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原文賞析

朝代唐代 詩人羅隱

莫恨雕籠翠羽殘,江南地暖隴西寒。
勸君不用分明語,語得分明出轉難。

詠物 抒懷 惆悵 苦悶

譯文

譯文
不要怨恨被關在華麗的籠子裡,也不要痛恨翠綠的毛被剪得殘缺不全,
江南氣候溫暖,而你的老家隴西十分寒冷。
勸你不要把話說得過於清楚,
話說的太清楚,人就愈加喜愛,要想飛出鳥籠就更難了。

註釋
雕籠:雕花的鳥籠。
翠羽殘:籠中鸚鵡被剪去了翅膀。
隴西:隴山(六盤山南段別稱)以西,古傳說為鸚鵡產地,俗稱其為“隴客”。
君:指籠中鸚鵡。分明語:學人說話說得很清楚。
出轉:指從籠子裡出來獲得自由。

參考資料:
1、李子光 李國平 賀國英主編.《旅遊交通與旅遊文學》:中國鐵道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第493頁

2、汪正楚編著.《中華唐詩傳世名作一千首》:上海大學出版社,2001年09月第1版:第329頁

3、張燕寧 楊旭紅編譯.《唐詩三百首:注音精選本》:寧夏少年兒童出版社,2002年09月第1版:第257頁

4、李之亮 張玉枝 賈濱選注.詠物詩精華:京華出版社,2001:第150頁

賞析

  三國時候的名士禰衡有一篇《鸚鵡賦》,是託物言志之作。禰衡為人恃才傲物,先後得罪過曹操與劉表,到處不被容納,最後又被遣送到江夏太守黃祖處,在一次宴會上即席賦篇,假借鸚鵡以抒述自己託身事人的遭遇和憂讒畏譏的心理。羅隱的這首詩,命意亦相類似。

  “莫恨雕籠翠羽殘,江南地暖隴西寒。”詩人在江南見到的這頭鸚鵡,已被人剪了翅膀,關進雕花的籠子裡,所以用上面兩句話來安慰它:且莫感嘆自己被拘囚的命運,這個地方畢竟比你的老家要暖和多了。話雖這麼說,“莫恨”其實是有“恨”,所以細心人不難聽出其弦外之音:儘管現在不愁溫飽,而不能奮翅高飛,終不免叫人感到遺憾。羅隱生當唐末紛亂時世,雖然懷有匡時救世的抱負,但屢試不第,流浪大半輩子,無所遇合,到五十五歲那年投奔割據江浙一帶的錢鏐,才算有了安身之地。他這時的處境,跟這頭籠中鸚鵡頗有某些相似。這兩句詩分明寫他那種自嘲而又自解的矛盾心理。

  “勸君不用分明語,語得分明出轉難。”鸚鵡的特點是善於學人言語,後面兩句詩就抓住這點加以生髮。詩人以告誡的口吻對鸚鵡說:你還是不要說話過於明白吧,明白的話你出去就更難了!這裡含蓄的意思是:語言不慎,足以招禍;為求免禍,必須慎言。當然,鸚鵡本身是無所謂出語招禍的,顯然又是作者的自我比況。據傳羅隱在江東很受錢鏐禮遇。但禰衡當年也曾受過恩寵,而最終仍因忤觸黃祖被殺。何況羅隱在長期生活實踐中養成的憤世嫉俗的思想和好為譏刺的習氣,一時也難以改變,在這種情況下,詩人對錢謬產生某種疑懼心理,完全是可理解的。

  這首詠物詩,不同於一般的比興託物,而是借用向鸚鵡說話的形式來吐露自己的心曲,勸鸚鵡實是勸自己,勸自己實是抒洩自己內心的悲慨,淡淡說來,卻意味深長。

參考資料:

1、王明韶,曾凡星,王傳光主編.《走進詩歌部落》:中國戲劇出版社,2008.08:第379頁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羅隱投靠江東,受到錢鏐(liú)禮遇之時。他儘管投靠了錢鏐,選擇“偏安江南”,但是他仍然思念唐代國都長安,仍然不忘自己報效唐皇的理想。他很苦悶,但又無從發洩,這首《鸚鵡》小詩便是在這種情況下創作的。   

參考資料:
1、謝真元主編.《唐詩300首鑑賞(漢英對照)》: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6.9:第139頁

賞析

  三國時候的名士禰衡有一篇《鸚鵡賦》,是託物言志之作。禰衡為人恃才傲物,先後得罪過曹操與劉表,到處不被容納,最後又被遣送到江夏太守黃祖處,在一次宴會上即席賦篇,假借鸚鵡以抒述自己託身事人的遭遇和憂讒畏譏的心理。羅隱的這首詩,命意亦相類似。

  “莫恨雕籠翠羽殘,江南地暖隴西寒。”詩人在江南見到的這頭鸚鵡,已被人剪了翅膀,關進雕花的籠子裡,所以用上面兩句話來安慰它:且莫感嘆自己被拘囚的命運,這個地方畢竟比你的老家要暖和多了。話雖這麼說,“莫恨”其實是有“恨”,所以細心人不難聽出其弦外之音:儘管現在不愁溫飽,而不能奮翅高飛,終不免叫人感到遺憾。羅隱生當唐末紛亂時世,雖然懷有匡時救世的抱負,但屢試不第,流浪大半輩子,無所遇合,到五十五歲那年投奔割據江浙一帶的錢鏐,才算有了安身之地。他這時的處境,跟這頭籠中鸚鵡頗有某些相似。這兩句詩分明寫他那種自嘲而又自解的矛盾心理。

  “勸君不用分明語,語得分明出轉難。”鸚鵡的特點是善於學人言語,後面兩句詩就抓住這點加以生髮。詩人以告誡的口吻對鸚鵡說:你還是不要說話過於明白吧,明白的話你出去就更難了!這裡含蓄的意思是:語言不慎,足以招禍;為求免禍,必須慎言。當然,鸚鵡本身是無所謂出語招禍的,顯然又是作者的自我比況。據傳羅隱在江東很受錢鏐禮遇。但禰衡當年也曾受過恩寵,而最終仍因忤觸黃祖被殺。何況羅隱在長期生活實踐中養成的憤世嫉俗的思想和好為譏刺的習氣,一時也難以改變,在這種情況下,詩人對錢謬產生某種疑懼心理,完全是可理解的。

  這首詠物詩,不同於一般的比興託物,而是借用向鸚鵡說話的形式來吐露自己的心曲,勸鸚鵡實是勸自己,勸自己實是抒洩自己內心的悲慨,淡淡說來,卻意味深長。

參考資料:

1、王明韶,曾凡星,王傳光主編.《走進詩歌部落》:中國戲劇出版社,2008.08:第379頁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羅隱投靠江東,受到錢鏐(liú)禮遇之時。他儘管投靠了錢鏐,選擇“偏安江南”,但是他仍然思念唐代國都長安,仍然不忘自己報效唐皇的理想。他很苦悶,但又無從發洩,這首《鸚鵡》小詩便是在這種情況下創作的。   

參考資料:
1、謝真元主編.《唐詩300首鑑賞(漢英對照)》: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6.9:第139頁

詩人羅隱
      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人,唐代詩人。生於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鹹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為《讒書》,益為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後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後,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啟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鏐,歷任錢塘令、司勳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後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