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巨伯探病友 / 荀巨伯探友原文賞析

朝代南北朝 詩人劉義慶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並獲全。

小學文言文 故事 哲理 友情

譯文

譯文
  荀巨伯到遠方看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人來攻城。朋友對荀巨伯說:“我如今是快死的人了,你趕快離開吧!”荀巨伯說:“我遠道而來看望你,你卻要我離開;敗壞道義來求生,這難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嗎?” 胡人軍隊已經來到,問荀巨伯說:“大軍一到,整個城都空了,你是什麼人,竟敢獨自停留在這裡?”荀巨伯回答說:“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捨棄他而離開,寧願用我的性命來換取朋友的生命。”胡兵聽後相互議論說到:“我們這些不懂道義的人,卻要攻入這個講究道義的國家!”於是調回外出打仗的軍隊,使整個城都因此獲救。

註釋
荀巨伯:東漢潁州(今屬河南)人,生平不詳 ,漢桓帝的義士。(荀:發音:xún)。
遠:從遠方。
值:恰逢,趕上。
胡:中國古代泛指居住在北部和西北部的少數民族,秦漢時一般指匈奴。
語:動詞,對......說,告訴。
子可去:您可以離開這裡。子,第二人稱代詞“您”的尊稱。去,離開。
令:使,讓。
吾:第一人稱,我。
敗義以求生:敗壞道義而苟且偷生。
邪:句末語氣詞,表疑問,相當於嗎,呢。
郡:古代的行政區劃,這裡指城。
無義之人:不懂道義的人。
獲全:得到保全。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詩人劉義慶
      劉義慶(403—444)漢族,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字季伯,南北朝文學家。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並廣招四方文學之士,聚於門下。劉宋宗室,襲封臨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於建康(今南京)。除《世說新語》外,還著有志怪小說《幽明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