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陳思中鐘山草堂原文賞析

朝代明代 詩人王恭

東人結廬雲水間,有時飛夢遊天關。西人白馬長安道,身寄玉堂心在山。

草堂只在鐘山口,石門南頭岱溪右。古木垂蘿繞四簷,紅泉翠壁當虛牖。

憐君白麵魯諸生,卻愛幽居隱姓名。興來滿載東山酒,春至還尋谷口耕。

卷幔橫經坐曲房,穿林著履採芸香。天寒煮茗僧同榻,月出彈弦鹿近床。

巖扉近舍多幽處,向子何須更長去。心遠能忘朝市喧,機閒自得煙霞趣。

獨鶴孤雲任此身,至人舒捲道為鄰。草堂亦有山靈在,莫學周顒卻笑人。

詩人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長樂沙堤人。家貧,少遊江湖間,中年隱居七巖山,為樵夫20多年,自號“皆山樵者”。善詩文,與高木秉、陳亮等諸文士唱和,名重一時。詩人王 曾為他作《皆山樵者傳》。明永樂二年(1404年),年屆六十歲的王恭以儒士薦為翰林待詔,敕修《永樂大典》。永樂五年,《永樂大典》修成,王恭試詩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辭官返里。王恭作詩,才思敏捷,下筆千言立就,詩風多悽婉,隱喻頗深。為閩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雲樵集》四卷,《草澤狂歌》五卷及《風臺清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