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鄉子·煙漠漠原文賞析

朝代五代 詩人李珣

煙漠漠,雨悽悽,岸花零落鷓鴣啼。遠客扁舟臨野渡,思鄉處,潮退水平春色暮。

江南 寫景 抒情 思鄉

譯文

譯文
煙霧蒼茫,風雨悽迷。岸邊的花兒已凋謝,只聽得鷓鴣聲聲啼。遠方的來客乘著一葉扁舟靠近荒野渡口。這種地方最容易引發陣陣鄉愁。看江上潮水已退水面平靜,時間已到暮春時候。

註釋
南鄉子:原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名。原為單調,有二十七字、二十八字、三十字各體,平仄換韻。
漠漠:煙霧迷濛的樣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俄傾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悽悽:寒涼貌。《詩經·鄭風·風雨》:“風雨悽悽,雞鳴喈喈。”
鷓(zhè)鴣(gū):鳥名。形似雌雉,頭如鶉,胸前有白圓點,如珍珠。背毛有紫赤浪紋。足黃褐色。以穀粒、豆類和其他植物種子為主食,兼食昆蟲。為中國南方留鳥。古人諧其鳴聲為“行不得也哥哥”,詩文中常用以表示思念故鄉。
扁(piān)舟:小船。臨野渡:靠近荒野渡口處。
水平:水面平靜。
參考資料:

1、(後蜀)趙崇祚.花間集.武漢:武漢出版社,1995:176-177

詩人李珣
      李珣(855?-930?),五代詞人。字德潤,其祖先為波斯人。居家梓州(四川省三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昭宗乾寧中前後在世。少有時名,所吟詩句,往往動人。妹舜弦為王衍昭儀,他嘗以秀才預賓貢。又通醫理,兼賣香藥,可見他還不脫波斯人本色。蜀亡,遂亦不仕他姓。珣著有瓊瑤集,已佚,今存詞五十四首,(見《唐五代詞》)多感慨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