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山水圖原文賞析

朝代明代 詩人王恭

憶昔扁舟過南楚,飄泊瀟湘洞庭浦。積水寒天夢澤深,疏鍾淡月巴陵曙。

君山獨上思悽然,竹樹蒼涼繞暮蟬。空陵草沒皇英骨,古井苔荒柳毅泉。

一別湘江向十秋,披圖遠憶舊時遊。青楓寂歷煙中燒,遠岫依稀鳥外愁。

雲帆去去尋仙島,我欲因之拾瑤草。再三招手呼不來,令人獨立傷懷抱。

詩人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長樂沙堤人。家貧,少遊江湖間,中年隱居七巖山,為樵夫20多年,自號“皆山樵者”。善詩文,與高木秉、陳亮等諸文士唱和,名重一時。詩人王 曾為他作《皆山樵者傳》。明永樂二年(1404年),年屆六十歲的王恭以儒士薦為翰林待詔,敕修《永樂大典》。永樂五年,《永樂大典》修成,王恭試詩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辭官返里。王恭作詩,才思敏捷,下筆千言立就,詩風多悽婉,隱喻頗深。為閩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雲樵集》四卷,《草澤狂歌》五卷及《風臺清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