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別陳少尹思孝服闋之天官原文賞析

朝代明代 詩人王恭

晨登無諸臺,南望冶城闕。垂楊夾岐路,一日幾人別。

行人惡離別,僕御愁不發。斯須竟參辰,況乃千里訣。

行人難久留,結駟登瀛洲。連宮出閶闔,上有佳氣浮。

鳷鵲麗飛觀,銅龍起高樓。結托盡中貴,經過皆列侯。

侯家連戚里,日夕歌鐘起。金貂錫元勳,赤舄何几几。

宦遊良不惡,冠蓋相縈絡。誰懷長卿貧,沈痾守藜藿。

詩人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長樂沙堤人。家貧,少遊江湖間,中年隱居七巖山,為樵夫20多年,自號“皆山樵者”。善詩文,與高木秉、陳亮等諸文士唱和,名重一時。詩人王 曾為他作《皆山樵者傳》。明永樂二年(1404年),年屆六十歲的王恭以儒士薦為翰林待詔,敕修《永樂大典》。永樂五年,《永樂大典》修成,王恭試詩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辭官返里。王恭作詩,才思敏捷,下筆千言立就,詩風多悽婉,隱喻頗深。為閩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雲樵集》四卷,《草澤狂歌》五卷及《風臺清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