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送韋二少府匡贊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杜甫

逍遙公後世多賢,送爾維舟惜此筵。
念我能書數字至,將詩不必萬人傳!
時危兵革黃塵裡,日短江湖白髮前。
古往今來皆涕淚,斷腸分手各風煙。

送別 抒情 不捨

譯文

譯文
逍遙公的後事子孫中賢者很多,我為送別韋氏而停船很珍惜離別之筵。
如蒙相念,能寄簡短書信我已滿足;至於我的詩篇,則不勞你傳於世人。
時局危難戰亂不休,而我已經白髮蒼蒼剩下的日子已經不多了。
瞻望古人,皆為離別而灑淚,顧念別後,你我備懷悽情入於風煙之中。

註釋
公安:湖北公安縣。韋匡贊,排行第二,生平不詳。少府,縣尉。
逍遙公:韋二少府的祖先是北周時韋復和唐中宗時韋嗣立,均封為逍遙公。
爾:你,指韋匡贊,事蹟不詳。惜:哀傷,痛惜。
念我:思念我。書:寫。
將詩:帶去的詩。不必萬人傳:不必在眾人中傳吟。
時危:時局艱危。兵甲:兵器衣甲的總稱,引申為戰爭。
日短:比喻年邁衰老,剩下的日子不長了。 ‘
風煙:指戰亂。

參考資料:

1、蕭滌非:《杜甫詩選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8月版,第301-302頁 2、韓成武選注,少陵體詩選,河北大學出版社,2004.05,第224頁

賞析

  這首詩首聯讚揚韋匡贊作為逍遙公的後人賢良有德,並再三珍惜二人友情以此筵別後難再相見為憾。頷聯料想和囑託別後情狀,杜甫說此番別後若蒙韋二想念,能寫封數字短札相寄,杜甫便感激不盡,倒是自己的詩作,請韋二不要向萬人傳播。頸聯又回到二人所處的時代環境裡,這年八月,吐蕃十萬兵馬侵擾,兵戈又起,時局危難;眼前韋二尚可有所作為,自己卻白髮客居,不知又要在短暫來日飄流向哪裡。尾聯嘆自己命運感別離苦痛,覺得世間萬物萬事古往今來皆為悲劇,此一別更是涕淚斷腸了。

  這首詩雖是寫個人的離愁別苦,但詩人卻把這種離愁別苦深深植根於當時的社會現實,揭示了戰亂的緊張局勢,諷刺了統治階級的人才政策,抒發了主客雙方不能見用於世的沉痛情懷。全詩由個人的離別寫到國家的時局,由個人的身世揭出政治的腐敗,“離而複合,無限情遙”,聲淚俱下,感慨涕零,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參考資料:

1、海兵編著.杜甫詩全集詳註: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12:第351頁 2、張學文評著,離夢別魂 歷代送別詩詞大觀,長征出版社,2007.1,第103頁

創作背景

  此詩是代宗大曆三年(768)暮秋杜甫漂泊湖北公安縣時所作。這年八月,吐蕃十萬攻靈武、邠州,京師戒嚴,所以詩中有時危兵革的話。杜甫在公安受盡冷落,非常孤獨,沒有誰到他這條破船上來,韋匡贊卻特來看望並向他辭行。杜甫深受感動,作詩以贈別。   

參考資料:
1、蕭滌非:《杜甫詩選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8月版,第301-302頁

2、海兵編著.杜甫詩全集詳註: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12:第351頁

賞析

  這首詩首聯讚揚韋匡贊作為逍遙公的後人賢良有德,並再三珍惜二人友情以此筵別後難再相見為憾。頷聯料想和囑託別後情狀,杜甫說此番別後若蒙韋二想念,能寫封數字短札相寄,杜甫便感激不盡,倒是自己的詩作,請韋二不要向萬人傳播。頸聯又回到二人所處的時代環境裡,這年八月,吐蕃十萬兵馬侵擾,兵戈又起,時局危難;眼前韋二尚可有所作為,自己卻白髮客居,不知又要在短暫來日飄流向哪裡。尾聯嘆自己命運感別離苦痛,覺得世間萬物萬事古往今來皆為悲劇,此一別更是涕淚斷腸了。

  這首詩雖是寫個人的離愁別苦,但詩人卻把這種離愁別苦深深植根於當時的社會現實,揭示了戰亂的緊張局勢,諷刺了統治階級的人才政策,抒發了主客雙方不能見用於世的沉痛情懷。全詩由個人的離別寫到國家的時局,由個人的身世揭出政治的腐敗,“離而複合,無限情遙”,聲淚俱下,感慨涕零,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參考資料:

1、海兵編著.杜甫詩全集詳註: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12:第351頁 2、張學文評著,離夢別魂 歷代送別詩詞大觀,長征出版社,2007.1,第103頁

創作背景

  此詩是代宗大曆三年(768)暮秋杜甫漂泊湖北公安縣時所作。這年八月,吐蕃十萬攻靈武、邠州,京師戒嚴,所以詩中有時危兵革的話。杜甫在公安受盡冷落,非常孤獨,沒有誰到他這條破船上來,韋匡贊卻特來看望並向他辭行。杜甫深受感動,作詩以贈別。   

參考資料:
1、蕭滌非:《杜甫詩選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8月版,第301-302頁

2、海兵編著.杜甫詩全集詳註: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12:第351頁

詩人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