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寄浮丘鄭助教兼柬董記室原文賞析

朝代明代 詩人王恭

西膠博士金門客,白馬青袍夾城陌。天池種藻上林花,身受皇恩不顧家。

春風幾見橋門柳,祿米唯應足沽酒。囊無一物寄妻孥,篋有空書示僚友。

憶昨驪駒未別鄉,新寧山水競風光。縣人爭揖芭蕉館,墨客都尋柿葉房。

六平山下秋同屐,半佔峰南夜聯席。別後相思何處尋,鳳台碧草連天色。

王門記室最情親,官暇相過德有鄰。飛札定應思漫士,因風也或寄樵人。

詩人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長樂沙堤人。家貧,少遊江湖間,中年隱居七巖山,為樵夫20多年,自號“皆山樵者”。善詩文,與高木秉、陳亮等諸文士唱和,名重一時。詩人王 曾為他作《皆山樵者傳》。明永樂二年(1404年),年屆六十歲的王恭以儒士薦為翰林待詔,敕修《永樂大典》。永樂五年,《永樂大典》修成,王恭試詩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辭官返里。王恭作詩,才思敏捷,下筆千言立就,詩風多悽婉,隱喻頗深。為閩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雲樵集》四卷,《草澤狂歌》五卷及《風臺清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