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別內兄伯雨原文賞析

朝代明代 詩人李舜臣

朔風一何勁,飄然江上吹。江南一夜梅花發,積雪朝看亦滿墀。

雪色梅花兩相映,都門無處無芳徑。一尊攜酒遠來此,望裡青山道傍水。

與君同生渤海域,君家淄南我淄北。少年弄筆競為文,一日稱名俱可識。

遭時吾忝尚書郎,已復君稱宰邑良。功能不獨明廷最,公等今扶漢道昌。

赫赫留朝六補闕,從此官論青鎖月。四海流傳賈誼書,千秋如未歐陽沒。

而我迂愚世所嗔,紛紛情態後來新。不能東耕避賢者,空復南冠學事人。

蓬鬢沙顏誰復憐,遙山瘴水昨來旋。東城並馬是何日,南國啼鶯二月天。

楊柳青青大江涘,江流浩浩思歸子。君行過闕覲衣裳,吾繼還鄉問桑梓。

雲里長鬆碧石枝,朝來滿樹綠蘿絲。絲蘿詎擬今如是,天馬由來眾不知。

猶及觀濤八月回,況復登高九日杯。黃花入手便芳馥,清江照人無塵埃。

儒宮舊在雞鳴麓,諫垣能枉鹿頭轂。無數名山許共行,不時綠酒歡方逐。

謂來相逢得相守,岐路驚人又分手。客中孤遊空我情,海上殊觀盡君有。

賓還宴罷東將去,此際看君空百慮。過鳥交啼把袂前,歸雲故繞翻旌處。

男兒所至要名成,不須別淚紛紛傾。煌煌為良二千石,臺鼎他年在此行。

詩人李舜臣
    李舜臣(朝鮮語:이순신,1545年-1598年),字汝諧,本貫德水(今朝鮮黃海北道開豐郡),生於朝鮮首都漢城(今韓國首爾)。李氏朝鮮時期名將。官至三道水軍統制使、全羅道左水使。在十六世紀抵抗日軍侵朝(壬辰倭亂)時,曾立下汗馬功勞。1597年,他在朝鮮南部的珍島與朝鮮本土的鳴樑海峽(今屬韓國)僅靠12艘艦船擊敗日寇300餘條船(戰船133艘,後勤船200餘條)。1598年在露樑海戰中犧牲,享年53歲。諡號忠武,死後追贈領議政,與乙支文德、姜邯贊一併被後世朝鮮半島奉為三大救國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