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洗紅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李賀

休洗紅,洗多紅色淺。
卿卿騁少年,昨日殷橋見。
封侯早歸來,莫作弦上箭。

女子 送別 抒情

譯文

譯文
不要洗紅衣啊,一洗再洗,紅色會變淺。
親愛的人兒騎上馬,放轡馳騁要趁少年;昨日送你出征,與你相別在橋畔。
封侯之日早早歸來,不要作那弦上的箭!

註釋
休洗紅:樂府古題。樂府古辭有《休洗紅》二首。
卿卿:男女的愛稱。這裡用來稱呼所愛戀的男子。
騁少年:放蕩不羈的青年。騁,矜誇。
殷橋:橋因洗紅而赤。
弦上箭:比喻一去不復返。

參考資料:
1、閔澤平.李賀全集匯校匯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15:52

2、章培恆,安平秋,馬樟根 主編;馮浩菲,徐傳武 譯註.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 李賀詩選譯 修訂版.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年:232-233

3、李小梅 選注.唐代情詩精萃.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06月第1版:153-154

4、滕學欽疏 譯.李賀詩歌全集簡疏今譯.北京:中國書店,2010年:273

賞析

  此詩純是民歌體的一首詩,題目即由樂府古辭《休洗紅二首》而來,而且從音調、字句上都仿擬《休洗紅二首》的第一首(休洗紅,洗多紅色淡。不惜故縫衣,記得初按茜。 人壽百年能幾何?後來新婦今為婆。),承用其歲月易逝、紅顏易老之義而以“休洗紅”起興,轉而以少婦送別的口吻,最後以喻作結,囑咐戀人功成名就後早日歸來,不要一去不返,久負芳容,語淺而情深。

  “休洗紅,洗多紅色淺。”紅紗絹洗得次數太多,難免褪色;紅顏相思太久,自然憔悴。此處用比興的手法說明歲月消磨,紅顏易老,要珍惜青春時光。

  “封侯早歸來,莫作弦上箭”以女子口吻寫其送別之際囑託男子功成名就後及時歸來,不要如離弦之箭一去不返,使自己獨守空閨,坐愁紅顏老。這兩句純屬生氣灌注的活潑口語,語意淺近如話,比喻新穎貼切,曉暢自然,通俗易懂。

  全詩使用了比興手法,節奏明快,言短情長,語重心長,在叮囑的話語中,既有囑託,更有深切的期盼,深深地揭示出少女對情人深切的愛情,感情純真,極富意趣。但全篇都是女郎送別的口氣,雖然想象豐富,具有一定的獨創性,但摹擬仿製的痕跡也還是比較明顯的。

參考資料:

1、章培恆,安平秋,馬樟根 主編;馮浩菲,徐傳武 譯註.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 李賀詩選譯 修訂版.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年:232-233 2、李小梅 選注.唐代情詩精萃.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06月第1版:153-154 3、滕學欽疏 譯.李賀詩歌全集簡疏今譯.北京:中國書店,2010年:273 4、傅經順.李賀傳化.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80 5、楊鴻儒 編著.愛情詩評譯.北京:華文出版社,2001年01月第1版:176 6、閔澤平 編著.李賀全集.武漢:崇文書局,2015年:52

創作背景

  劉衍、吳企明等認為此詩是李賀告別妻子時所作,可能作於元和四年(809年)九月。   

參考資料:
1、閔澤平.李賀全集匯校匯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15:52

賞析

  此詩純是民歌體的一首詩,題目即由樂府古辭《休洗紅二首》而來,而且從音調、字句上都仿擬《休洗紅二首》的第一首(休洗紅,洗多紅色淡。不惜故縫衣,記得初按茜。 人壽百年能幾何?後來新婦今為婆。),承用其歲月易逝、紅顏易老之義而以“休洗紅”起興,轉而以少婦送別的口吻,最後以喻作結,囑咐戀人功成名就後早日歸來,不要一去不返,久負芳容,語淺而情深。

  “休洗紅,洗多紅色淺。”紅紗絹洗得次數太多,難免褪色;紅顏相思太久,自然憔悴。此處用比興的手法說明歲月消磨,紅顏易老,要珍惜青春時光。

  “封侯早歸來,莫作弦上箭”以女子口吻寫其送別之際囑託男子功成名就後及時歸來,不要如離弦之箭一去不返,使自己獨守空閨,坐愁紅顏老。這兩句純屬生氣灌注的活潑口語,語意淺近如話,比喻新穎貼切,曉暢自然,通俗易懂。

  全詩使用了比興手法,節奏明快,言短情長,語重心長,在叮囑的話語中,既有囑託,更有深切的期盼,深深地揭示出少女對情人深切的愛情,感情純真,極富意趣。但全篇都是女郎送別的口氣,雖然想象豐富,具有一定的獨創性,但摹擬仿製的痕跡也還是比較明顯的。

參考資料:

1、章培恆,安平秋,馬樟根 主編;馮浩菲,徐傳武 譯註.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 李賀詩選譯 修訂版.南京:鳳凰出版社,2011年:232-233 2、李小梅 選注.唐代情詩精萃.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06月第1版:153-154 3、滕學欽疏 譯.李賀詩歌全集簡疏今譯.北京:中國書店,2010年:273 4、傅經順.李賀傳化.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80 5、楊鴻儒 編著.愛情詩評譯.北京:華文出版社,2001年01月第1版:176 6、閔澤平 編著.李賀全集.武漢:崇文書局,2015年:52

創作背景

  劉衍、吳企明等認為此詩是李賀告別妻子時所作,可能作於元和四年(809年)九月。   

參考資料:
1、閔澤平.李賀全集匯校匯注匯評.武漢:崇文書局,2015:52

詩人李賀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聖”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鬱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