西湖繁華,抓住了遊人在春風暖日中徜徉之感受,突出一個“鬧”字,管絃、鶯歌,更有花團錦簇;“不知音”二句乃言西湖春景之“宜”,即所謂“宜晴宜雨”,“宜酒宜詩”等等一西湖無時不美,無處不美;

  最妙自然還在末三句,作者感受之細微與獨到,是極饒創造性的。特別是末句,更是令人歎為觀止!春之西湖與睡足了的西施醒來之比並,真可謂神來之筆,大可玩味。

  

參考資料:
1、任中敏,盧前;王星琦注評 .元曲三百首注評.南京:鳳凰出版社,2005年:45

詩人馬致遠
      馬致遠(1250年-1321年),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漢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說(馬致遠是河北省東光縣馬祠堂村人,號東籬,以示效陶淵明之志)。他的年輩晚於關漢卿、白樸等人,生年當在至元(始於1264)之前,卒年當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間,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是我國元代時著名大戲劇家、散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