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日射人間五色芝原文賞析

朝代金朝 詩人元好問

日射人間五色芝,鴛鴦宮瓦碧參差。西山晴雪入新詩。焦土已經三月火,殘花猶發萬年枝。他年江令獨來時。

譯文

五色芝:即靈芝。能益精氣、強筋骨,久食延壽,舊以為兆端之草。
鴛鴦宮瓦:宮瓦俯仰相次,故以鴛鴦名之。
西山晴雪:作者自注,往年巨集辭御題有西山晴雪詩。
三月火:指蒙古軍隊的燒殺劫掠。《史記·項羽本紀》中載:項羽引兵屠咸陽,燒秦宮,火三月不滅。後世便以“三月火”為遭劫之典。
江令:指南朝人江總,官至尚書令,世稱江令。不理政務,日與陳後主遊宴後庭,頗有文名,陳亡入隋,此作者以江令自喻。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賞析

  金亡之後,詞人重遊故都,觸景生情,詠詞寄懷。

  上片追憶金朝往昔盛況。“日射雲間”二句意謂昔日在陽光照耀下的皇宮生長著五色神芝,宮殿鴛鴦碧瓦,紅牆參差,一片昌盛景象。“西山”句,回憶曾將“西山晴雪”寫入新詩的舊事,借眼前之景寫懷念舊君之情。

  下片轉寫現實。“焦土”二句,寫蒙古軍燒殺掠搶,社稷傾覆,故都化為焦土,而花枝樹木不知人事之悲,依然年復一年自開自落,物是人非,愈感悲痛。最後以亡國入隋的江令自喻,自己已淪為異國臣民,在亡國後又獨自重遊故都,怎不令人感慨萬千?

  全篇採用今昔對比的手法,寫世事變遷,寓黍離之悲,是血淚和流的國難實錄,語極痛切,情極感人。

  

本節內容由匿名網友上傳,原作者已無法考證。免費釋出僅供學習參考,其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詩人元好問
    元好(hào)問(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元好問是宋金對峙時期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文壇盟主,又是金元之際在文學上承前啟後的橋樑,被尊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詩、文、詞、曲。其中以詩作成就最高,其“喪亂詩”尤為有名;其詞為金代一朝之冠,可與兩宋名家媲美;其散曲雖傳世不多,但當時影響很大,有倡導之功。有《元遺山先生全集》、《中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