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吳易平還溫陵原文賞析

朝代明代 詩人王恭

延陵家住溫陵東,南窺大海連空濛。五夜扶桑氣先白,四月刺桐花正紅。

延陵自是黃冠客,名姓幾時隸兵籍。案頭莊列萬餘言,篋裡孫吳二三策。

一著戎衣又十年,三時講武復談玄。閒教弟子六七輩,朗誦黃庭千百篇。

寥寥一室梅花寨,鐘磬冷冷發天籟。鮫女聞經罷泣珠,漁人聽法爭持戒。

心本孤高絕世囂,有時飛札問三茅。醉磨夜鬥七星劍,夢斬秋潭獨角蛟。

昨夜營門領飛檄,秣馬徵兵遠行役。道過鄉山得到家,鬆門霜雪回春色。

我昔青年愛遊衍,席帽肩輿不知遠。金慄峰頭鶴共眠,清源洞裡僧同飯。

雲樹荒臺秋草蕃,溫陵大姓幾家存。繁華不見今頭白,待爾重來仔細論。

詩人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長樂沙堤人。家貧,少遊江湖間,中年隱居七巖山,為樵夫20多年,自號“皆山樵者”。善詩文,與高木秉、陳亮等諸文士唱和,名重一時。詩人王 曾為他作《皆山樵者傳》。明永樂二年(1404年),年屆六十歲的王恭以儒士薦為翰林待詔,敕修《永樂大典》。永樂五年,《永樂大典》修成,王恭試詩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辭官返里。王恭作詩,才思敏捷,下筆千言立就,詩風多悽婉,隱喻頗深。為閩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雲樵集》四卷,《草澤狂歌》五卷及《風臺清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