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墓兒原文賞析

朝代明代 詩人鄭文康

神塘山陽敬亭北,三尺高墳土花澀。戚容滿面誰家兒,向客未言先掩泣。

自言生身才八月,黃口呱呱流乳汁。可憐兒父在鬼簿,催赴泉臺趨令急。

此時阿母方始嫁,綠鬢紅顏踰二十。一朝忽作未亡人,無意獨生判絕粒。

哭夫橫抱似夫兒,夫業有兒還可葺。茹悲飲恨度朝暮,鸞鏡鳳釵都什襲。

瀾翻劉向列女傳,手寫共姜詩暗習。寒燈不厭剪刀冷,暑夜勤將麻縷緝。

共嘲壯夫既夭折,弱稚那能保成立。朱門眾子多下流,況爾寡妻何所及。

母志堅持肯少動,覆水難收終要拾。八齡即遣就外傅,發綰雙鬟驅負笈。

束脩累歲力經營,筆札隨時苦供給。三餐同咬菜根飯,井臼甘勞爨躬執。

叮嚀告誡言滿耳,一日辛酸幾回集。從此操危又慮深,幸爾成人在鄉邑。

母能守節兒讀書,歡若卑官轉崇級。百年光景等須臾,思報慈恩心汲汲。

誰知此念竟虛負,母命雲殂斷呼吸。籲天叩地了莫聞,猛欲下從無路入。

空將兩眼帶血淚,灑浸鬆根土痕溼。田間來取蓼與荼,覆得新庵大如笠。

海枯石爛系哀思,何日何年忘鬱悒。我聞此言亦悽慘,下馬墳前頻慰揖。

為兒作歌兒謂誰,關西孫子其名伋。

詩人鄭文康
    (1413—1465)蘇州府崑山人,字時乂,號介庵。正統十三年進士。觀政大理寺,尋因疾歸。父母相繼亡故後,絕意仕進,專心經史。好為詩文。有《平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