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高漫士為周仲器作黃山書室圖原文賞析

朝代明代 詩人王恭

海上見空翠,黃山積扶輿。連林結幽構,中有千卷書。

白日但垂帷,抱琴常晏如。何必鄴侯家,於焉董生廬。

有時巖際書聲起,天籟泠泠拂流水。清響遙傳野衲禪,餘音半落鮫人耳。

芸草春香靜掩門,河汾洙泗共誰論。閒將活水澄心鏡,向人大笑翻忘言。

翰林墨客拈雙筆,揮霍新圖興偏逸。寒鬆滿屋疑有聲,白雲捲簾怕飛出。

軒佩追隨入泮林,玉堂天路五雲深。白頭為爾伸長句,直是漁樵一片心。

詩人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長樂沙堤人。家貧,少遊江湖間,中年隱居七巖山,為樵夫20多年,自號“皆山樵者”。善詩文,與高木秉、陳亮等諸文士唱和,名重一時。詩人王 曾為他作《皆山樵者傳》。明永樂二年(1404年),年屆六十歲的王恭以儒士薦為翰林待詔,敕修《永樂大典》。永樂五年,《永樂大典》修成,王恭試詩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辭官返里。王恭作詩,才思敏捷,下筆千言立就,詩風多悽婉,隱喻頗深。為閩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雲樵集》四卷,《草澤狂歌》五卷及《風臺清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