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漫士為許宗顯作山水圖原文賞析

朝代明代 詩人王恭

水墨有遠態,醉來常訝真。燭前瞥見三湘意,便欲牽裳行採蘋。

滿堂飛翠疑可掬,眼花忽墮愚公谷。主人捧觴我不聞,但覺啼猿與秋瀑。

林間巾舄如有情,誰向滄浪唱濯纓。颯然片雨歸彭蠡,恍惚孤雲還赤城。

醒來始誤雙毫妙,我與龍門昔同調。世人觀畫不觀神,老夫興在丹青表。

詩人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長樂沙堤人。家貧,少遊江湖間,中年隱居七巖山,為樵夫20多年,自號“皆山樵者”。善詩文,與高木秉、陳亮等諸文士唱和,名重一時。詩人王 曾為他作《皆山樵者傳》。明永樂二年(1404年),年屆六十歲的王恭以儒士薦為翰林待詔,敕修《永樂大典》。永樂五年,《永樂大典》修成,王恭試詩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辭官返里。王恭作詩,才思敏捷,下筆千言立就,詩風多悽婉,隱喻頗深。為閩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雲樵集》四卷,《草澤狂歌》五卷及《風臺清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